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8)
2023(6440)
2022(4937)
2021(4668)
2020(3645)
2019(8220)
2018(7940)
2017(15930)
2016(8699)
2015(9227)
2014(9064)
2013(9103)
2012(8486)
2011(7844)
2010(7973)
2009(7444)
2008(7016)
2007(6630)
2006(6043)
2005(5322)
作者
(23539)
(20431)
(19789)
(18975)
(12169)
(9664)
(8782)
(7840)
(7542)
(7025)
(6942)
(6575)
(6195)
(6175)
(6169)
(5934)
(5887)
(5721)
(5708)
(5576)
(5104)
(4975)
(4971)
(4817)
(4704)
(4509)
(4414)
(4276)
(4099)
(4039)
学科
(48639)
(42740)
经济(42709)
农业(32486)
(31691)
管理(18254)
业经(16897)
农业经济(12618)
地方(11845)
中国(11521)
(11192)
方法(11190)
(11006)
企业(11006)
数学(10357)
数学方法(10317)
(10069)
(9991)
(9608)
农村(9587)
发展(8765)
(8760)
收入(8326)
(7996)
土地(7467)
建设(7229)
及其(7139)
(6965)
人口(6785)
(6696)
机构
学院(123899)
大学(117023)
(57399)
经济(56421)
管理(48074)
(44124)
研究(42980)
理学(42123)
理学院(41743)
管理学(41221)
管理学院(40996)
中国(34359)
农业(32922)
业大(25572)
科学(24843)
(24679)
(23258)
(21307)
中心(20947)
农业大学(19975)
(19461)
研究所(19077)
财经(18524)
经济学(17120)
经济管理(17039)
(16958)
(16149)
(15794)
(15709)
(15609)
基金
项目(83309)
科学(66459)
研究(65087)
基金(60971)
(52279)
国家(51692)
科学基金(44406)
社会(44224)
社会科(41480)
社会科学(41467)
(34314)
基金项目(32879)
编号(27671)
(27631)
教育(26815)
(26552)
自然(25292)
自然科(24655)
自然科学(24651)
自然科学基金(24233)
资助(22771)
成果(21579)
(20677)
(19137)
国家社会(18841)
重点(18241)
课题(17848)
(17792)
发展(17396)
(17231)
期刊
(73381)
经济(73381)
(53253)
农业(36010)
研究(35468)
中国(27370)
业经(20173)
学报(19401)
科学(19175)
(17346)
大学(16373)
学学(16061)
(15144)
(14751)
金融(14751)
农业经济(14722)
农村(14167)
(14167)
管理(11972)
问题(11266)
农村经济(9505)
世界(9265)
(9204)
经济研究(9114)
经济问题(9015)
技术(8786)
财经(8770)
社会(8626)
社会科(7712)
社会科学(7712)
共检索到186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农村发展过程有其共性规律和区域差异。本文首先以亚洲主要国家为例,分析了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其次基于40年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经验,分析了农村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以及与农村转型各阶段相适应的的制度安排、政策支持和投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速农村转型速度,促进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速结构转型速度,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投资创新,加快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不同地区加速农村转型不能搞一刀切;同时也提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高海秀  冯晓龙  王晶晶  
农食系统是保障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的重点环节。当前,我国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农食系统必须向高效的、营养的、可持续的、有包容性和韧性的方向转型,以应对多重风险叠加的影响。农食系统转型目标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协调统一,应从发展多赢型或集成式技术创新、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等路径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伟  王微  阚庆云  
结合日本"一村一品"运动,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政府在中国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问题。指出当前中国特色产业存在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产业规划不足、农业人才培养欠缺等问题。为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兴旺,中国应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后备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静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鉴于农业农村的基础性地位,政府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借助公共政策及制度设计发挥了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但是单靠政府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缺乏可持续性,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乡村产业的兴旺、要素资源的激活、生态环境的宜居、农民的增收等除了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外还必须遵循市场逻辑,发挥市场创造财富的力量,只有在有限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中才能真正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金林  韦家旭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乡村振兴战略对传统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和同步转型升级提质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要改革与发展,必须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要素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破思维理念禁锢、办学功能缺陷、办学机制单一、法制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确立面向农村的发展观、城乡融合的新理念、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多元办学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推动农村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进而从根本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祥添  徐瑞蓉  
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重点,乡村振兴战略也应运而生,其为农村的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优良的生态建设氛围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态转型仍面临着发展规划缺位、制度与法规建设落后、人力队伍与高新技术发展滞后以及资金匮乏等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对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优势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其进一步发展与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华  董双丽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态治理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新型的农村生态治理在发展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模式以及治理手段等方面均有所转型。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态治理仍存在理念滞后、主体单一、制度缺位以及手段落后等问题。本文则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的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现状、问题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发展理念树立、制度与组织建设、技术创新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祥添  徐瑞蓉  
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重点,乡村振兴战略也应运而生,其为农村的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优良的生态建设氛围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态转型仍面临着发展规划缺位、制度与法规建设落后、人力队伍与高新技术发展滞后以及资金匮乏等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对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优势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其进一步发展与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再强   张鹏洲  
本文在深入总结流通创新的概念、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流通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和策略,并从基建、服务、信息共享和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了流通创新保障农村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谢柳芳  曹亚娟  秦潇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而政府审计是保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监督机制。基于此,以2011—2018年省级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政府审计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并通过作用于农村金融发展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政府预算偏离度越大,政府审计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政府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并将政府审计功能拓展到乡村振兴领域,对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策略,增强审计监督效能、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志立  孙德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进程中,乡村治理是国家行政和村庄社会为实现乡村运行有序、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而进行的互动与合作过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Nvivo11自动文本分析工具对198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权利基础、理念取向、实践目标、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权利不断强化;社会协商参与增强;城乡发展日渐融合,乡村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实现了制度供给与基层自治的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需要继续强化政府和村庄在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权责体系、严格对于村庄精英群体行为的约束、完善村级党组织引导下的乡规民约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志平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型。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剖析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偏离,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确实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上来,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职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全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燕  吕小刚  
本文以剖析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数据思维—主体扩展—内容丰富—渠道拓宽"的平行视角,刻画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嬗变过程,并提出把握数字化转型先机,服务乡村振兴目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整体性、开放性、融合性和精准性的路径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