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4)
2023(5707)
2022(4415)
2021(4400)
2020(3170)
2019(7659)
2018(7707)
2017(12084)
2016(7796)
2015(8424)
2014(8782)
2013(7696)
2012(7034)
2011(6830)
2010(7314)
2009(6595)
2008(6308)
2007(5824)
2006(5649)
2005(4826)
作者
(18142)
(15545)
(15136)
(14928)
(9528)
(7397)
(7013)
(6190)
(5750)
(5538)
(5297)
(5188)
(4948)
(4825)
(4824)
(4691)
(4669)
(4452)
(4324)
(4278)
(4211)
(3848)
(3676)
(3597)
(3547)
(3540)
(3490)
(3361)
(3234)
(3187)
学科
(22012)
(21448)
经济(21412)
教育(19710)
中国(14757)
农业(14751)
(12654)
业经(9407)
(9331)
管理(9168)
(8350)
发展(7828)
(7706)
教学(7088)
理论(6926)
农业经济(6772)
地方(6532)
(6492)
(6110)
(5976)
收入(5616)
体制(5120)
(5019)
企业(5019)
(4807)
农村(4789)
(4520)
银行(4520)
(4445)
(4385)
机构
大学(97697)
学院(95461)
研究(40162)
(31213)
经济(30101)
教育(30006)
管理(26877)
(26790)
师范(26718)
中国(24009)
理学(22427)
(22383)
科学(22144)
师范大学(22047)
理学院(21948)
管理学(21401)
管理学院(21152)
(19391)
(18689)
研究所(17401)
(17340)
中心(17115)
(16643)
北京(15261)
职业(14683)
(13890)
技术(13591)
(13284)
农业(12924)
业大(12245)
基金
项目(57437)
研究(53383)
科学(46906)
基金(37146)
教育(32719)
社会(32139)
(30826)
国家(30266)
社会科(29695)
社会科学(29691)
编号(25579)
科学基金(24999)
(24731)
成果(24519)
(22203)
课题(21636)
基金项目(18961)
(18617)
规划(15757)
(15246)
(14860)
重点(14553)
(14521)
(14380)
(13559)
(13503)
阶段(13470)
项目编号(13457)
教育部(13194)
资助(13150)
期刊
教育(51303)
(45835)
经济(45835)
研究(43832)
中国(35828)
(24441)
农业(15597)
职业(12555)
科学(12493)
学报(12230)
大学(11616)
(11525)
技术(11470)
业经(10556)
(9730)
金融(9730)
学学(9037)
技术教育(8360)
职业技术(8360)
职业技术教育(8360)
农村(7648)
(7648)
农业经济(7625)
管理(7617)
(6650)
高等(6115)
(5854)
论坛(5854)
(5837)
社会(5725)
共检索到168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水红  
本文通过考察乡村学校教育的变迁过程,意在揭示学校如何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完成对现代时空意识——"钟表时间意识"与"抽象化空间意识"的植入,从而排除了乡土时空意识——"生物时间意识"与"情境化空间意识"在现代乡村教育体系里存在的可能,并分析由此引发的乡村学生在时空意识层面潜在的冲突和紧张,以此反思乡村教育在自上而下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局限,指出乡土文化在教育现代性建构中可能的价值和出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清楠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美育教育发展对提升乡村地区的美育教育水平,构建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提升乡村地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义务教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地区美育存在认知不足、师资匮乏、课程建设迟缓,推进困难等方面的困境,文章从挖掘当地资源特色重构地方本土化美育体系、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强化地方艺术院校的美育援助作用、搭建美育课程共享平台,推进美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乡村振兴强调乡村治理的"治理有效"。传统乡村治理具有简约治理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政权对乡村控制不断加强,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农业税减免,乡村治理显现悬浮化特征。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农村空间快速变迁,呈现出空间重组和空间改造的两种不同程度空间变迁方式,形成空间形态差异化的乡村治理。基于空间社会学理论,建构"空间形态—权力结构—联结关系"分析框架,空间重组的治理主体权威重新型塑,治理联结关系通过公共空间再造得以深化;空间改造的治理主体权力不断规范,网络空间的运用加强了治理联结关系。农村空间变迁促使因地制宜建立微治理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吸纳村庄精英参与治理,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智学  高天明  徐继存  
教育的变迁与改革─—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张智学,高天明,徐继存编译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家一直将实际经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看作是医治学校教育弊病的一剂万应良药,运用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抑制学生辍学等方面。这种观点的倡导者们认为,如果把理论和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启鹏  
农村学校教育的"离农"及"向农"导向是困扰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实际上两者是可以结合的。在新农村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文化建设方面,"离农"或者"向农"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当前的农村学校教育应摆脱非此即彼的争论,重新审视农村学校教育的定位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德奎  
城乡教育一体化既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城乡教育统筹与均衡发展目标的完善与超越。它要求乡村学校文化具有一体的建设思路、渐进的发展模式、本土化的文化服务和超前的价值引领,但这与当前二元教育机制和跨越式变化等产生的问题存在冲突。为此,需要通过构建文化共同体、建立稳健的转型机制、开展改革实验等途径来进行有效调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娜  
教育变革的"意义"意味着对教育变革本身(目标、知识等)的认知与理解,意味着在教育变革中坚持正义原则,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学校作为变革的基础,须以责任与使命重塑学校的精神气质,构建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学校教育目的,以合作和共生构建学习型组织,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回归课堂的生命教育本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鑫  杨金凤  
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46所乡村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开展调研,发现部分乡村学校已经尝试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具备一定的实施基础,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乡村学校将职业素养融入教育目标,激励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教育能力,构建适合本土本校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整合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能有效促进职业素养教育在西南乡村地区乡村学校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义兵  
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史的宏观视角看,教育技术经历了前学科时代、电化教育时代以及信息化教育时代三个时期。教育技术的变迁并非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与之相应的是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学习变革,即面向过去的知识复制式学习,面向现在的知识重组式学习,面向未来的知识创新式学习。教育技术变迁与学习变革并非简单的逻辑上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二者存在着紧密的互动作用,这种变化也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郭清扬  
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时期,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供给义务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教育质量提升是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的最关键问题之一。相对于传统上"外部资源补偿"和"强校带弱校的学区化发展"模式",集群发展"能够打破教育资源配置的学校边界,为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效路径。依据教育资源配置、校本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等相关理论,乡村小规模学校可以邻近组群,构建起经费、设施、师资、管理、课程教学、文化等资源共享的集群发展模式,从而达到成本节约和质量提升的双重目的。各级政府应通过促进集群学校平等发展、建立多元主体管理机制、提供资源支持、优化集群网络等,为学校集群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石亚兵  
乡村社会的整体变迁必然导致教师流动的动力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对乡村教师流动动力的研究需超越已有理论研究范式,从一种整体性的视角来认识。在本研究中,这种视角是基于涂尔干"集体意识"理论而提出的文化视角,即以乡村社会"集体意识"变迁为分析框架,认识不同时期构成乡村教师流动的文化动力。具而言之,乡村社会的"集体意识"经历了"礼"、"个人主义"和"迷茫漂泊感"三个阶段。与此相应的,这三种"集体意识"分别导致乡村教师流动出现"坚守"、"单向流动"与"无序流动"三种对应形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正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在历史变迁中凸显出六大基本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等职业教育从"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逐渐成为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而这种转变是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兴衰相对应的。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实现规模性复苏,但与其真正的复兴还有相当的距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群  任卓  
美国乡村学校的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乡村出发、向城市迈进然后再回到乡村的曲折道路。当前,美国乡村学校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且城乡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教育条件整体性落后于城市,但教育质量并不完全逊色于城市。美国的乡村学校改革正从向城市看齐转至面向乡村教育自身,其乡村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引领、教师队伍的建设、多种社会力量的联动以及现代技术的辅助应用等。当前,我国的乡村教育处在最好也是最难的发展时期,美国乡村学校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凡勇昆  杨锦丹  
乡村学校的服务对象多是边远艰苦乡村地区的弱势群体,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约束条件下,乡村学校改变"资源依赖症"惯性、利用优势挖掘助推乡村学校弯道超车,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选择。本文针对"乡村学校优势挖掘的水平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优势挖掘力模型,并于2020年末跨越5省10县开展了实地调研。数据显示,乡村学校的优势挖掘力指数只有58.77%,显著低于镇区的60.47%和县城的66.11%。优势挖掘力基本呈现负相关的"弱者更强"特征,在职称、学历、性别、科目、教龄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教师,优势挖掘力水平反而更高。乡村学校优势挖掘力对教育质量有显著影响,主要集中在活力要素,其次是品质和效率,数量对教育质量无显著性影响。为了构建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新机制,学校可从以下路径尝试突破:聚焦教师参与度、持续性和创造性,激发优势挖掘的活力;把握关联性和实用性特征,追求优势挖掘的品质;关注便利性和经济性,提高优势挖掘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