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9)
2023(9174)
2022(7676)
2021(7410)
2020(6114)
2019(13532)
2018(13484)
2017(26174)
2016(14532)
2015(16398)
2014(16553)
2013(16624)
2012(15816)
2011(14058)
2010(14447)
2009(13583)
2008(13614)
2007(12720)
2006(11371)
2005(10450)
作者
(42917)
(36500)
(35822)
(34043)
(22740)
(17675)
(16212)
(13957)
(13625)
(13145)
(12451)
(12251)
(11393)
(11339)
(11173)
(11112)
(10786)
(10374)
(10275)
(10268)
(9150)
(9019)
(8847)
(8468)
(8279)
(8079)
(8015)
(7991)
(7621)
(7423)
学科
(58809)
经济(58734)
(49718)
(48625)
管理(33915)
农业(33198)
(25052)
企业(25052)
业经(20206)
方法(20113)
中国(17420)
数学(16444)
数学方法(16110)
(15413)
(15285)
地方(13773)
(13053)
农业经济(12711)
(11428)
(10979)
贸易(10972)
(10723)
(10428)
银行(10413)
(10111)
(9979)
(9955)
工作(9854)
(9720)
发展(9709)
机构
学院(209430)
大学(205248)
(82374)
经济(80269)
管理(76350)
研究(72951)
理学(64816)
理学院(64053)
管理学(62768)
管理学院(62372)
(58686)
中国(58067)
科学(46063)
农业(44617)
(43845)
(38942)
(38496)
业大(38494)
中心(35486)
(34592)
研究所(34253)
(29395)
财经(29260)
师范(29107)
(27647)
农业大学(27569)
(27490)
北京(27281)
(26432)
(24635)
基金
项目(133887)
科学(104023)
研究(100343)
基金(95363)
(83442)
国家(82542)
科学基金(69169)
社会(63581)
社会科(59519)
社会科学(59499)
(53961)
基金项目(50391)
(43883)
教育(43734)
编号(43262)
自然(42760)
自然科(41776)
自然科学(41767)
自然科学基金(41027)
资助(38077)
成果(36798)
(32952)
(30255)
重点(29662)
(29268)
课题(28739)
(27546)
(26970)
国家社会(25892)
科研(25152)
期刊
(105696)
经济(105696)
(65226)
研究(61226)
中国(49973)
农业(43955)
学报(38301)
科学(33417)
大学(29826)
(29602)
学学(28076)
(24090)
金融(24090)
管理(24026)
业经(23698)
教育(23359)
(20082)
技术(16215)
图书(15736)
问题(15348)
农业经济(15134)
农村(15129)
(15129)
财经(14682)
(14530)
经济研究(13288)
(12719)
书馆(12138)
图书馆(12138)
世界(11701)
共检索到334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关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进程,应在乡村振兴中具备以点带面的"点睛"与带活全局的"铸魂"功能。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以政策体系及结果的低效、失效为特点的功能性失灵问题,表现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空心化与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空无化。应从供给逻辑、主体、路径等层面系统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确立以供需平衡为导向的服务逻辑,通过还权赋能重塑农民主体性,基于合作治理增加社会化供给,进而超越功能性失灵,充分发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传洲   李国辉   滕皓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乡风和美,乡村和谐。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刻,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直面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总量有待补足、已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仍有改善空间、配套公共服务发展较缓等问题,通过扩宽公共文化产品增量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统筹各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振楠  张秀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明确如何以农村公共服务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培培  徐宏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万君  姚娟娟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正从“送文化”向“种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优化。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支持不足与人才短缺、政策的执行效率有待提升、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仍不高。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效果需要加强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明确权责关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健全政策执行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建生  
农村公共服务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重大方针政策与重大举措。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从农村教育质量、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城乡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指明了乡村振兴建设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在传统的"城市优先、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村社区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农村地域局限性、低层次、低水平、边缘化生存的社区教育。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它赋予了农村社区教育新内涵、新使命。因此,"乡村振兴"语境中的"农村社区教育",理应被重新解读为一种城乡统筹治理、面向农村和农村社区居民的现代化、制度化发展的社区教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着力推动“形神”相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基本形成,但其“形散”乃至“神散”的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形神”相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新型供给机制。由乡村文艺自组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村贤理事会和农民家庭等自主参与集合而成的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中,行政化供给错位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市场化供给缺位为其提供发展机遇,互助文化延续为其营造参与氛围,家庭代际连接为其赋予经济基础。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能够释放成本低廉、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高福利”简约治理成效,除有公益性与市场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与融合性、自主性与组织性等复合性内在特质的“硬支撑”外,还与乡村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软保障”密切相关。厘清农村“自主文化社会”这一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对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多中心、“形神”不融合供给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着力推动“形神”相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基本形成,但其“形散”乃至“神散”的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形神”相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新型供给机制。由乡村文艺自组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村贤理事会和农民家庭等自主参与集合而成的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中,行政化供给错位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市场化供给缺位为其提供发展机遇,互助文化延续为其营造参与氛围,家庭代际连接为其赋予经济基础。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能够释放成本低廉、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高福利”简约治理成效,除有公益性与市场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与融合性、自主性与组织性等复合性内在特质的“硬支撑”外,还与乡村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软保障”密切相关。厘清农村“自主文化社会”这一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对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多中心、“形神”不融合供给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着力推动“形神”相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基本形成,但其“形散”乃至“神散”的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形神”相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新型供给机制。由乡村文艺自组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村贤理事会和农民家庭等自主参与集合而成的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中,行政化供给错位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市场化供给缺位为其提供发展机遇,互助文化延续为其营造参与氛围,家庭代际连接为其赋予经济基础。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能够释放成本低廉、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高福利”简约治理成效,除有公益性与市场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与融合性、自主性与组织性等复合性内在特质的“硬支撑”外,还与乡村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软保障”密切相关。厘清农村“自主文化社会”这一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对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多中心、“形神”不融合供给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燕清  
为适应乡村振兴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金融机构在总结推广传统“三农”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抵押担保范围,通过创新组织、产品和服务,开发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资产资源,但仍需要在拓宽抵质押物范围、丰富担保方式手段、打通相关资产市场交易环节、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促进银保联动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从而更加全面、持续地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省努力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借助"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获得实质性的进步。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关系。文章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应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秋红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浙江、安徽、四川3省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民对改善农村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程度认知、满意程度评价,从需求视角剖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有待改善的重点领域。研究表明:虽然目前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的政策措施重点基本能契合农民的有关需求,但农民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有较强烈的需求;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农民最看重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与他们最不满意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劳动就业和便民服务)所体现的需求应得到不同回应;不同地区应基于农民的主要需求明晰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成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和立道  黄璐  刘晓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地区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即乡村振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天然的联系,因此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内涵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融合的动力机制,即从提高乡村振兴人员素质带动乡村发展、形成便利的互联互通推动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乡村治理条件引导乡村治理三方面开展,最后就乡村振兴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融合的动力机制更有效发挥作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