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8)
2023(16250)
2022(13504)
2021(12970)
2020(10464)
2019(23926)
2018(23440)
2017(43661)
2016(22835)
2015(25712)
2014(24871)
2013(24372)
2012(21963)
2011(19733)
2010(19411)
2009(17877)
2008(16876)
2007(14269)
2006(12272)
2005(10634)
作者
(59611)
(50357)
(49616)
(47263)
(31168)
(23784)
(22330)
(19573)
(19096)
(17392)
(16931)
(16813)
(15387)
(15352)
(15243)
(15113)
(14575)
(14562)
(14406)
(14103)
(12225)
(12040)
(11966)
(11593)
(11404)
(11354)
(10773)
(10772)
(9992)
(9909)
学科
(95549)
经济(95459)
(63741)
管理(58109)
(51612)
(41560)
企业(41560)
方法(39543)
数学(35821)
数学方法(35348)
农业(34155)
中国(30187)
业经(25102)
(22478)
地方(19220)
(19094)
贸易(19073)
(18697)
(18586)
(15207)
(14762)
(14361)
银行(14352)
环境(13891)
(13832)
(13554)
金融(13552)
(13366)
(13255)
技术(13142)
机构
学院(306623)
大学(301269)
(134866)
经济(132483)
管理(120082)
理学(104246)
研究(103669)
理学院(103202)
管理学(101521)
管理学院(100943)
中国(82491)
(61816)
(61682)
科学(59369)
(57831)
中心(50636)
(48757)
业大(47089)
农业(46839)
财经(45874)
研究所(44242)
(43601)
(42355)
经济学(41438)
(40014)
师范(39690)
北京(38175)
经济学院(37319)
(37131)
(34580)
基金
项目(213496)
科学(170353)
研究(161871)
基金(157120)
(135874)
国家(134696)
科学基金(116947)
社会(106158)
社会科(100279)
社会科学(100252)
基金项目(82739)
(82393)
教育(73860)
自然(72474)
自然科(70820)
自然科学(70804)
自然科学基金(69524)
(68696)
编号(66409)
资助(62600)
成果(52230)
(48516)
重点(47788)
(47392)
国家社会(45202)
(45033)
课题(44689)
教育部(42154)
创新(42118)
人文(41459)
期刊
(149164)
经济(149164)
研究(88986)
(65084)
中国(64080)
农业(44620)
学报(43208)
(43107)
科学(42544)
管理(41231)
大学(35488)
学学(33333)
教育(33032)
(30387)
金融(30387)
业经(30282)
技术(28209)
经济研究(23303)
财经(21869)
(21681)
问题(20307)
(18971)
世界(17340)
(15980)
(15660)
农村(15455)
(15455)
农业经济(15406)
资源(14666)
技术经济(14391)
共检索到458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旭源  李红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部署中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既是对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统筹规划。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利益配置中所承担的领导者角色发挥了维护农民利益、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经验来看,乡村建设行动与农村基层党建的耦合共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但在乡村建设核心要义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具备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能力仍然受到组织、物质、文化、社会等现实困境的制约,也使得探索契合乡村建设行动的农村基层党建优化策略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向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李戈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就强调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以此增强在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到底",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乡、村层面逐渐延伸到最为基层的自然村,与农民群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水平方向上的"横向到边",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覆盖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治理功能。以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治理能力。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在农村地区的组织覆盖,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李戈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就强调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以此增强在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到底",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乡、村层面逐渐延伸到最为基层的自然村,与农民群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水平方向上的"横向到边",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覆盖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治理功能。以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治理能力。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在农村地区的组织覆盖,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景新  
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历史脉络,描述了4个历史时期、9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就,认为:"三农"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最繁重的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贯穿始终的工作重心。从苏区和根据地建设,到农业农村经济恢复、农业合作化及"四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反映了中国百年乡村建设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价值取向,但其本质都是"三农"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文丰安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领域组织和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培育发展农村党员的实践基地。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致经历了:革命年代深入群众、发动和领导农民的创立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建阶段、曲折前进阶段、逐步规范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经过了100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显出六大鲜明特色:重视政治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掌好舵,从根本上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重视思想建设,提升基层党员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重视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基层领导全覆盖,为农村农业发展注入活力;重视作风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根基,增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在引领、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核心作用;重视纪律建设,锻造自律自觉的基层队伍,不断拓展纪律建设的时代内涵;重视制度建设,保障基层党建科学规范,确保基层党组织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全面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构建"嵌入式"发展模式,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力;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党的战斗堡垒,使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新时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琪霞  刘亚迪  刘玉莉  
由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展中国论坛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协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乡村建设宝贵经验与经典案例研讨会于2021年5月13日在北京市力学宾馆召开。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发展中国论坛、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浙江大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彩玲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治理贫困不仅体现出对人民的深切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贫困治理中展现的深刻意蕴。贫困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百年大党贫困治理之路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则彰显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完胜脱贫攻坚不仅助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尽管六个阶段采取的反贫困治理方式不尽相同,各有所侧重,但留下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脱贫攻坚作为优选实践路径,其经验对乡村振兴作出有益的价值贡献。其形成的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时代美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和实践,"五级书记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强化考核监督、较真碰硬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忠诚理智、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接续乡村振兴再出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光学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探索阶段(1921年~1977年)、制度开启阶段(1978年~1991年)、战略推进阶段(1992年~2001年)、框架完善阶段(2003年~2012年)、精准发力阶段(2013年至今)。通过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及取得成就,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注重农民群众参与,凝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强化制度体系设计,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聚焦绿色科技赋能,促进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杰   王媛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延安道路”既是党领导的革命大众主义的动员教育之路,又是民族形式、科学内容与大众方式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建设之路,全方位呈现了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民族复兴的实践样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坚持重塑农民的主体性,坚持传承发展民间传统,切实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变迁。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探索文化治理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  
本文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探讨演进特点与政策创新。新中国成立前,党在占领区尝试实施了局部的农村经济政策。之后,农村经济政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之初的妥协调整以及新世纪之初至今的转变提升。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实质是相关主体间博弈互动的结果,主要以实现国强民富为宗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不断修正和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政策创新。本研究为今后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党在领导农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百年党史上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梳理了百年来党领导农村发展的五大历史性成就,将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农村改革、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继续发扬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缩影,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先手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教育实践主要历经引领与改革、主导与调整、整顿与探索、深化与协同、治理与统筹五个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农村教育实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根本遵循,坚持"为农民服务",推进农村教育公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在新时代,党的乡村教育实践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统领下,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共建的格局中,构建"三治融合"的农村教育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麦收  司小飞  
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百年探索过程,科学把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规律,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卫民  曹姣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