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1393)
- 2022(9565)
- 2021(8745)
- 2020(6780)
- 2019(15589)
- 2018(15024)
- 2017(28168)
- 2016(15384)
- 2015(17364)
- 2014(17312)
- 2013(16933)
- 2012(16143)
- 2011(15094)
- 2010(15713)
- 2009(14536)
- 2008(14252)
- 2007(13326)
- 2006(12381)
- 2005(11266)
- 学科
- 济(65946)
- 经济(65873)
- 业(45317)
- 管理(39131)
- 农(32940)
- 企(31191)
- 企业(31191)
- 中国(24386)
- 地方(22328)
- 农业(22054)
- 业经(19380)
- 方法(16948)
- 财(14631)
- 制(14463)
- 策(14251)
- 数学(13824)
- 发(13686)
- 数学方法(13590)
- 银(12892)
- 银行(12876)
- 贸(12747)
- 贸易(12732)
- 行(12598)
- 融(12340)
- 金融(12339)
- 易(12322)
- 理论(11506)
- 学(11325)
- 地方经济(11184)
- 教育(10914)
- 机构
- 学院(223738)
- 大学(217003)
- 济(91734)
- 经济(89390)
- 研究(82159)
- 管理(81708)
- 理学(68017)
- 理学院(67185)
- 管理学(66137)
- 管理学院(65665)
- 中国(63108)
- 京(47225)
- 科学(46918)
- 财(43270)
- 所(41033)
- 农(40562)
- 中心(37858)
- 江(37698)
- 研究所(36521)
- 范(34207)
- 师范(33952)
- 财经(32245)
- 北京(30623)
- 州(30489)
- 业大(30187)
- 农业(30045)
- 院(29372)
- 经(29035)
- 省(27083)
- 经济学(26620)
- 基金
- 项目(137478)
- 研究(109269)
- 科学(108449)
- 基金(95491)
- 家(81223)
- 国家(80362)
- 科学基金(68761)
- 社会(68675)
- 社会科(64693)
- 社会科学(64684)
- 省(56499)
- 教育(50809)
- 基金项目(49010)
- 编号(47469)
- 划(46197)
- 成果(40613)
- 自然(40192)
- 自然科(39248)
- 自然科学(39242)
- 自然科学基金(38505)
- 资助(38442)
- 发(36067)
- 课题(34672)
- 重点(31043)
- 发展(29809)
- 部(29780)
- 展(29271)
- 创(28916)
- 年(28808)
- 性(28260)
共检索到370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羽 陈晨
从历史维度看,乡村工匠培育先后经历了家庭内部垂直式师徒传授的技能传承探索阶段、传统学徒制下的技能传承深化阶段和现代学徒制下的技能传承创新发展阶段。目前,乡村工匠培育在培育主体、培育过程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搭建乡村工匠培育资源整合平台,形成多元协同培育共同体;面向乡村工匠核心素养,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扎根职业教育主阵地,打造乡村工匠培育新生态;创新乡村工匠评价机制,完善乡土人才保障激励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工匠 职业教育 技能传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文勇 孙婵婵
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艺的传承者,是美丽乡村的助力者,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承担着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乡村工匠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存在培育对象离农意识强和培训意愿低、培育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影响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工作: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提升其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工匠培育的意愿;对培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培育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整,确保培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紧密贴合乡村工匠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更富有成效;完善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培育乡村工匠所需的师资、设施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建立起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工匠 现实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文俊
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推动工匠精神的发展,培育从业者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培育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也成为职业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在明晰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以学校为主、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外部生产要素的输入,而且需要高度重视农民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逐渐从单一种植群体演化成为结构复杂、从事多种生产活动的群体,其中身心俱在乡村、为农村生产和再生产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坚农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机制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新时代要重视"中坚农民"群体内部分化和资本下乡带来的双重困境,全面采取措施激活"中坚农民"的上下联结作用,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文章阐述了乡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和融合主体的形成动因,分析了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并针对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存在的顶层设计缺失、分类培育失焦、外生动力溢出、内生动力不足的实践困境,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分类精准培育、有序引导转化、激发内生动力四个职业教育支持策略,积极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工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玉 高明
受传统理念束缚、认识程度不足、知识体系缺失、教育发展失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遭遇瓶颈。从协同发展视角看,我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主体亟需根据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属性,共同承担培育使命,形成整体培育系统。政府层面要强化市场管理制度,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社会层面需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建设工匠精神激励机制;学校需构建三站互动机制,发挥主体性培育作用。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工匠精神 培育机制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郭芳慈 陈继华 陈迎港
农村养老制度设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并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加快、城乡倒置、家庭空巢化加剧、女性老人占比高、未富先老等新特征。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和政策变迁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推进和形塑五个特点明显的不同阶段;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在构想、法制法规体系、养老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初显成效。不过,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在超前应对、城乡分治、政策碎片化、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今后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应在创新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在超前应对、关注重点群体、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多元主体、推动专业化服务方面做好整体框架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郭芳慈 陈继华 陈迎港
农村养老制度设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并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加快、城乡倒置、家庭空巢化加剧、女性老人占比高、未富先老等新特征。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和政策变迁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推进和形塑五个特点明显的不同阶段;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在构想、法制法规体系、养老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初显成效。不过,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在超前应对、城乡分治、政策碎片化、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今后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应在创新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在超前应对、关注重点群体、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多元主体、推动专业化服务方面做好整体框架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卉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企业、学校等方面对工匠身份、工匠文化及"工匠精神"的认识偏差,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此,文章从开展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现实困境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乐军 马海燕
乡村工匠培育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以乡村工匠培育政策演进的梳理为起点,详细阐述乡村工匠培育的内在逻辑,乡村工匠扮演着中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和美乡村建设的引领者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角色。根据《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国职业院校助力乡村工匠培育要通过确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夯实乡村工匠培育的专业基础以及创新乡村工匠培育的培养模式等具体路径加以推进。
关键词:
乡村工匠 职业院校 政策 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明确规划乡村工匠就业形态、职称评定、产业扶持等,通过专业的职业认定来促进乡村人才的振兴,进而促进乡村的振兴。主要内容《意见》提出,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目前,主要从刺绣印染、纺织服饰、编织扎制、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金属锻铸、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器具制作等领域中产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爱英
数字乡村建设旨在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山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电商企业缺乏品牌效应、县域信息化发展环境亟需优化、农村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深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调动乡村多元主体参与,从而促进山西乡村数字化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治理现代化 农业农村信息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范岳 杜天欣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柏宏媛
从传统乡贤到现代乡贤的演变是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制度背景的变化相伴而行的,由此导致二者价值观、结构组成、思维方式、社会功能的重大差异。现代乡贤有利于塑造乡村治理良好格局、巩固拓展乡村优秀文化阵地、搭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然而"理性人"驱动消弭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提高了乡村治理难度系数,乡村内部缺乏培养现代乡贤的原生动力,这些是乡村治理中培育现代乡贤困境的主要诱因。应以对现代乡贤合理需求的响应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系统论思想持续提升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效,科学铺就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路径。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现代乡贤 困境 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洁
乡村工匠是乡村工艺的承载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人。乡村工匠的技艺和文化传承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乡村工匠的职业化发展日渐明显,由此也使得高职院校培育乡村工匠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大创新来加大乡村工匠培育力度,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资金、师资、就业等方面的保障,共同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