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8)
- 2023(16151)
- 2022(13359)
- 2021(12362)
- 2020(10122)
- 2019(22706)
- 2018(22174)
- 2017(42227)
- 2016(22172)
- 2015(24452)
- 2014(23421)
- 2013(22645)
- 2012(20204)
- 2011(18087)
- 2010(17880)
- 2009(16465)
- 2008(15707)
- 2007(13841)
- 2006(11857)
- 2005(9892)
- 学科
- 济(84071)
- 经济(83941)
- 管理(71274)
- 业(71109)
- 企(58076)
- 企业(58076)
- 方法(36266)
- 农(33307)
- 数学(31507)
- 数学方法(31068)
- 财(26786)
- 中国(24478)
- 业经(23968)
- 农业(22444)
- 制(21898)
- 技术(19040)
- 地方(16157)
- 务(15761)
- 财务(15716)
- 财务管理(15678)
- 体(15043)
- 企业财务(14921)
- 银(14825)
- 银行(14811)
- 贸(14204)
- 贸易(14194)
- 行(14141)
- 融(14010)
- 金融(14005)
- 易(13859)
- 机构
- 学院(297820)
- 大学(294747)
- 济(124171)
- 经济(121711)
- 管理(121169)
- 理学(105446)
- 理学院(104408)
- 管理学(102781)
- 管理学院(102185)
- 研究(91848)
- 中国(70613)
- 财(60066)
- 京(58422)
- 科学(51371)
- 财经(47387)
- 中心(44868)
- 江(44195)
- 农(43469)
- 经(43238)
- 所(41256)
- 业大(40177)
- 经济学(38846)
- 范(38161)
- 师范(37844)
- 研究所(37071)
- 财经大学(35363)
- 北京(35358)
- 经济学院(34986)
- 州(34612)
- 院(34066)
- 基金
- 项目(208466)
- 科学(168456)
- 研究(159454)
- 基金(153810)
- 家(131560)
- 国家(130348)
- 科学基金(115098)
- 社会(106036)
- 社会科(100401)
- 社会科学(100381)
- 省(82342)
- 基金项目(81568)
- 教育(74076)
- 自然(70805)
- 自然科(69234)
- 自然科学(69219)
- 划(68080)
- 自然科学基金(67992)
- 编号(64318)
- 资助(59173)
- 成果(51555)
- 创(48751)
- 部(46940)
- 重点(46558)
- 制(45609)
- 发(44931)
- 创新(44758)
- 国家社会(44747)
- 课题(44123)
- 教育部(41776)
- 期刊
- 济(137470)
- 经济(137470)
- 研究(85682)
- 中国(61195)
- 财(47834)
- 管理(46195)
- 农(44417)
- 科学(39300)
- 学报(38580)
- 教育(34120)
- 大学(32419)
- 学学(30664)
- 融(29305)
- 金融(29305)
- 农业(29177)
- 技术(27321)
- 业经(25967)
- 财经(23292)
- 经济研究(21114)
- 经(20053)
- 问题(17668)
- 科技(15147)
- 版(14608)
- 技术经济(14202)
- 业(13226)
- 理论(13172)
- 现代(13162)
- 商业(12985)
- 财会(12984)
- 策(12658)
共检索到433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琼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内涵体现在:激发农民积极性,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条件。研究证明,运行良好的乡村治理机制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形成公平有序的乡村发展环境。因此,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亟需对乡村治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激发乡村发展整体活力方面,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建统领的引导功能;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方面,应规范乡村治理制度,充分落实乡村自治,厚植文化资本,发挥致富精英的带头作用;在保障公平方面,应积极拓展乡村治理资金来源渠道,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文帅 吴玲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宏伟目标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能够推动社会不断高质量发展,又能不断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使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而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基础设施的建立不足、文化价值遭到冲击等问题成了农村地区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持续推进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使农村地区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向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涛 宋加山 所丹妮 黄寰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会随着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增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来促进共同富裕;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受到乡村创新双重门槛和乡村创业单一门槛的影响,当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处于更高的门槛区间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创新 乡村创业 共同富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志业 张丹阳
共同富裕为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为共同富裕创造支撑条件。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呈现多元主体参与欠缺、联结平台发展孱弱以及相关机制供给不足等问题,可从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认同教育、优化开发多元多样的乡村文化载体以及建立健全系统长效的乡村文化发展机制等方面探索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纵深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茂英 张镁琦 王龙杰 周永广
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强调“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为引导乡村地区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学理层面总结和提炼相关实践经验,能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旅游学者的力量。为此,文章引入乡村经营性治理的概念,在阐述其内涵、论证其与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相契合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地产业经营和乡村治理实际,从多元行动主体的视角,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化了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的理论内涵,并探索性地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共同富裕的载体,以统筹逻辑和组织化的路径参与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中;乡村文旅小微企业是共同富裕的个体,以运营逻辑和责任化的路径参与其中;本地村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以内生逻辑和公民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外来游客则是共同富裕的流体,以共创逻辑和内部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旅游地实现经营性治理最为深厚的力量,通过党建引领来凝聚共识和高位推动,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性治理、助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保障。文章还梳理了相关潜在研究议题,研究成果能够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学理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同富裕 经营性治理 乡村旅游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宇阳
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占比不断增长的数字社会中,乡村直播带货逐渐成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路径之一,推动众多农民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相衔接,促进农民收入提升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大国小农”的数字化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将共同富裕战略与乡村直播带货实践有机耦合,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过程中促进共同富裕。反思性借鉴斯科特的道义经济学理论,发现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必须塑造相对平等的参与机会、合理的数字红利分配、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构建适应乡村直播带货的数字道义。然而,由于存在数字鸿沟下弱势农民参与边缘化、流量分化下红利分配不平等、乡村“原子化”下村民互惠不足、新型数字风险下保障制度匮乏等原因,乡村直播带货可能带来乡村内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非预期后果,应通过提升弱势农民数字参与能力、强化乡村直播带货红利共享、构建乡村直播带货分工体系、完善乡村直播带货保障制度,夯实乡村直播带货中的数字道义基础,增进数字化转型的普惠价值,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现实困境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小华 李昕儒 刘魏
本研究利用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索了乡村数字治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数字治理促进了农户家庭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主要通过缓解精英俘获现象、促进家庭创业和缩小数字鸿沟的方式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其中,乡村数字治理更加有助于缓解位于大起伏山地及以上区县的精英俘获现象、促进低人力资本家庭创业、助力非老年独居家庭跨越数字鸿沟,进而有助于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乡村数字治理更有助于有劳动力回流的家庭和促进财政支持能力相对更强区县的家庭迈向共同富裕。因此,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首先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数字基建,逐步建立完善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让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便捷;其次应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农村农民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实现“软着陆”,有效享受数字政府带来“智慧红利”,确保乡村数字治理更有温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春亮
共同富裕是人民共同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我国乡村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完善乡村制度机制,兼顾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助于从整体上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当前而言需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建立乡村各产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乡村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与共同富裕相关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机制建设 理论逻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明庆忠 李志飞 徐虹 陆林 李燕琴 孙九霞 李君轶 章锦河 周国华 李同昇 张圆刚
资源创造性利用是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动力,也是重大科学问题和现实需求。访谈表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认识不足、机理不清、促进效应有限等现实问题。鉴于共同富裕短板、弱项、潜力均在乡村,要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紧扣这一问题,要厘清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驱动逻辑、创新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共同富裕模式与实现机制等;还要落脚于村民参与机制与内生动力培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及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机制、数字赋能机制与路径、旅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空间效应与土地利用优化等实践中,并促进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发展等。以便为乡村旅游资源创造性利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珂 张琳雪 万立全 张国献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经济增长“做大蛋糕”,基于收入分配平等化“分好蛋糕”,使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建共享。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数字技术与数字金融的约束、数字人才与数字素养的局限性、数字鸿沟与数字统治的显现、数据效应与数字红利的偏向。其制约机制在于:数字设施与产业弱质制约数字赋能、认知差异与技能异化制约共享能力、低度融合与数字转型弱化共富基础、制度缺位与保障低弱抑制共富追求。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在于:完善数字设施,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硬件支撑;发展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经济基础;培育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就业帮扶,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人力支持;注重分配公平,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原则遵循;推动均等服务,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社会条件。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赋能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各种不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巨大挑战,共同富裕目标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问题,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探讨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瓶颈并提出有针对性地破解之路,从而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赖昀 张学敏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我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历来非常重视,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教师供给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乡村教师编制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编制制度经历了由"偏重城镇"向"城乡一体化"、由"兼容并包"向"因岗限人"的变迁。偏重城镇的政策导向导致制度设计缺陷,因岗限人致使制度分配失当,改革过程中引发部分制度结构混乱,核编机制落后导致制度绩效低下。通过破除制度设计路径依赖,教师编制独立供给,优化教师编制制度结构,创新核编机制等措施,创新我国乡村教师编制制度,保障乡村教师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实现供给充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