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5)
2023(14042)
2022(12179)
2021(11620)
2020(9635)
2019(22536)
2018(22543)
2017(42369)
2016(23468)
2015(26921)
2014(26968)
2013(26212)
2012(24014)
2011(21754)
2010(21847)
2009(19724)
2008(19044)
2007(16942)
2006(15046)
2005(12911)
作者
(65692)
(55021)
(54222)
(51790)
(34618)
(26411)
(24706)
(21635)
(20926)
(19558)
(18733)
(18340)
(17341)
(17217)
(16616)
(16587)
(16512)
(15980)
(15724)
(15527)
(13679)
(13566)
(13225)
(12821)
(12502)
(12359)
(12217)
(12131)
(11090)
(10851)
学科
(90835)
经济(90744)
(64190)
管理(57539)
(51562)
(42417)
企业(42417)
方法(36676)
农业(34269)
数学(31842)
数学方法(31395)
中国(24992)
业经(24666)
地方(21408)
(19537)
(18778)
理论(16996)
教育(16537)
(16187)
(14853)
贸易(14845)
(14389)
(14188)
技术(13854)
环境(12968)
(12898)
农业经济(12869)
(12738)
(11901)
教学(11775)
机构
大学(321333)
学院(321263)
管理(126034)
(121259)
经济(118291)
理学(109509)
理学院(108241)
研究(107527)
管理学(106149)
管理学院(105579)
中国(78990)
(69955)
(69442)
科学(67994)
业大(54956)
(53461)
农业(53349)
(51882)
中心(50037)
(48892)
研究所(48689)
(47154)
师范(46799)
北京(43631)
财经(41394)
(39353)
(38538)
(37792)
师范大学(37294)
技术(35481)
基金
项目(221781)
科学(173104)
研究(168002)
基金(156616)
(135209)
国家(133915)
科学基金(114637)
社会(102545)
社会科(96467)
社会科学(96437)
(89433)
基金项目(84429)
教育(78358)
(73893)
自然(73317)
编号(72550)
自然科(71547)
自然科学(71530)
自然科学基金(70196)
资助(63029)
成果(59417)
课题(49834)
重点(49315)
(48631)
(47984)
(45906)
大学(42684)
创新(42452)
项目编号(41766)
科研(41608)
期刊
(141318)
经济(141318)
研究(95440)
(72758)
中国(71767)
学报(52776)
教育(52030)
农业(49783)
科学(48186)
大学(41897)
管理(41803)
学学(38036)
(37263)
技术(29659)
业经(28749)
(26147)
金融(26147)
(23439)
问题(19470)
图书(19443)
经济研究(18761)
财经(18715)
(17973)
科技(16436)
(15890)
资源(15723)
农业经济(15471)
业大(15380)
农村(15238)
(15238)
共检索到480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佳伟  吴芝花  乔金笛  邹佳敏  廖文梅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人才留在农村,对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农地流转的角度,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利用江西省12县(市、区)2 5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的“留农”效果,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参加过“一村一名大学生” 人才培养工程的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比没有参加过的高56.7%,表征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能显著地促进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提高了“留农务农”的人才培养政策效果。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因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函授教育方式比远程教育方式高7.1%、专科教育比本科教育高17.9%、低龄组比高龄组高23%。因此,为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投资和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提升教育水平,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曼茵  李广德  夏冬梅  
国家开放大学2004年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应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就地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计划实施1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经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新时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吸收借鉴项目实施的先行经验,通过加大办学支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扩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推动项目持续发展,以更好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翁贞林  刘馨怡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二爱"、扎根农村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以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例,分析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价值意义,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完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招生政策,优化一村一名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教育过程管理,改革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考核办法,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龙  
当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目前国内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主要有产业振兴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旅游+农业模式等,综观这些模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等教育视角出发,针对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以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克伟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只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持续动力。既通过高中等教育来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技能和业务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数据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乡村建设服务水平。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相对应的人才供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俊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纷纷在农村地区进行尝试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来寻求突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毋俊泓  
广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输送“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的补给站。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指引下,高校为农村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在在广袤的乡间地头可能会存在匹配度低、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等问题。青年人才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洗礼同农村的契合程度,自身认知同推动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仍然存在较大疏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翁国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仍有少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问题,如专业设置上与乡村发展需求不符或滞后、课程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育方向上忽视“三农”情怀等。因此,高校要深入调查乡村产业结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特征,积极采用创新思维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塔娜  
进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乡村的独特价值与多元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乡村人力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新兴力量,是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面对就业创业经验不足、形势严峻等未知挑战,需要更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机会。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社会、融入乡村是时代召唤,是历史机遇,也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燕  封梅姣  杜振芳  
针对国内农村人才的整体资源薄弱、发展环境有限、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等突出问题,文章以衡阳地区为例,对农村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并从高校、企业、政府及个人四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为加快培育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武昀寰  邱楠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才支撑,农村人才培养可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保障。在培养农村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发达国家与中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异同。对此,本文拟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这些发达国家在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机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优化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较为重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保障、支持政策、创新教育模式及加强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其农村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