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1)
- 2023(12655)
- 2022(10581)
- 2021(9997)
- 2020(8222)
- 2019(18647)
- 2018(18344)
- 2017(34236)
- 2016(18529)
- 2015(20817)
- 2014(20298)
- 2013(19723)
- 2012(18229)
- 2011(16286)
- 2010(16448)
- 2009(14863)
- 2008(14289)
- 2007(12436)
- 2006(10816)
- 2005(9102)
- 学科
- 济(72630)
- 经济(72447)
- 业(49474)
- 管理(48057)
- 企(38128)
- 企业(38128)
- 方法(33423)
- 农(31392)
- 数学(28312)
- 数学方法(27839)
- 中国(21117)
- 农业(21007)
- 业经(19975)
- 财(19519)
- 学(16354)
- 制(15374)
- 地方(15032)
- 理论(13812)
- 和(12117)
- 银(11180)
- 银行(11154)
- 务(10890)
- 财务(10848)
- 财务管理(10823)
- 贸(10818)
- 贸易(10808)
- 行(10666)
- 易(10479)
- 发(10463)
- 融(10422)
- 机构
- 学院(252260)
- 大学(252117)
- 济(98588)
- 管理(97463)
- 经济(96383)
- 理学(84394)
- 理学院(83422)
- 研究(83031)
- 管理学(81716)
- 管理学院(81233)
- 中国(63296)
- 京(51610)
- 科学(51453)
- 财(47286)
- 农(45669)
- 中心(40690)
- 所(39898)
- 江(39717)
- 业大(38097)
- 财经(37463)
- 研究所(36413)
- 范(36040)
- 师范(35657)
- 农业(34430)
- 经(34176)
- 北京(31438)
- 州(30862)
- 经济学(30383)
- 院(30263)
- 师范大学(28831)
- 基金
- 项目(177243)
- 科学(141189)
- 研究(130787)
- 基金(130080)
- 家(113450)
- 国家(112421)
- 科学基金(97432)
- 社会(84977)
- 社会科(79352)
- 社会科学(79329)
- 省(69602)
- 基金项目(69190)
- 自然(62861)
- 教育(61771)
- 自然科(61426)
- 自然科学(61409)
- 自然科学基金(60297)
- 划(58803)
- 编号(53329)
- 资助(51430)
- 成果(43201)
- 重点(40497)
- 部(39759)
- 发(37871)
- 创(37164)
- 课题(36631)
- 国家社会(35093)
- 创新(34642)
- 科研(34557)
- 教育部(34459)
- 期刊
- 济(110769)
- 经济(110769)
- 研究(72771)
- 中国(52762)
- 农(46255)
- 学报(40391)
- 科学(38171)
- 财(36794)
- 管理(34557)
- 教育(32274)
- 大学(32163)
- 农业(30458)
- 学学(30025)
- 融(23345)
- 金融(23345)
- 技术(23236)
- 业经(20763)
- 财经(18180)
- 经济研究(15678)
- 经(15597)
- 问题(14682)
- 版(14244)
- 业(13667)
- 图书(13416)
- 资源(11893)
- 理论(11354)
- 科技(11076)
- 技术经济(10989)
- 统计(10931)
- 农村(10698)
共检索到374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杜鹏
基于关中金村庙会的调研表明:庙会是关中农村最为重要的公共性活动,它嵌入地方社会之中,通过其宗教整合、交往整合、文化整合以及市场整合功能,建构了以特定村庄为焦点的集体欢腾场面;庙会"圣凡一体"的实践特征决定着其社会秩序整合功能的实现,即庙会作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中介,从时间的合理安排、空间的有效配置和主体合作三方面,将神圣内容与凡俗内容合理地容纳在其共同架构中,为地方秩序再生产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能量,从而有利于强化乡村社区认同,凝聚村民集体力量,促进地方社会的整合。
关键词:
庙会 社会秩序 整合机制 圣凡一体 关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南
清代的山西商人在全国商业金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农副产品加工业、工矿业等商品生产的发展十分活跃,但清代山西的集市发展并没有呈现"活跃"的情形,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土地贫瘠,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天灾影响,"丁戊奇荒"使山西人口急剧减少;庙会的替代作用。
关键词:
农村集市 庙会 替代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光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庙会在本质上是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地方性元素融合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庙会反映了一种神圣与世俗的融合,表达了特定地区居民群体的情感诉求。历史上,通过对某种仪式的不断重复与改进,庙会得以融入到一定区域的社会生活和群体心理之中,并深刻地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地方性的品格。今天,在现代性的文化力量和解读方式的推动下,在神圣与世俗的张力作用下,庙会的文化角色发生了现代性的裂变。中国传统庙会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文化角色和形像,其中的"地方性"品格也面临着全
关键词:
庙会 地方性 现代性 角色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爱利 袁梦
传统庙会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各种表演形式,也成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其运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北京传统型节事活动的典型——地坛庙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运营的成功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助于深入探究和剖析节事的运营规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完整的节事活动分为前期分析、详细计划、具体执行和后期绩效评估四个阶段,地坛庙会的成功在于对四个阶段的有效把握和完整安排。本文的研究不仅有益于促进地坛庙会的持续发展,也对其他庙会的主题选择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博 朱竑
自20世纪70年代段义孚等人本主义地理研究者重新将"地方"引入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以来,地理学者即开始探讨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以及地方之于人的文化意义。地方感、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依赖等概念均受到大量关注。处于全球化中心的城市一直都是研究的焦点,学术界关于地方与全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书毓
基于晋南P村老年协会礼俗实践的考察,从外部资源获取、活动空间拓展、主体性获得等方面对乡村老年协会的快速发展做了系统解释,并基于嵌入理论,从"环境嵌入—组织嵌入—双边嵌入"三个层次分析了老年协会礼俗实践的行动逻辑。结果显示,老年协会良性发展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对传统礼俗的发掘与利用获取外部资源;二是在合法性认同、组织价值与意义建构中不断拓展活动空间;三是依托礼俗活动获取稳定的经济来源,进而获得组织的自主性。老年协会依循政策变化与老人自觉意识觉醒成立组织;通过嵌入地方组织和乡村政府,构建起组织认同、扩大组织对外的影响力;同时与村两委实现双边嵌入,获得持续不断的行动力,促进老年协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提出乡村社会组织培育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获得组织合法性和经济独立性、实现社会公益和互益、有持续的行动力来源。
关键词:
乡村社会组织 老年协会 礼俗实践 行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书毓
基于晋南P村老年协会礼俗实践的考察,从外部资源获取、活动空间拓展、主体性获得等方面对乡村老年协会的快速发展做了系统解释,并基于嵌入理论,从"环境嵌入—组织嵌入—双边嵌入"三个层次分析了老年协会礼俗实践的行动逻辑。结果显示,老年协会良性发展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对传统礼俗的发掘与利用获取外部资源;二是在合法性认同、组织价值与意义建构中不断拓展活动空间;三是依托礼俗活动获取稳定的经济来源,进而获得组织的自主性。老年协会依循政策变化与老人自觉意识觉醒成立组织;通过嵌入地方组织和乡村政府,构建起组织认同、扩大组织对外的影响力;同时与村两委实现双边嵌入,获得持续不断的行动力,促进老年协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提出乡村社会组织培育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获得组织合法性和经济独立性、实现社会公益和互益、有持续的行动力来源。
关键词:
乡村社会组织 老年协会 礼俗实践 行动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敏
基于广东清远市九龙镇乡贤理事会治村实践的考察发现:在传统宗族文化浓厚的若干自然村落,其乡贤理事会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通过"长老(村长)+房头"的组织架构、"私对私"的集体行动逻辑以及民主治理机制,有效地激活了"有主体"的村民自治,从而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晔 徐好好 刘菊英
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可以为乡村振兴补充精神文化之“钙”。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的关键主体,其认知和实践直接决定着学校乡土文化功能的实现。调研发现:教师认可学校具有保护、筛选、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功能。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一是乡村教师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可度高;二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面临着乡村教师窄偏理解乡土文化、参与意愿有待提高以及乡土文化功能发挥层次缺漏等现实困境。乡村学校要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需要以优势视角确认乡土文化功能的育人价值,在行动体验中探索更加合适的方式,多方协力提供保障支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廖声丰 孟伟
历史表明,古自然村庄的发展各有其不同的发展路径。至迟在宋元开始,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形式的寺庙对于中国古代自然村庄的轨迹影响巨大。对现存庙宇碑刻的考察后发现,明清时期高平县寺庄村的庙宇给予这一个地处晋东南山区村落的影响,更多的是带有明显区域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
关键词:
明清 山西商人 村落 庙宇 碑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韶彬
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金融帮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调研,文章总结了广东金融帮扶的实践,分析了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了金融帮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机理,并就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借助资本市场,扩展融资空间。
关键词:
金融帮扶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广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锐 王红扬 钱慧
当下"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带来繁荣,但单一建设路径也暗藏风险,多元的乡村建设模式亟待培养。引入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下一批乡村建设实验,并总结了三类建设主体:企业资本、NPO与NGO、知识分子与本土精英。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构建三类治理结构:辅助的自上而下型、协调权益的中间桥梁型、血缘牵连的自下而上型。通过与政府主导乡村建设模式对比,认为多元的乡村治理结构能与政府力量和基层自治相协调,并弥补单一建设模式的缺位和风险。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乡村建设平台,促进更多样的主体参与乡村建设,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乡村建设图景,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衰退。
关键词:
治理结构 乡村建设实验 多元主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振春 陈方英
本文以泰安市传统的东岳庙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地居民对不同类型日常重大节事的感知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居民对两个节事各方面的积极影响都有明确认识。对于传统类型的东岳庙会,居民更看重其带来的社会文化利益;而对于现代类型的泰山国际登山节,提升地方形象的认知更强烈一些。从居民感知结果看,不同类型节事的功能特色已有一定分化,但远没有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旅游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要提高节事的举办质量和居民的积极性,应该在举办方式、政府及居民的参与方式和程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功满 曹伟
乡村权力结构中监督权的缺失,是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弥补乡村权力监督缺失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与其理想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讨制度运行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的乡村权力互动结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与乡镇纪委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
权力结构 乡村权力 村务监督 村民自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治理赋能乡村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经验及价值指向——基于苏南L村的考察
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政党组织社会的机制与运行空间——基于S省J镇党建创新实践的考察
现代国家建构视野下乡村建设变迁特征考察
“留住”乡村:乡村文化记录的实践路径初探——以村史馆为中心的考察
新时代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行动研究——基于慈溪市创新实践考察
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基于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考察
冲突与整合:一个乡村集市的社会学考察——以陕西W镇集市为例
农村集体收益分配中的行政嵌入及其实践逻辑——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报酬管理的考察
从利益联结到社会整合——乡村建设的烟台经验及其在地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