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4)
2023(6689)
2022(5307)
2021(5075)
2020(3718)
2019(8172)
2018(7961)
2017(14907)
2016(8094)
2015(8945)
2014(8716)
2013(8860)
2012(8065)
2011(7749)
2010(7798)
2009(7410)
2008(7157)
2007(6569)
2006(6205)
2005(5381)
作者
(23308)
(20467)
(19729)
(18721)
(12227)
(9680)
(8722)
(7919)
(7589)
(6968)
(6952)
(6679)
(6303)
(6080)
(6036)
(5952)
(5818)
(5807)
(5583)
(5568)
(5071)
(5053)
(4942)
(4700)
(4624)
(4547)
(4522)
(4173)
(4149)
(4038)
学科
(48954)
(38369)
经济(38339)
农业(32782)
(28902)
业经(15869)
管理(15625)
农业经济(12653)
(11158)
中国(10927)
地方(10809)
(9603)
农村(9582)
发展(8950)
(8940)
建设(8176)
方法(8138)
(8135)
土地(7955)
(7949)
企业(7949)
收入(7855)
数学(7143)
数学方法(7064)
(7044)
劳动(7044)
(6952)
及其(6837)
资源(6401)
人口(6370)
机构
学院(120425)
大学(112523)
(50370)
经济(49295)
管理(45165)
(45063)
研究(43104)
理学(39076)
理学院(38698)
管理学(38083)
管理学院(37876)
中国(34126)
农业(33598)
科学(26732)
业大(25982)
(23496)
(21989)
中心(21063)
农业大学(20277)
研究所(19899)
(19734)
(18836)
(17405)
师范(17314)
(16617)
(16187)
经济管理(16115)
(15491)
(15242)
科学院(15234)
基金
项目(81533)
研究(64721)
科学(63861)
基金(57056)
(49540)
国家(48920)
社会(41729)
科学基金(41104)
社会科(38884)
社会科学(38872)
(34481)
基金项目(30689)
编号(29566)
(27902)
教育(26943)
(26848)
自然(23484)
成果(23085)
自然科(22692)
自然科学(22686)
自然科学基金(22251)
资助(20835)
(20833)
课题(18995)
重点(17891)
(17821)
国家社会(17284)
发展(17194)
(16932)
(16921)
期刊
(68296)
经济(68296)
(54480)
农业(37093)
研究(31339)
中国(30252)
学报(20402)
业经(19876)
科学(19741)
大学(16224)
(16141)
学学(15419)
农业经济(14843)
农村(14187)
(14187)
(12916)
金融(12916)
教育(11999)
(11281)
管理(10723)
问题(10441)
资源(10090)
农村经济(9575)
(9544)
世界(9296)
技术(9284)
经济问题(8608)
社会(8500)
社会科(7933)
社会科学(7933)
共检索到186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雨   许门友  
意义世界是为人的行动提供向导和动力的一整套价值理念总和。农民的意义世界是乡村振兴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当前,农民的意义世界——本体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和基础性价值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铸魂很大程度上是对农民意义世界的时代性形塑。儒学优秀思想观念是形塑农民意义世界的丰厚滋养。儒家孝道本义和仁爱思想为充盈农民本体性价值观提供合理内核,五常之道和以德立人思想是匡正农民社会性价值观偏失的优秀因子,勤俭节约和以理达欲思想是纠治农民基础性价值观失衡的积极资源。形塑农民意义世界的行动策略,要以儒学的“再下乡”为基本前提,以文化乡贤和儒学推广者为行动主体,以“两创”和“两个结合”为根本方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磊  徐双敏  
"自下而上积累""自上而下资源输入""自外而内资本下乡"等乡村振兴道路均面临着困境,难以破解小农与大市场、国家资源对接的难题。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具有独特禀赋的中坚农民群体正在兴起。再造于乡村内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一定经济积累和善于面向市场的中坚农民,具有组织起普通农户、联结农业经营多元主体以及构建自发互助合作机制等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功能。中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理想主体,能够增强乡村政治与治理的能动性和稳定性。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以中坚农民为主体作为不同发展道路的"接点",在乡村社会主体再造中着力培育和保护中坚农民,以中坚农民为纽带建立起乡村发展的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支持和鼓励中坚农民走向联合,走一条"自内而外、联结上下"的整合型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文  
乡村振兴的推进激发了农村地区发展的活力,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增加,但由于农村金融立法不完善,部分农村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应从立法层面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为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提供法律依据,切实保障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并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娇慧   周玲军  
农业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业人才资源深陷整体结构失衡、涉农意愿不强、政策引导不够、开发合力欠佳等困境,亟待从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职业化等厘清其战略需求。“一体两翼”新构想为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思路。“一体”即在主体架构上塑造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运作模式,“两翼”即健全一套基层组织机构体系作为依托平台,设计并运用一套科学方法体系作为实操方案,以形成立体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且逐步完善的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潇彬  
(一)引导外出人员返乡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要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回流,吸引毕业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引进前沿人才。加强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考录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力度,充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重视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乡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支懂农村、爱农村、亲农民的乡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旭慧  梁剑峰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承担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加快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目前农民主体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自我认同感低,缺乏主体意识;参政意识不强,缺乏法治观念;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农民主体意识缺失主要有历史、制度和内在原因。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必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鸿波  
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乡村振兴实践对农民生计能力的改善机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基于乡村既有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务工资源、政策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资源禀赋,以及不同的生计资本,由此型塑出农民不同的生计类型。然而,乡村资源禀赋并不总是直接对农民生计构成正向推动作用,也可能会对农民生计带来潜在性威胁。因而,如果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禀赋的优势来提升农村生计能力,需要以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作为中介机制。通过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规避生计风险,并挖掘利用乡村的优势资源,进而促成农民的生计赋能。由此,研究揭示了生计赋能的内在逻辑在于兼顾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整合内生性资源和外生性资源,融合外源式发展和内源式发展的路径。在具体策略上,要厘清的政策、主体、网络和资源等乡村社会治理要素以助力生计赋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剑宇  
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状况直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基于系统性分析框架的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性表达基本遵循“自主性表达→自觉性表达→能动性表达→创造性表达”的递进式逻辑,每个表达环节的表现分别在于明确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意识、施展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价值。受治理结构短板、价值认知局限、发展条件限制、社会环境障碍的共同影响,不少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仍然在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程度的“被遮蔽”状态。通过明确主体边界、思想观念引导、完善要素供给、优化行动空间,真正实现“增权于农民、感化于农民、赋能于农民、服务于农民”,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农民主体性的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主体性推动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虹  
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并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高职院校要整合专业资源,优化涉农专业,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放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安排“双师型”教师传授新思想、促进新技术进村入户,助力农民综合素质提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致富帮扶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组织振兴;开展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正成为扎根于乡村、实践乡村振兴的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禹  霍建军  刘杨  焦利娟  
“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电网工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千兆光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探索农村集中供热模式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着力提升建设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相匹配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的路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黄迈  
当前,以农商行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网点数量,还是从业人员,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是最高的。在全部金融机构中,2017年末农信社机构(包括农商行和农合行)占比为50%,各项存贷款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然  张彦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很多农民工在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力的相互促进下陆续返乡就业创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返乡农民工对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实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压力较大,为此,政府加强了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教育。鉴于此,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合理性建议,以期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在土地制度、融资渠道以及创业项目等方面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与支持。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选择创办经验型企业、小商小户型企业、依靠本地资源型企业以及产业集群型企业等。但由于缺乏项目指导等原因,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最可行的创业路径仍是创办小商小户型企业,但该类型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当前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趋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河南省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