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48)
2023(21905)
2022(18703)
2021(17444)
2020(14271)
2019(32804)
2018(32772)
2017(61384)
2016(33909)
2015(38098)
2014(38459)
2013(37458)
2012(35030)
2011(31504)
2010(31879)
2009(28947)
2008(28262)
2007(25461)
2006(22418)
2005(19996)
作者
(98743)
(81961)
(81345)
(77700)
(52143)
(39568)
(37168)
(32091)
(31405)
(29758)
(27993)
(27928)
(26370)
(25928)
(25385)
(25281)
(24713)
(24132)
(23570)
(23511)
(20572)
(20340)
(19871)
(18980)
(18522)
(18313)
(18279)
(18197)
(16798)
(16697)
学科
(131510)
经济(131286)
管理(93354)
(90289)
(70621)
企业(70621)
方法(54329)
数学(45764)
数学方法(45106)
(44348)
中国(40783)
(34527)
地方(33363)
业经(32439)
(30574)
农业(29590)
(28039)
理论(24464)
(23128)
银行(23068)
(22741)
贸易(22716)
(22101)
(21951)
(21822)
金融(21813)
(21784)
环境(21337)
技术(20868)
(20193)
机构
学院(469722)
大学(468195)
(179703)
管理(178016)
经济(175214)
研究(161691)
理学(152058)
理学院(150242)
管理学(147253)
管理学院(146392)
中国(122729)
科学(102314)
(101252)
(85563)
(85414)
(82636)
中心(75433)
研究所(74721)
(74640)
业大(72754)
(66403)
财经(66165)
农业(66006)
师范(65679)
北京(64095)
(60270)
(60041)
(59072)
(54734)
技术(53893)
基金
项目(316846)
科学(246699)
研究(233000)
基金(224820)
(196580)
国家(194770)
科学基金(165872)
社会(144261)
社会科(135845)
社会科学(135806)
(127272)
基金项目(118693)
教育(108437)
自然(107257)
(105985)
自然科(104724)
自然科学(104692)
自然科学基金(102767)
编号(97052)
资助(92214)
成果(80065)
重点(71337)
(69815)
(68456)
课题(68368)
(65374)
创新(60902)
科研(60407)
项目编号(58775)
大学(58666)
期刊
(208858)
经济(208858)
研究(139614)
中国(106612)
(80996)
学报(79618)
科学(70583)
(66358)
管理(65953)
教育(64618)
大学(60331)
学学(56083)
农业(54551)
(45601)
金融(45601)
技术(43735)
业经(36574)
财经(31706)
经济研究(31260)
图书(30534)
(27258)
(27236)
问题(26851)
(24335)
科技(22680)
理论(21698)
书馆(21526)
图书馆(21526)
技术经济(21273)
(20776)
共检索到723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昕妍  
乡村妇女这一群体在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存在意义。改革开放后,乡村妇女在意识与实践两个层面都已迈入自主发展阶段,但现实情况下的妇女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仍面临许多困境与挑战。吴秀兰及其妇女发展公益机构的实践表明,通过领导赋能、结构赋能、心理赋能与技术赋能等路径活动,能够有效助力乡村妇女主体性意识的新觉醒与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国河  平卫英  孙萍  
通过对江西省W县Y村妇女互助储金会项目案例调查,深入剖析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反贫困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发展性社会工作在W县Y村的反贫困实践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且这种扶贫的作用不是短平快的,而是可持续的。Y村的经验表明,以自我发展和自我赋能为导向,注重对农民合作组织和合作经济项目的培育与赋能,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扶贫项目就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此外,注重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并创新项目运作模式,重视项目化、本土化和参与式发展,以降低项目运作和服务成本,对面临诸多资源约束的反贫困社会工作至关重要。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了现有实践中的不足:一是社会工作在农村扶贫开发体系中的定位受忽视;二是社区合作经济的治理机制有待完善;三是改善其在直接提供贫困个案服务方面的不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小霞  钟涨宝  
本文以一个基层社区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合作共建的Y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例,并以权力分析为视角,重点探讨了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工作群体的关系互动,提出了建立分离———合作型关系模式的政策构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仝西艳  李松柏  
"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是一个传统而经典的问题,自中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便开始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涉猎此领域,其中以孙立平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将我国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总结为"强国家———弱社会"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对鲁西南某农村妇女主任政治生涯的个案研究,本文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发展总结如下:国家对社会的主导地位不容撼动;国家的功能性权利进一步向下延伸;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强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特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燕  
乡村振兴关乎国计民生,它的实施对于乡村的发展可谓是锦上添花。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力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农村妇女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无可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对妇女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有新的要求。文章主要探讨新时代农村妇女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赋能“她力量”带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妇女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发挥“半边天”的磅礴力量来有效促进乡村的全面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良媛  李琴  林相森  
本文采用2005年针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失地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基于Mad-dala处理效果模型,分析了影响失地妇女就业以及是否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提高失地女性的就业水平。二者之中,培训对提高就业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远高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家庭收入不能显著改变失地女性的就业状况,增加或减少家庭收入对她们是否参加工作影响很小。因此,整体而言,失地女性的失业问题不是她们不想工作,也不是家庭在市场力量作用下自主分工的结果,而很可能是城镇化政策的"副产品"之一,是在原本城镇失业现象就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农村女性从土地上退出,却无法成功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所致。所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国信  
近三十年来,海内外学术界中国妇女史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据统计,国内每年发表的妇女史论文不下百篇,《历史研究》等重要史学期刊曾组织过多次关于妇女史研究的笔谈,妇女史研究的学术会议不断召开,以妇女或性别为主题的定期出版物创刊,妇女史研究论著选读早已出版。中国的妇女史学科也在一批女性学者的努力下初具雏形。根据妇女史学界学者们的总结,到目前为止的妇女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添补史、女性视角的妇女史和社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国信  
近三十年来,海内外学术界中国妇女史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据统计,国内每年发表的妇女史论文不下百篇,《历史研究》等重要史学期刊曾组织过多次关于妇女史研究的笔谈,妇女史研究的学术会议不断召开,以妇女或性别为主题的定期出版物创刊,妇女史研究论著选读早已出版。中国的妇女史学科也在一批女性学者的努力下初具雏形。根据妇女史学界学者们的总结,到目前为止的妇女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添补史、女性视角的妇女史和社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农村事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随时代发展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的全面建设,农村发展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其中妇女职业培训对农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秦东地区农村妇女目前整体受教育程度还不高,这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农村妇女的层次和现状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才能最大化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秦东地区农村的整体面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文珠  栗洪武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救国状态下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中共实行男女平等的核心在于消弭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使广大乡村妇女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实现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共同劳动者、生产者的身份构建与社会性别转换。边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乡村妇女切身利益、满足妇女具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识字扫盲、废除缠足、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实行婚姻自由等,促进了边区妇女的自由与解放,也使“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逐步内化为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定和落实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李敏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群体之一,广大妇女不仅分享发展成果,也扮演着重要的建设者角色。基于“个体-组织-环境”分析框架,通过对“留守妇女共富学堂”妇女发展项目的深度发掘,研究发现,整体性赋权强调以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为中心,将个体放置于社会生态环境中,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关注个体赖以生存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来增强行动能力、培育自组织以强化伙伴互惠关系,并创建外部发展环境形塑赋权格局,明确赋权对象、赋权目标与赋权过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助人互助的赋权目标。在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过程中,通过赋权改变群体权能弱化、地位边缘化与心态惰性的局面,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李敏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群体之一,广大妇女不仅分享发展成果,也扮演着重要的建设者角色。基于“个体-组织-环境”分析框架,通过对“留守妇女共富学堂”妇女发展项目的深度发掘,研究发现,整体性赋权强调以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为中心,将个体放置于社会生态环境中,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关注个体赖以生存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来增强行动能力、培育自组织以强化伙伴互惠关系,并创建外部发展环境形塑赋权格局,明确赋权对象、赋权目标与赋权过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助人互助的赋权目标。在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过程中,通过赋权改变群体权能弱化、地位边缘化与心态惰性的局面,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进文  
人口老龄化已从西方困扰演变成全球议题,作为回应,积极老龄政策框架被建构出来。囿于社会转型加快和治理经验不足,学界对乡村人口老龄化议题存有"问题化"阐释倾向,而相应治理效能有限倒逼我们开展主体性取向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研究。以自助—互助—他助为框架,既要指出(微观)可行能力和发展心态、(中观)互惠伦理与利益关联、(宏观)资源反哺和组织下乡,构成行动基础;也要看到"恩往下流"的家庭卷入与"老而无用"的认知图式、土地确权带来利益脱嵌与村社行政化中的服务缺位、资源错配诱发心态失衡与社会组织"在城化"格局造成的难题。立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度,认为从资源整合、认同重构、服务供给和技术赋能方面切入,有助于乡村老年群体共享美好生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芷婧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河南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同存、隐蔽性和分散性兼备,而行政干预对农村环境治理效用微弱,同时市场机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又相对缺位。因此,应根据农民天然"在场"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进而为农村环境的长效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顺利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