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0)
- 2023(15098)
- 2022(12986)
- 2021(12294)
- 2020(10153)
- 2019(22903)
- 2018(23250)
- 2017(43950)
- 2016(24187)
- 2015(27239)
- 2014(27102)
- 2013(26441)
- 2012(23982)
- 2011(21704)
- 2010(21788)
- 2009(20304)
- 2008(19247)
- 2007(17152)
- 2006(15253)
- 2005(13045)
- 学科
- 济(93635)
- 经济(93524)
- 业(69791)
- 管理(63493)
- 农(51576)
- 企(48404)
- 企业(48404)
- 方法(37662)
- 农业(34271)
- 数学(32305)
- 数学方法(31932)
- 业经(26441)
- 中国(25360)
- 财(22630)
- 地方(20849)
- 学(20741)
- 制(19822)
- 理论(15765)
- 贸(15675)
- 贸易(15668)
- 易(15202)
- 发(14867)
- 体(14743)
- 银(14674)
- 银行(14622)
- 策(14429)
- 技术(14039)
- 行(13964)
- 和(13887)
- 环境(13798)
- 机构
- 学院(335807)
- 大学(331038)
- 管理(132372)
- 济(128615)
- 经济(125580)
- 理学(114481)
- 理学院(113259)
- 研究(112482)
- 管理学(111216)
- 管理学院(110643)
- 中国(84693)
- 农(75722)
- 科学(71895)
- 京(70513)
- 业大(58521)
- 农业(58294)
- 财(56940)
- 所(56883)
- 中心(52295)
- 研究所(51891)
- 江(51036)
- 范(45140)
- 财经(44928)
- 师范(44698)
- 北京(43726)
- 经(40862)
- 州(40861)
- 院(40262)
- 省(37311)
- 技术(36941)
- 基金
- 项目(231864)
- 科学(180614)
- 研究(172137)
- 基金(164903)
- 家(144077)
- 国家(142747)
- 科学基金(121532)
- 社会(105938)
- 社会科(99752)
- 社会科学(99723)
- 省(93112)
- 基金项目(88212)
- 自然(78541)
- 教育(78050)
- 划(77198)
- 自然科(76624)
- 自然科学(76603)
- 自然科学基金(75191)
- 编号(73600)
- 资助(66392)
- 成果(59318)
- 重点(51594)
- 发(50374)
- 部(50204)
- 课题(49883)
- 创(47980)
- 创新(44648)
- 科研(43957)
- 项目编号(42863)
- 国家社会(42503)
- 期刊
- 济(150778)
- 经济(150778)
- 研究(95348)
- 农(77569)
- 中国(69762)
- 学报(57220)
- 农业(52432)
- 科学(51788)
- 管理(45018)
- 大学(43333)
- 财(41879)
- 学学(41131)
- 教育(40350)
- 业经(31210)
- 融(29934)
- 金融(29934)
- 技术(29273)
- 业(24658)
- 经济研究(20883)
- 问题(20504)
- 财经(20501)
- 版(19146)
- 图书(17461)
- 经(17426)
- 科技(16941)
- 业大(16692)
- 农村(15803)
- 村(15803)
- 农业经济(15706)
- 技术经济(15688)
共检索到495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莺 宁爱凤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中作物种类和耕种收养等方式日益多样化,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也对其发展所需配套的设施用地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发现:现阶段设施用地存在:违规具有难辨性,存在"打擦边球"的隐患;政策标准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选址存在随意性管理缺乏规划引导;基层监管存在责任缺位等问题。提出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用地的对策建议:根据类型差异,制定分类化标准;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运用现代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设施用地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俊强 杨兆廷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论文使用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差异和发展趋势两个维度,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对于金融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外部融资增信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研究表明,以村社共同体为平台的内部融资增信能够有效融合村集体信用与合作社信用,弥补合作社抵质押担保中模糊化的产权信用缺陷,进而提升村社共同体的信用水平。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部融资增信中,政府部门的守信激励与违约惩罚机制是政府外部融资增信的基础;第三方增信机构通过费率定价机制来强化风险管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权衡融资增信的重要依据;授信银行的融资增信模式创新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外部融资增信协同成为促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和化解信贷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 融资 增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军 殷雨晗
长期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重要痛点,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个发展战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本文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市场主体这一定位,通过对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现行政策的梳理,剖析了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从融资需求端的角度,指出了政策支持引导的方向应由原先的单纯关注融资供方转向增强融资需求方的信用水平,从而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行为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真正减少对支农政策的依赖。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文重点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提升提出了一些应用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难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睿 周应恒
破解传统农村金融扶持困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微观基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贯彻改革、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激活市场的要求,依据融资偏好理论,推导剖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农业现代化企业)对于财政补贴资金(类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分析指出破解财政补贴资金(类股权融资)挤出金融扶持资金(类债权融资)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建模实证。实证结果表明:融资成本、自由现金流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的收入满足认知均显著影响其债务融资决策。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扶持政策制定的具体内容中,不仅需要考虑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还应考虑还本付息过程中现金流的机制设计以及农业经营主体破产规则的完善,从而加速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专业大户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变。与此同时,还应升级农村产业供应链、完善农村财务信息体系建设、建立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会计制度,充分发挥金融扶持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的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杨慧莲 郑风田
基于5166份全国范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平台应用及信息化发展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状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需求与获取均呈多元化特征,各主体信息需求及其获取特点与其经营特征高度一致。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供需之间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效率偏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应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农业信息供给与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爽 李静 刘梦珊
近些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逐年增多,整体规模也持续提升,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推动力。相比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融资模式较为复杂,在自身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问题。本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如何打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融资困境,结合现有成熟经验,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模式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生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全面考察山东省388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和资本禀赋现状基础上,从水平、结构和互补三维度,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实践的影响逻辑。结果表明:总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结构性占优,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协同互补,三方面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认知和产品追溯亦显著影响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由此提出加大短板投入、优化结构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和完善保障措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家庭农场 绿色生产 资本禀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春霞 袁洁 石伟平
乡村振兴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基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框架的构建,编制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权重。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374位"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水平"基本特征"及"差异检验"等进行现状评估。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表及权重确立经过信效度检验;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总体呈现为中等略偏高的水平,其中"整体化设计素质"相对较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水平在"学历、经历"等诸多因素方面差异显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嘉莘 杨红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农户生计提升的重要抓手。选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基于2014~2020年对农户跟踪调查获得的1015个样本数据,评估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影响,并对控制组农户进行纵向追踪比对,为研究结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结果发现:(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具备稳健性。(2)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具有可持续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着力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人才以及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施锦芳 赵健如
田园综合体作为多元化综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在实现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日本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典型案例长野县小布施町为例,梳理日本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演进过程及特征。研究发现,田园综合体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整合了政府、学者、非营利性机构以及农户等多元主体,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视角的融合发展。在产业升级转型中通过第六产业发展实现乡村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再开发,找到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升级的实施路径。中国可以借鉴其经验,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挖掘乡村地域特质,活化乡村事业建设;适度给予村民自主自治权,促进农村农民集体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乡土文化重塑和乡村景观美化,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综合建设美丽乡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兰婷
我国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事关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分散性、不确定性及时空分布的异质性使得国家集中监管环境的模式在面源污染治理中显露不足。基于新合作主义思想,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政府、农业中间组织、农资经销商和农户四方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化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治理信息模糊、道德风险监管难、责任追究存在障碍的难题,有助于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效。
关键词:
新合作主义 农业 面源污染 治理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朱佳 于滨铜
当前,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仍存在总量不足、政策单一以及政策效果过于分散等突出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待创新与完善。为探索符合乡村振兴时代需求,以数量、质量、效益、竞争力以及绿色生态为目标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本文探讨该政策体系应选择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创新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政策改革的先进经验,着重分析当前农业发展困境及其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破解之策。结果表明:由于供需结构不匹配、农药化肥超标、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过小、家庭小规模经营占主导地位和农业污染严重等原因,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粮食自给率下降、质量安全形势趋紧、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成本偏高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五大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了政府补贴应向粮食主产区和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倾斜、建立健全生产质量补贴、完善目标价格和保险金融等政策工具、强化农业科技补贴、建立负面清单与交叉遵守制度以及构建统一协调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农业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