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3)
- 2023(10399)
- 2022(8132)
- 2021(7738)
- 2020(5908)
- 2019(13221)
- 2018(12917)
- 2017(24669)
- 2016(13295)
- 2015(14677)
- 2014(14832)
- 2013(14589)
- 2012(13833)
- 2011(12672)
- 2010(13293)
- 2009(12309)
- 2008(12155)
- 2007(11424)
- 2006(10533)
- 2005(9652)
- 学科
- 济(58319)
- 经济(58181)
- 农(50131)
- 业(43235)
- 农业(33360)
- 管理(32926)
- 企(22222)
- 企业(22222)
- 业经(20068)
- 中国(19150)
- 方法(15794)
- 地方(15063)
- 财(13817)
- 制(13413)
- 策(13108)
- 数学(12903)
- 农业经济(12766)
- 数学方法(12694)
- 发(12128)
- 及其(10789)
- 学(10269)
- 发展(10173)
- 展(10147)
- 政策(10068)
- 村(9851)
- 农村(9831)
- 贸(9763)
- 贸易(9758)
- 收入(9726)
- 银(9682)
- 机构
- 学院(193418)
- 大学(186863)
- 济(83653)
- 经济(81712)
- 管理(73126)
- 研究(67905)
- 理学(62032)
- 理学院(61409)
- 管理学(60482)
- 管理学院(60125)
- 中国(54051)
- 农(49254)
- 财(39315)
- 京(39102)
- 科学(38069)
- 农业(36762)
- 所(32924)
- 中心(32648)
- 江(32204)
- 业大(31790)
- 研究所(29138)
- 财经(28907)
- 范(27785)
- 师范(27626)
- 经(26239)
- 州(25038)
- 北京(24416)
- 经济学(24272)
- 院(23753)
- 省(23546)
- 基金
- 项目(120720)
- 研究(98304)
- 科学(95711)
- 基金(85203)
- 家(72125)
- 国家(71261)
- 社会(63090)
- 科学基金(61086)
- 社会科(59060)
- 社会科学(59051)
- 省(48676)
- 教育(44002)
- 基金项目(43742)
- 编号(43545)
- 划(39154)
- 成果(36825)
- 自然(34539)
- 自然科(33651)
- 自然科学(33643)
- 资助(33154)
- 自然科学基金(33049)
- 课题(30144)
- 农(29542)
- 发(28575)
- 部(27345)
- 重点(26887)
- 性(26182)
- 国家社会(25777)
- 制(25484)
- 年(25300)
- 期刊
- 济(109085)
- 经济(109085)
- 研究(61648)
- 农(56763)
- 中国(48988)
- 农业(38295)
- 教育(28103)
- 财(27671)
- 学报(25863)
- 科学(25851)
- 融(24381)
- 金融(24381)
- 管理(24029)
- 业经(23942)
- 大学(21797)
- 学学(20334)
- 技术(17598)
- 业(16905)
- 农业经济(15392)
- 农村(15296)
- 村(15296)
- 问题(15128)
- 经济研究(14155)
- 财经(14075)
- 经(12200)
- 世界(11719)
- 版(11645)
- 经济问题(11178)
- 社会(10543)
- 农村经济(10018)
共检索到31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为 万广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开启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乡村建设对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必要从乡村建设的视角分析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系和支持政策。本文在厘清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内涵和关联的基础上,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分析了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了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保障体系。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祥宇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志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实现富裕就要摆脱贫困、促进乡村振兴,让富裕有增长基础;农民农村实现富裕就要缩小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富裕有分配、社会流动支撑。基本公共服务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于基本公共服务能有效解决农村相对贫困、促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基本公共服务通过人力资本、均等化、赋权赋能“三大”机制,有效发挥其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社会流动效应,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动力机制。因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须从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供给能力三大方面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挥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增长、分配、流动作用。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共同富裕 均等化 赋权赋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薇 张燕军 徐辉
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也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两者可统一为“教育共富”。这既是一个整体理念,又是一个系统互动过程。遵循这一行动逻辑,建设教育强国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应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水平不高、教育和产业脱节等问题。对此,主要有四项应对措施:一是坚持公平为先,坚守教育共富的公平底线;二是信守质量为本,重点统筹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教育投入,构建兼顾“渐增投入”与“重点投入”的教育共富投入机制;四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增强教育共富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系统地构建一体化的“三螺旋双循环”模式以推进教育共富。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共同富裕 行动逻辑 应对策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珂 张琳雪 万立全 张国献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经济增长“做大蛋糕”,基于收入分配平等化“分好蛋糕”,使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建共享。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数字技术与数字金融的约束、数字人才与数字素养的局限性、数字鸿沟与数字统治的显现、数据效应与数字红利的偏向。其制约机制在于:数字设施与产业弱质制约数字赋能、认知差异与技能异化制约共享能力、低度融合与数字转型弱化共富基础、制度缺位与保障低弱抑制共富追求。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在于:完善数字设施,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硬件支撑;发展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经济基础;培育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就业帮扶,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人力支持;注重分配公平,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原则遵循;推动均等服务,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社会条件。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赋能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中国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市场力量和公共政策带来的排斥性风险难以完全消除,而两者带来的包容性机遇也会长期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应推进城乡双向开放,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效应更公平地扩散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受益;应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让小农户以更大比例分享高效农业发展的红利;应消除制度性差距,让农民农村在再分配中以更大比例获益;应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包容性 排斥性 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初次分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进文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囿于干预路径依赖和发展经验不足,外源式精准行政理念被套用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践中,结果遭遇内外联动而“内”不动的窘境,由此倒逼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的优化调整。内生发展理论内含全民性参与、组织化协同、整体化改变的特征,将其引入共同富裕议题具有契合性。基于烟台经验,呈现内生发展助力生计拓展、精神充盈和社会成长的经验过程,并以点带面地解析了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生发展的总体困境。步入新发展阶段,提出创新党建工作与党群联结机制、切换经营模式与强化集体统筹、认知模式转变与自主组织动员、先进榜样带动与公共文化治理四重路径,以期为共同富裕内生发展提供政治引领、经济动能、社会基础和心态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宝值 黄河啸 章伟江 陈鹏飞 朱奇彪
作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交汇,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蓬勃兴起的数字乡村建设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既有缜密严谨的内在逻辑,又有先行实践的现实依据。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应从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获优质公共服务、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为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乡村 路径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晓静 孟悌清
共同富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性举措,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产业兴旺既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对于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并对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行动路径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产业兴旺 共同富裕 逻辑机理 行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