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2)
- 2023(4639)
- 2022(3730)
- 2021(3525)
- 2020(2608)
- 2019(5965)
- 2018(5890)
- 2017(10038)
- 2016(5827)
- 2015(6623)
- 2014(7106)
- 2013(6753)
- 2012(6251)
- 2011(5976)
- 2010(6190)
- 2009(5712)
- 2008(5664)
- 2007(5518)
- 2006(4866)
- 2005(4050)
- 学科
- 农(22066)
- 济(20647)
- 经济(20613)
- 业(15931)
- 农业(14872)
- 管理(11453)
- 业经(9214)
- 中国(8115)
- 企(7794)
- 企业(7794)
- 农业经济(6834)
- 制(6517)
- 财(6395)
- 地方(6287)
- 发(5750)
- 收入(5335)
- 发展(5255)
- 展(5245)
- 方法(4986)
- 教育(4853)
- 村(4802)
- 农村(4783)
- 建设(4416)
- 工作(4414)
- 银(4405)
- 银行(4399)
- 教学(4361)
- 理论(4302)
- 行(4187)
- 策(4123)
- 机构
- 学院(83953)
- 大学(78397)
- 济(28237)
- 经济(27164)
- 管理(26640)
- 研究(26072)
- 理学(21969)
- 理学院(21646)
- 管理学(21103)
- 管理学院(20925)
- 中国(20523)
- 农(17909)
- 京(16470)
- 范(16038)
- 师范(15945)
- 科学(15483)
- 江(15363)
- 财(14675)
- 中心(13573)
- 所(12749)
- 州(12651)
- 农业(12373)
- 师范大学(12141)
- 业大(11744)
- 省(11063)
- 研究所(11035)
- 职业(10762)
- 财经(10761)
- 教育(10683)
- 技术(10622)
- 基金
- 项目(48534)
- 研究(42535)
- 科学(37468)
- 基金(31351)
- 家(25549)
- 社会(25351)
- 国家(25112)
- 社会科(23439)
- 社会科学(23436)
- 省(21537)
- 教育(21295)
- 科学基金(21168)
- 编号(20792)
- 成果(18510)
- 划(16941)
- 基金项目(16418)
- 课题(15276)
- 年(13308)
- 资助(12197)
- 性(12032)
- 发(11848)
- 农(11802)
- 规划(11173)
- 重点(10934)
- 自然(10789)
- 项目编号(10776)
- 阶(10540)
- 段(10503)
- 部(10503)
- 自然科(10486)
共检索到137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小李 谢涵
随着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全面推广,乡村定向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当前,乡村定向青年教师期内流动现象突出,其深层缘由亟待研究。期内流动特指尚处于服务期内但主动选择解约并离开乡村学校的行动。理性选择视角下的期内流动,是乡村定向青年教师为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实施的一种“有目的行动”,其动因由个人实力、个体效益最大化、行动风险与收益评估、推力与阻力博弈等构成。基于22位乡村定向青年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期内流动路径包括读研深造、考编进城、考公及其他(自由行业等)四类,具体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资源拥有、待遇和地位、生活条件、个人发展需要、得失权衡、同辈参照及推力优势。此外,报考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时考生自主性缺场,是其入职后萌生“我要重新选择”的另一重要动因。为确保乡村定向青年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多方利益主体应从满足个体效益需求、化解行动强推力、增强报考自主性及调整行动风险收益比等方面采取措施,激励其主动履约、高质从教。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万怡
基于场域、惯习和资本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乡村易流动的中青年教师与非流动的老年教师群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乡村中青年教师流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场域角度分析,他们所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不同;从惯习角度分析,与传统美德和等级观念淡化相关;从资本角度分析,中青年教师流动以实现资本积累与再生产为诉求。实现城乡场域深度融合、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引入分层激励机制、实现双向轮岗交流,是解决乡村教师流失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流动 场域 惯习 资本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秀红 刘善槐
如何稳定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其中,青年教师的个体特征、现实需求、职业期待与组织环境供给的匹配度对员工的流动意愿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基于18省35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乡村青年教师流动意愿强,其中,工作负担、相对待遇、发展机会、工作氛围等因素作用显著。从匹配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政策定位与个体决策偏好不一致、职业期待与实际获得不匹配和组织环境与现实需求不对应是主要原因。为了建设一支总量稳定的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应全面分析乡村青年教师的个体决策偏好、现实需求和职业期待,构建系统化的政策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广华 孙宽宁
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外因推动和内因激发共同作用。对此,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乡村教师留守乡村的内源性因素,可以把握乡村教师的内在特征与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和引领。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通过对16位乡村青年教师的自述进行分析发现,情感归属和发展内驱是影响他们投身乡村教育的核心因素,他们普遍从共生合作的教学环境、尊师重教的区域环境以及良好的家庭生活中获得归属感,从教育氛围浓厚的成长经历、社会为本的人生观和育人为先的价值观中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基于此,可以通过创设共生环境、树立尊师风尚和强化师资培养的乡村特色,以助力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
内源因素 环境创设 归属 内驱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蔺海沣 张智慧 赵敏
以H省14市州1 416名乡村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索学校组织文化对乡村青年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乡村青年教师组织承诺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整体偏弱,青年教师留岗意愿不强;学校组织文化与青年教师组织承诺、留岗意愿显著正相关;组织承诺能够显著预测青年教师留岗意愿,并在学校组织文化对青年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增强青年教师留岗意愿,亟须创设旨在葆育地方感的乡村学校组织家园文化空间,重塑旨在充盈获得感的乡村青年教师组织支持生态,夯实旨在培植认同感的乡村青年教师留岗资本积累,以此提高中国乡村青年教师留岗意愿能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莹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宗旨在于提高中国教育水平,增强与世界教育接轨的能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其根本性质。在"双一流"建设启动之际,各地区和高校对于一流人才尤其优秀青年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为争创"双一流",一些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公众对高校人才流动的关注,也促使高校对人才流动进行了规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对青年人才尤其
关键词:
优秀青年教师 青年人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虹 张俊豪
如何构建城乡教师有序流动机制,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借助资本与惯习理论,探讨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流动资本的变迁及其对乡村教师惯习的影响。通过参与观察、实物搜集、访谈的方式,研究发现临海县教师流动经历了从以社会资本为主的教师流动到以文化资本为主的流动,再到多种资本共同参与教师流动的变迁历程。研究结论是教师流动政策中的资本运作规则影响教师惯习的生成,要基于经济资本的转换增强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促进乡村教师向上流动;基于文化资本的转换完善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推动城市教师向下流动;基于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的转换健全乡村教师录用考调政策,保障乡村教师有序循环;基于符号资本、社会资本的转换构建乡村教师人文关怀政策,实现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流动 流动资本 教师轮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瑞贤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幅度增加。青年教师既有突出的优势,但也存在角色转换困难、科研和教学投入厚此薄彼、待遇和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对青年教师来说,其成长大体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几个发展阶段,而且每个发展阶段又有其不同的特点。要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需要高校尊重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构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创新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机制,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纳入良性轨道。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成长规律 角色转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予东
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托起教师社会形象的基石。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青年教师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理想信念模糊,价值标准失衡;责任意识不强,中心工作偏离;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足;职业情感淡漠,功利主义严重;交流合作较少,团队精神欠缺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原因并提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党建立师德、弘扬传统修师德、开展活动养师德、完善机制强师德、营造氛围传师德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师德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江
青年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校未来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文章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青年教师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明永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但青年教师的特点决定了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师风 环境优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传胜 刘军峰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师资的主体和未来,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高校应紧紧抓住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引领和反哺作用,通过实施"名优工程",建立各种展示平台,引领青年教师提升"五种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
质量工程 青年教师 名优工程 五种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全彩 闫方圆
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力的改善是实现这种目标的基本保障。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力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端正度不够、课堂管理和权威性欠缺、教学情商低、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方面。其成因归结为高校价值评价导向的偏颇和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师职业训练两个方面。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力 教学样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亚军 魏焕成 牛西武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教学能力的有关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架构体系,认为教学能力是由个体基本能力、基础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构成的有机整体,进而指出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培训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针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不足,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最后,积极构建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段四化—双向提升"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探索新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庆朋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育质量的保障,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学校每年都要录用大量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而青年教师来自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