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1)
- 2023(16190)
- 2022(13906)
- 2021(12972)
- 2020(10652)
- 2019(24350)
- 2018(24398)
- 2017(46318)
- 2016(25284)
- 2015(28462)
- 2014(28665)
- 2013(28514)
- 2012(26567)
- 2011(24045)
- 2010(24144)
- 2009(22246)
- 2008(21447)
- 2007(19036)
- 2006(17150)
- 2005(14973)
- 学科
- 济(104271)
- 经济(104152)
- 业(67320)
- 管理(66485)
- 企(51760)
- 企业(51760)
- 方法(40867)
- 农(37823)
- 数学(33465)
- 数学方法(33073)
- 中国(31353)
- 地方(28665)
- 业经(26772)
- 农业(25305)
- 财(24106)
- 学(22101)
- 制(19555)
- 理论(18008)
- 贸(17115)
- 贸易(17101)
- 和(16992)
- 银(16668)
- 银行(16629)
- 环境(16468)
- 易(16460)
- 发(16306)
- 行(16002)
- 融(15964)
- 金融(15961)
- 技术(15508)
- 机构
- 学院(353982)
- 大学(352366)
- 管理(137654)
- 济(136365)
- 经济(133032)
- 研究(122368)
- 理学(117803)
- 理学院(116368)
- 管理学(114419)
- 管理学院(113753)
- 中国(92207)
- 京(77004)
- 科学(76178)
- 财(62887)
- 所(61225)
- 农(61087)
- 中心(56245)
- 研究所(55400)
- 江(54722)
- 业大(52631)
- 范(52154)
- 师范(51722)
- 北京(49331)
- 财经(49047)
- 农业(46360)
- 州(46078)
- 院(44634)
- 经(44348)
- 师范大学(41737)
- 经济学(39260)
- 基金
- 项目(237772)
- 科学(186079)
- 研究(178533)
- 基金(169081)
- 家(146171)
- 国家(144739)
- 科学基金(123816)
- 社会(111316)
- 社会科(104933)
- 社会科学(104908)
- 省(94662)
- 基金项目(90554)
- 教育(81105)
- 划(78840)
- 自然(78470)
- 自然科(76528)
- 自然科学(76513)
- 编号(75216)
- 自然科学基金(75092)
- 资助(68271)
- 成果(61939)
- 发(54624)
- 重点(52872)
- 课题(52092)
- 部(51344)
- 创(48877)
- 创新(45335)
- 项目编号(44921)
- 国家社会(44682)
- 科研(44533)
- 期刊
- 济(163068)
- 经济(163068)
- 研究(107693)
- 中国(75669)
- 农(59950)
- 学报(54761)
- 科学(52172)
- 管理(50039)
- 教育(46582)
- 财(46360)
- 大学(41908)
- 农业(40717)
- 学学(39031)
- 融(33847)
- 金融(33847)
- 技术(30556)
- 业经(30192)
- 经济研究(24224)
- 财经(22711)
- 图书(21448)
- 问题(21369)
- 业(19592)
- 经(19333)
- 版(17525)
- 科技(17231)
- 理论(16995)
- 资源(16984)
- 技术经济(16191)
- 现代(16083)
- 商业(16073)
共检索到540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梁玉华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乡村居民 参与式旅游 多维价值 天龙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梁涛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形式,社区参与旅游的成败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同程度和行为的协作方式密切相关。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全国颇具典型性,它兼顾了社区利益,发挥了社区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构建天龙屯堡"四位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该模式蕴含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现存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天龙模式的独特性及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乐京 陈志永
本文在介绍天龙屯堡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天龙屯堡旅游业的模式结构特点以及运行的背景与机理,并对其模式的社会经济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天龙屯堡 运行机理 社会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玉华 杨爱军
文化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具有脆弱的一面。天龙屯堡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坚持社会效益适度优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龙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寻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对于指导其他屯堡文化区以及文化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天龙屯堡 文化旅游 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永 杨爱军
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安顺屯堡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述评,指出屯堡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方向。
关键词:
屯堡文化 旅游 目标 原则 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超 杨敏 郭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旅游村寨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基于共生系统理论,对旅游村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以贵州省天龙屯堡为例,阐述了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问题,就此探索出旅游村寨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共生系统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激活共生单元能量、优化村寨共生界面、改善村寨共生环境、延伸村寨共生体系四个方面,为旅游村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旅游村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共生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栋梁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正逐渐的瓦解和消失,影响力远不及其他类似旅游资源景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政府政策支持、优异的地域气候条件和自身文化特色的优势,但仍存在市场开发不够、旅游人才缺乏、文化资源保护不足,未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等问题。必须采取开发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拓宽投资渠道和培育旅游人才等措施加大屯堡文化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屯堡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瑞 苏维词 滕建珍
本文论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和必要性,分析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从旅游资源性质、游客感知方式及运作管理等不同侧面探讨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提出了促进贵州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贵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怡净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渌 徐珊珊 何景明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公园两大国家战略体系之下的一个地域性实践,是探索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的物理和精神空间的叠合体。这一场域中留存的红色记忆、乡土记忆是集体身份认同的源头,也是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构建记忆之场的内生动力。因此,文章以文化记忆为切入口,以贵州省清镇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观游索桥红军渡建设项目为案例地,采用扎根理论,构建记忆视角下社区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路径。结论如下:乡村居民是地方性知识及记忆的主体,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记忆,经由社会纽带的作用,催生和塑造个体对集体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将推动社区居民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性参与,实现乡村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超 王子岚 贾勤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超 王子岚 贾勤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琦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阻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利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将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顺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和扶持乡镇旅游企业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和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光华
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出现于2000年左右,2004~2007年发展迅速,但随之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业的产值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为了能够促进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稳步提升,文章对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发现了贵州省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文化创新速度慢、产业模式落后等问题,该文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其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减慢的主要原因,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升级策略进行了阐述,结合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通过运营、销售模式的网络化改造,以促进文化创意乡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彦琳
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这个主题 ,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 ,就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开发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类讨论 ,指出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贵州省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 ,才有希望把贵州省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关键词:
贵州省 乡村旅游 环境旅游 文化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