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8)
2023(13658)
2022(11146)
2021(10376)
2020(7949)
2019(18021)
2018(17336)
2017(32807)
2016(17251)
2015(19260)
2014(19312)
2013(18990)
2012(17988)
2011(16377)
2010(16920)
2009(16156)
2008(14998)
2007(13556)
2006(12572)
2005(11513)
作者
(48870)
(40827)
(40310)
(38163)
(25951)
(19565)
(18400)
(15699)
(15529)
(14578)
(13998)
(13837)
(13016)
(12798)
(12499)
(12393)
(11851)
(11730)
(11636)
(11609)
(10365)
(9770)
(9744)
(9505)
(9245)
(9112)
(9031)
(8966)
(8188)
(8122)
学科
(76624)
经济(76544)
(47314)
管理(41623)
(33827)
企业(33827)
(33078)
中国(31026)
地方(26920)
(26844)
金融(26841)
(25005)
银行(24996)
(24377)
农业(22678)
方法(22566)
业经(22447)
(18020)
(17691)
数学(16797)
数学方法(16597)
理论(14810)
(14177)
(14087)
地方经济(12424)
(11957)
贸易(11939)
环境(11435)
(11423)
(11376)
机构
学院(247000)
大学(240821)
(99574)
经济(97072)
管理(88428)
研究(88013)
理学(73993)
中国(73059)
理学院(73031)
管理学(71867)
管理学院(71377)
(52117)
科学(51416)
(48530)
(43297)
中心(42040)
(42011)
(40198)
研究所(38751)
(38442)
师范(38127)
财经(36878)
(35065)
北京(33494)
(33139)
业大(32658)
(31677)
农业(31125)
经济学(30583)
师范大学(30546)
基金
项目(155690)
科学(122615)
研究(122613)
基金(108832)
(92501)
国家(91477)
社会(78666)
科学基金(78335)
社会科(74145)
社会科学(74133)
(64213)
基金项目(57500)
教育(54874)
编号(52145)
(52121)
自然(45397)
自然科(44190)
自然科学(44184)
成果(43630)
自然科学基金(43340)
资助(42977)
(40556)
课题(37459)
重点(35219)
发展(33438)
(33086)
(32856)
(32780)
国家社会(31783)
(31551)
期刊
(128325)
经济(128325)
研究(79632)
中国(58879)
(44740)
(39593)
金融(39593)
(36071)
科学(34119)
教育(33669)
学报(33280)
管理(32251)
农业(29133)
大学(26656)
学学(24813)
业经(24386)
技术(20818)
经济研究(18437)
财经(18002)
问题(16847)
(15620)
(13095)
(12839)
(12366)
图书(12251)
农村(11955)
(11955)
资源(11889)
现代(11651)
商业(11542)
共检索到40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松涛  张伸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以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为分析对象,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生动力机制、差异化策略及乡村旅游空间生产能力的意义。其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识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差异化策略在于技术创新、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性意义建构;空间生产是由感知下的乡村空间实践、主题化的乡村空间表征和流动性的乡村表征空间共同呈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松涛  张伸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以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为分析对象,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生动力机制、差异化策略及乡村旅游空间生产能力的意义。其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识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差异化策略在于技术创新、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性意义建构;空间生产是由感知下的乡村空间实践、主题化的乡村空间表征和流动性的乡村表征空间共同呈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凌云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讨论乡村旅游发展与三产融合之间的具体融合路径,既关系到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三产融合成为乡村旅游的必然发展路径,研究此课题就显得意义非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志海  
佛山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岭南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契合度大,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佛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佛山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阐述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最后,结合佛山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从古朴村落、乡村美食、乡村商品、乡村民俗和乡村农庄(民宿)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强军  
高质量发展对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高要求。少数民族具有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艳  
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腊尔山是典型的贫困纯苗族村寨地区,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后,5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八洞村村民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改变当地落后状态,并由此总结出了影响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十八洞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战略振兴战略计划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鸿凯  
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文化传承及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吸引、带动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通过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生态保护和优化乡村治理等视角出发,解读乡村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一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克巴雅尔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的痛点,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基础的新型业态,能够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在宏观层面提出地方政府衔接国家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始占  王鹏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人口反虹吸效应、经济提振效应和基建带动效应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然而,在两者衔接的路径中,乡村旅游业又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以及战略衔接不系统的问题。通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多层次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路径为:微观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兼顾生态文明、创新竞争、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中观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探索现代化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发展模式;宏观层面以中央政策为核心,因地制宜论证各项战略在本区域的有效衔接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