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2)
2023(12038)
2022(9409)
2021(8825)
2020(6974)
2019(16107)
2018(15883)
2017(30539)
2016(16486)
2015(18589)
2014(18776)
2013(18014)
2012(16408)
2011(14866)
2010(15499)
2009(14467)
2008(14115)
2007(13019)
2006(11897)
2005(10565)
作者
(45799)
(38107)
(37697)
(36403)
(24247)
(17744)
(17301)
(14568)
(14524)
(13945)
(12794)
(12785)
(12191)
(12092)
(11755)
(11678)
(11101)
(11002)
(10955)
(10857)
(9606)
(9307)
(9284)
(8879)
(8693)
(8651)
(8552)
(8392)
(7706)
(7529)
学科
(67641)
经济(67562)
(46381)
管理(44435)
(34096)
(32408)
企业(32408)
方法(25638)
数学(22909)
中国(22821)
农业(22668)
数学方法(22340)
业经(19197)
(16599)
地方(16142)
(14418)
(13280)
(12104)
(11933)
贸易(11924)
(11623)
(11485)
银行(11479)
理论(11216)
(11000)
(10990)
(10469)
金融(10469)
发展(10029)
(10011)
机构
学院(231238)
大学(225669)
(93304)
经济(91026)
管理(87886)
研究(77134)
理学(74558)
理学院(73775)
管理学(72103)
管理学院(71667)
中国(60493)
(47760)
(44927)
科学(44529)
(39439)
(37782)
(37317)
中心(36957)
财经(33841)
(33269)
研究所(33245)
师范(33025)
业大(31946)
(30562)
北京(30289)
(29977)
农业(29168)
(28046)
经济学(27796)
师范大学(25886)
基金
项目(148328)
科学(117444)
研究(115997)
基金(104814)
(89242)
国家(88374)
科学基金(76502)
社会(73060)
社会科(68909)
社会科学(68897)
(59890)
教育(54798)
基金项目(53522)
编号(50387)
(49051)
自然(46381)
自然科(45328)
自然科学(45322)
自然科学基金(44479)
资助(43268)
成果(42491)
课题(36013)
重点(33464)
(33314)
(32406)
(30289)
(29900)
国家社会(29556)
(29413)
项目编号(29124)
期刊
(113900)
经济(113900)
研究(72062)
中国(54059)
(43016)
教育(36084)
(33336)
管理(32392)
科学(30203)
学报(29882)
农业(28163)
(26998)
金融(26998)
大学(24769)
技术(23608)
学学(22787)
业经(22667)
经济研究(17418)
财经(16072)
问题(14741)
(13850)
(12438)
统计(12246)
图书(12227)
(11767)
职业(11691)
农村(11459)
(11459)
农业经济(11369)
(11273)
共检索到363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一翔  杨涛  张雪艳  
在新形势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标准化建设存在三重困境,包括政府权威的潜在透支,对经费、师资等资源的高需求与低利用、飘零的文化高地与边缘化的文化标签。本文利用学校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对上述困境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发现:微观系统面临的挑战多于机遇;中介系统存在心态贫困与短视效应;外层系统存在复杂利益交织,沟通效能亟待提升;宏观系统存在执行偏差与时滞;历时系统缺乏学校叙事与趋势研判。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校文化系统模型的价值论、故事论、系统论、工具论和类别论五个维度给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应实现标准化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刚柔并济;二是应分步骤有重点地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应着力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多系统互动中的关键联结作用,实现从"小而弱"到"小而美"的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单丽卿  
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村级学校数量的持续减少。文章试图对这种"因改善而消亡"的现象做出解释,通过对中央政策和县域实践的考察,揭示教育均衡政策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之间的关联。在县域的政策实践中,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强化了县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目标替代",产生了政策扭曲,其结果是村级学校的局部改善与整体边缘化,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危机。文章对教育发展政策中的"硬件偏好"与"投入导向"作出反思,引入教育生态的概念,强调树立整体性的政策观,以重建教育生态为核心政策目标,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发展环境的实质性改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莹  曾庆伟  
城市化进程作为一种客观的外部情境变动,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带来生源和规模减少的冲击。乡村小规模学校习惯将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学校作为参照对象,产生自我结构边缘和心理边缘,最终陷入规模认识固化、教学效能降低、文化自觉缺失等发展困境。学校需要正视与反思"自我边缘化"的演进历程,理性审慎地看待办学情境的变动,重塑学校的价值认同、规模认同、群我关系,主动建构起个体能动性与外部支持之间的有效关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会敏  陈旭远  
"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是由内部产生的,着眼于为人服务的发展观。以内源发展理论审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其内部主体轻视自身教育,不信任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乡村教师在效仿城市的固化与单一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被禁锢。乡村学校的发展定位趋同于城市,创新性和探索性被抑制。内源发展将研究的视野置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内部,通过提升教育者教育能力、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构建强调内部治理的集群发展模式以及借助网络直播技术构建"一师双助直播"课堂等突破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有困境,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尹浩宇   赵丹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的关键,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变革是适应乡村小规模学校班级规模较小、管理方式灵活等特殊性的关键动力,有助于提升办学质量。但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组织目标不清晰,组织结构呈跨校科层制,扁平化优势体现不足,组织变革能力及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基于学习型组织、科层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等相关理论及其主要特征,围绕愿景、价值、战略等核心要素,通过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愿景—促进”组织变革模式,可以增强组织变革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亟待转变学校组织发展理念,强化育人为本教育观念;重塑学校组织发展目标,挖掘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优化学校组织制度,促进组织高效运行;创生学校“在地化”组织文化,推进校地共生发展;再造学校组织环境,拓展高质量学习空间;优化学校组织技术,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各级政府应通过构建多元治理共同体、完善小规模学校治理政策、优化小规模学校治理机制、应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组织变革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旭  
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她们陷入了就业的困境。为了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的困境,要在正确归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社会上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扩大就业渠道;应改变教育方式,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女大学生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加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清楠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美育教育发展对提升乡村地区的美育教育水平,构建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提升乡村地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义务教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地区美育存在认知不足、师资匮乏、课程建设迟缓,推进困难等方面的困境,文章从挖掘当地资源特色重构地方本土化美育体系、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强化地方艺术院校的美育援助作用、搭建美育课程共享平台,推进美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维杰  何海燕  朱淑婷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目标是确保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同步小康。乡村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多重困境,从理念到操作基本都侧重贫困户的经济增收,并基本对标于2020年的脱贫目标,没有考虑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户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扶贫模式差距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建设、基于旅游产业链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注重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旅游扶贫激励机制建设等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华安  
教育政策的执行不仅受到环境、认知、利益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政策方案本身质量高低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独立学院"独立"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多重政策目标优先序不确定且相互冲突、政策工具选择且组合比较单一以及政策内容模糊化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消解独立学院"独立"困境应在确立政策目标优先序,加强政策监督;推进政策工具的协调化与多样化;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实现政策内容精细化等方面进行政策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燕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其发展目标在于文化传承与效益追求的有机结合。为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品牌建设是必然选择。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出路在于个性化乡土特色的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面临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准、品牌营销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为强化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乡村旅游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倩  马英  
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背景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越来越多数字化程序的运用,给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组成,其效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治理的综合实力。因此,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辨析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概念,分析现阶段数字技术在推进乡村治理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乡村治理效率的对策,完善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为实现智慧化乡村治理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祥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对称、重"植入"轻"培育"、项目制弱化了本真文化等问题,广大村民成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观众"。乡村文化的执行主体、承接主体、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缺位,出现乡村文化内卷化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创新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从空间的角度理解乡村文化建设,重构乡村居民的生活空间、物理空间、价值空间、制度空间、角色空间。通过空间转向建构社会资本,提升乡村居民信息交换效率,提升互信水平,拓展行政权力与乡村居民的对话通道,改变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激发村民的文化情怀,形成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乡村发展环境已经从初期发展阶段时专注农业产业转轨到目前的乡域整合发展格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在于转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形成基于乡村本真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内在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闻泽  范国睿  
人口减少与乡村人口迁移的叠加使得乡村学校的规模逐步缩小,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匮乏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国外许多国家在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乡村教师补足策略和乡村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启示: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待遇,培养"全科教师";实行乡村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忠兵  张莉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重庆集大都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其农业农村的发展条件和主要发展指标与我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较为接近,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典型代表。笔者基于在重庆进行的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专题调研发现,当地基层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劲头较足,农村社会风气整体好转,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村民异质性增强,村民自治面临新挑战;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挑战;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临挑战等。这些问题在整个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亟待引起重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小红  
在持续推进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幅流动导致农村学校规模迅速缩小,而小规模学校造成了超编与缺岗并存的尴尬现象,在破解这一难题的种种尝试中,全科教师因其"多科胜任"的功能特性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全科教师究竟是不是突破困境的制胜法宝,还有待更充分的理性论证和实践检验。本文在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境况,尤其是其面临的"超编缺岗"、"教非所学"、"反向流失"等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编制调整、"双科多能"、"联合培养"等对策,以期突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瓶颈,并探索一条与农村学校转型与发展相适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