- 年份
- 2024(4454)
- 2023(6211)
- 2022(4897)
- 2021(4527)
- 2020(3284)
- 2019(7366)
- 2018(7051)
- 2017(12879)
- 2016(6997)
- 2015(7669)
- 2014(7936)
- 2013(7839)
- 2012(7270)
- 2011(6398)
- 2010(7172)
- 2009(7049)
- 2008(6481)
- 2007(6127)
- 2006(5721)
- 2005(5041)
- 学科
- 济(27656)
- 经济(27622)
- 农(24389)
- 业(20931)
- 管理(16431)
- 农业(16345)
- 审计(12139)
- 企(11838)
- 企业(11838)
- 业经(11097)
- 中国(11070)
- 财(9116)
- 制(9054)
- 地方(8660)
- 农业经济(7308)
- 发(6751)
- 方法(6744)
- 发展(5982)
- 收入(5974)
- 展(5968)
- 各类(5895)
- 银(5637)
- 银行(5632)
- 村(5370)
- 行(5364)
- 农村(5352)
- 融(5154)
- 金融(5153)
- 度(5125)
- 制度(5122)
- 机构
- 学院(101774)
- 大学(95741)
- 济(37961)
- 经济(36778)
- 管理(35473)
- 研究(33242)
- 理学(29342)
- 理学院(29036)
- 管理学(28473)
- 中国(28435)
- 管理学院(28291)
- 农(21472)
- 财(21445)
- 京(20855)
- 科学(19210)
- 江(17963)
- 中心(16945)
- 所(16812)
- 财经(15732)
- 农业(15017)
- 省(14669)
- 业大(14574)
- 州(14566)
- 范(14375)
- 师范(14299)
- 研究所(14073)
- 经(13999)
- 北京(12797)
- 院(11627)
- 财经大学(11021)
- 基金
- 项目(61242)
- 研究(49985)
- 科学(47578)
- 基金(41731)
- 家(35120)
- 国家(34661)
- 社会(31906)
- 社会科(29775)
- 社会科学(29763)
- 科学基金(29319)
- 省(26443)
- 编号(22726)
- 教育(22206)
- 基金项目(21547)
- 划(20525)
- 成果(19907)
- 课题(16297)
- 资助(16095)
- 自然(15969)
- 自然科(15480)
- 自然科学(15480)
- 自然科学基金(15134)
- 发(14807)
- 性(14010)
- 年(13809)
- 重点(13703)
- 农(13477)
- 制(12910)
- 部(12754)
- 项目编号(12657)
共检索到17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芳 孙以萱
开展乡村振兴审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有效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的重要途经。文章在厘清乡村振兴审计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和各省级预算执行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的乡村振兴审计问题,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次总览乡村振兴审计实践的现状,发现审计机关介入时点滞后、审计深入程度有限、“屡审屡犯”现象频发的问题,由此提出及时介入开展事前审计,强化审计“防未病”功能、加大审计深入程度,实现审计成果共享和加大问责整改力度,降低“屡审屡犯”频率的优化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益 宋洪远
智慧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为更好地发挥智慧农业对实现乡村振兴的推进作用,本文梳理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演进,阐释了智慧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当前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智慧农业主要从激发产业动能、助力人才培育、增强文化自信、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基层治理五个方面赋能乡村振兴。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面临着中长期政策尚不完善、关键核心技术仍有短板、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数据采集管理应用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者参与意愿不强等关键问题,未来应从5个方面着手改进:制定中长期精细化政策规划;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提升数据采集管理应用水平;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博 金晓斌 顾铮鸣 尹延兴 刘静萍 周寅康
中国国土整治历经40年发展,在促进乡村耕地保护、解决土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历程,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与文献综述方法总结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国土整治研究的关键问题,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国土整治事业与研究都历经国土整治规划、专项国土整治、国土综合整治三个阶段,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土整治的最重要历史任务;目前形成了以解决国土空间与资源利用问题为目标,以服务政策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土地利用研究为理论支撑,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国土综合整治等为主要对象并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拓展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包括业务管理部门与特色科研单位为核心的分散组团式研究群体;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围绕土地整治规划选址与分区决策、土地整治项目全流程监测监管与绩效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政策成效评估等现实需求以及土地整治驱动生态系统变化机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土地利用冲突协调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特色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经世致用特点。面向未来国土综合整治研究,应重点围绕"理论框架—问题识别—规划决策—技术体系"解决关键问题,以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土整治 研究进展 关键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博 金晓斌 顾铮鸣 尹延兴 刘静萍 周寅康
中国国土整治历经40年发展,在促进乡村耕地保护、解决土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历程,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与文献综述方法总结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国土整治研究的关键问题,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国土整治事业与研究都历经国土整治规划、专项国土整治、国土综合整治三个阶段,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土整治的最重要历史任务;目前形成了以解决国土空间与资源利用问题为目标,以服务政策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土地利用研究为理论支撑,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国土综合整治等为主要对象并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拓展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包括业务管理部门与特色科研单位为核心的分散组团式研究群体;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围绕土地整治规划选址与分区决策、土地整治项目全流程监测监管与绩效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政策成效评估等现实需求以及土地整治驱动生态系统变化机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土地利用冲突协调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特色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经世致用特点。面向未来国土综合整治研究,应重点围绕"理论框架—问题识别—规划决策—技术体系"解决关键问题,以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土整治 研究进展 关键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本文提出从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从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从做强乡村特有功能的角度来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本文认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即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之一,乡村产业发展要以农为本、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县域为切入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吴琼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审计为保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2021年政府乡村振兴审计的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审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提出改善路径,以此让审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策落实 政策审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厚庭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而山区乡村振兴则需依靠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才得以实现。鉴于山区乡村肩负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双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以及按现阶段山区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多功能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理论视角,以乡村产业与生态振兴为山区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稳步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应以村民全面发展及生活富裕为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目标导向;聚焦推进协同振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关键领域;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为引领、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合理适度利用乡村资源为必要原则、以"生态+"为特色发展模式,推进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的协同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厚庭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而山区乡村振兴则需依靠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才得以实现。鉴于山区乡村肩负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双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以及按现阶段山区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多功能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理论视角,以乡村产业与生态振兴为山区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稳步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应以村民全面发展及生活富裕为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目标导向;聚焦推进协同振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关键领域;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为引领、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合理适度利用乡村资源为必要原则、以"生态+"为特色发展模式,推进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的协同振兴。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兴洲 侯小雨 赵陶然
在如期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任务之后,"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已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转变。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政策、实践与发展基础,但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还存在认知博弈与思维转化、人才培育与政策设计等一系列的观念与实践问题亟待探讨与厘清。从国际反贫困理论模型与实践举措中汲取有益经验,我国在过渡阶段应做到"延续"与"突破"并重,坚定政策与法律的统筹引领、紧抓农村产业发展、激发农民自觉意识、发挥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培训中的支撑作用,全面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过渡阶段 问题与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丹 张越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城乡关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变化的主要矛盾和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实现的根本路径。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农村农业发展的"优先性",坚持精准扶贫,塑造新型城乡结构关系、利益关系、益贫关系,攻克城乡融合的难点与关键。在推进城乡融合进程中,要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城乡发展等值化,为城乡融合提供依托;构建要素双向配置互动机制,实现城乡经济融合化,为城乡融合提供新动能;打造特色小镇,实现城乡发展纽带化,为城乡融合提供空间载体,合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世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乡村振兴的大幕正式拉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谈不上实现。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张震宇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优化、资源整合、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治理革新五个方面,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堵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数据流动阻滞、制度环境缺失、风险防范薄弱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路径在于:建立覆盖全面的乡村数字化设施体系,解决农村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构建科学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打破农村数字技术人才不足的窘境;建立全面的乡村产业数据共享流动机制,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构建包括政策、资本和法律在内的多元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乡村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明国
乡村生态振兴是中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原色与亮色。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对“石油农业”的矫正,对“绿色革命”的调整;也是对“三生”农业的落实,体现了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价值。升级“双零点方案”、解除农业发展最大的生态约束,将农业、农村纳入“双碳”环境规制的大盘子下综合考量,实施乡村一揽子、集束化的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