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2)
- 2023(7491)
- 2022(5993)
- 2021(5631)
- 2020(4372)
- 2019(9985)
- 2018(9533)
- 2017(18822)
- 2016(10028)
- 2015(10402)
- 2014(10190)
- 2013(9915)
- 2012(9397)
- 2011(8720)
- 2010(9139)
- 2009(8721)
- 2008(8267)
- 2007(7859)
- 2006(7240)
- 2005(6188)
- 学科
- 济(38371)
- 经济(38318)
- 业(29938)
- 管理(28159)
- 农(27611)
- 企(18836)
- 企业(18836)
- 农业(18285)
- 财(14404)
- 中国(13014)
- 业经(12654)
- 地方(11064)
- 方法(10768)
- 制(10686)
- 策(9988)
- 数学(9632)
- 数学方法(9475)
- 及其(8285)
- 贸(8211)
- 贸易(8208)
- 易(8061)
- 财政(7914)
- 收入(7866)
- 政策(7701)
- 农业经济(7670)
- 家(7471)
- 发(7380)
- 方针(7231)
- 银(7151)
- 银行(7150)
- 机构
- 学院(137349)
- 大学(131775)
- 济(59925)
- 经济(58527)
- 管理(53367)
- 研究(46604)
- 理学(45457)
- 理学院(45034)
- 管理学(44425)
- 管理学院(44142)
- 中国(37093)
- 财(31795)
- 京(26152)
- 农(24948)
- 科学(24522)
- 财经(23093)
- 中心(22832)
- 江(22266)
- 所(21782)
- 经(20901)
- 研究所(19159)
- 范(18623)
- 师范(18530)
- 经济学(18345)
- 农业(17774)
- 业大(17716)
- 州(17552)
- 财经大学(16565)
- 院(16532)
- 经济学院(16494)
- 基金
- 项目(87010)
- 研究(70787)
- 科学(69580)
- 基金(62787)
- 家(52284)
- 国家(51688)
- 社会(46861)
- 科学基金(44972)
- 社会科(44160)
- 社会科学(44155)
- 省(34591)
- 基金项目(32017)
- 教育(31324)
- 编号(30442)
- 划(27833)
- 成果(26257)
- 自然(25105)
- 资助(25096)
- 自然科(24500)
- 自然科学(24496)
- 自然科学基金(24059)
- 课题(21132)
- 发(20308)
- 部(19537)
- 性(19494)
- 国家社会(19333)
- 制(19022)
- 重点(18779)
- 创(17883)
- 年(17846)
共检索到217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承昊
乡村振兴以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支撑,要求引入现代化新要素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创业动力引擎,通过"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实现了农业资源及产品的重新配置、集成与关联,创新了乡村发展动力。以传统农业大县为例,分析地方政府主导下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效应,发现存在政府产业认知错位与职能发挥有限、政策效能低、产业带动与品牌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对此地方政府在提升自身产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回归电商链源头,以互联网技术为新要素赋能乡村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既有地域发展的特殊性,又有传统农业区的普遍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电商赋能县域乡村发展与地方政策供给间的问题所在,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进而促使二者合力的形成。
关键词:
电商 赋能 乡村振兴 地方政府 外部供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春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其中,农村青年拥有巨大潜力。农村青年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和知识能力、乡村提供的参与空间以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共同构成农村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农村青年自身素养和外部环境支持均存在一定不足,赋能效果不佳。对此,农村青年首先要认清定位,积极发挥振兴乡村主动性;政府要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构筑乡村高质量发展空间;乡村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供给。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青年 赋能 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磊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针对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着村民自治水平不高、政府越位干涉、乡村文化异化、村干部工作能力亟待提升等诸多困境这一现状,应该从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理顺乡镇与村委的关系、完善乡村文化繁荣机制、提升村干部乡村自治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治理工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困境与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爱玲
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研究探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之间逻辑关系;对农村电商运营主体培育困难、市场运营问题及物流配送短板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困境做深入剖析;给出强化农村电商运营主体培育,优化农村电商市场运营模式和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等破解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互联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辉 张国卿
农村电商产业能够联通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应用之义。现阶段,农村电商产业尽管在崭新的政策背景下展现出勃勃生机,但同样面临着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农业产品结构层次度较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产品市场推广效果较差以及农村电商发展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等发展困境,因此如何进行困境选择关乎农村电商产业的长期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曦
金融服务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金融在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中还存在着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需求不足、金融服务模式单一等困境。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加强涉农金融知识的教育宣传、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依托金融服务推进乡村各项事务的协同发展等途径,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曦
金融服务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金融在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中还存在着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需求不足、金融服务模式单一等困境。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加强涉农金融知识的教育宣传、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依托金融服务推进乡村各项事务的协同发展等途径,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涛
当前乡村的本土留守人才女性化和农业经营女性化特征明显,乡村本土女性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乡村本土女性人才具有社会关联增进、乡土文化传承、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等多重价值,但是价值实现遭遇到传统人才观约束、制度因素限制、适应力不强及组织支撑不够等多重因素约制。有效发掘乡村本土女性人才的价值,发挥其乡村振兴中的应有作用,需要通过革新传统人才文化观、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组织形式,构建起乡村本土女性人才成长的优质环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女性人才 价值证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勤
乡村人才是保障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新时代乡村人才短缺、老龄化、学历层次偏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通过分析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引、用、育、留方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困境的破解对策。
关键词:
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 困境 破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雯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工商资本下乡可以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地区转移,因而在城乡发展格局失衡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通过政策手段激励工商资本下乡。不过,当前工商资本和乡村资源的有效衔接面临着诸多障碍,非但没有充分发挥推进乡村振兴的效用,反而容易陷入困境甚至“亏本跑路”。因此,探索乡村振兴中工商资本的赋能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怡萱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产品电商具有普遍适用性、地区差异性和模式趋同性等特点,在服务过程中由于基础配套落后、行业规范欠缺、金融产品繁杂和农村电商滞后产生了同步性问题、模式化瓶颈、接受率低下与对标度偏弱的问题。对此,应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健全行业制度规范,并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档次,从而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务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勇 陈辉 徐美玲
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推手。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征信系统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迟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配套不足等问题迟滞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由此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以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改革
[作者]
连宏萍 熊学振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工程,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全新机遇。新质生产力通过更新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撑。当前,尚不健全的赋能体制机制以及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专业人才供给、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赋能成效的充分释放。因此,需要从深化赋能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系统谋划战略推进优先序等途径完善政策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衔接和有效赋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文刚 李英杰
乡村振兴为耕读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耕读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支撑条件。当前,耕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传承与建设的主体缺位、开发与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重构与弘扬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可从顶层设计健全配套设施、交流互鉴激发农民活力、推动耕读文化的适应与自觉等方面探索耕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耕读文化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耕读文化 乡村振兴 文化适应 文化自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宗英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数字技术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且随着金融业务的普惠性增强,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武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尚不充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同样面临着多种问题,削弱了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 振兴 困境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