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6)
2023(5105)
2022(4173)
2021(3866)
2020(2924)
2019(6500)
2018(6151)
2017(11144)
2016(6238)
2015(6929)
2014(6878)
2013(6843)
2012(6639)
2011(6302)
2010(6726)
2009(6294)
2008(6366)
2007(5805)
2006(5394)
2005(4379)
作者
(19276)
(16585)
(16320)
(15426)
(10304)
(7806)
(7278)
(6396)
(6227)
(6003)
(5806)
(5671)
(5364)
(5153)
(5127)
(4901)
(4780)
(4702)
(4662)
(4579)
(4275)
(4058)
(3970)
(3968)
(3762)
(3713)
(3696)
(3573)
(3517)
(3419)
学科
(26938)
经济(26898)
(22737)
(20886)
管理(15484)
农业(15463)
(12801)
企业(12801)
业经(10686)
方法(8855)
中国(8115)
(7738)
(7332)
数学(7197)
数学方法(7061)
农业经济(6909)
地方(6688)
(6425)
(6274)
发展(5596)
(5586)
收入(5523)
(5178)
(5171)
工作(4913)
(4813)
农村(4792)
及其(4473)
建设(4464)
理论(4418)
机构
学院(99268)
大学(97686)
(36931)
经济(35963)
管理(35841)
研究(35665)
理学(31148)
理学院(30726)
管理学(30067)
管理学院(29881)
中国(25583)
(23882)
科学(22037)
(20161)
(17875)
(17698)
农业(17371)
研究所(16350)
中心(16283)
业大(16183)
(16053)
(15995)
师范(15913)
财经(13834)
师范大学(12701)
(12561)
(12415)
北京(12307)
(12285)
(12053)
基金
项目(67131)
科学(53501)
研究(51177)
基金(48587)
(42599)
国家(42136)
科学基金(35407)
社会(33638)
社会科(31374)
社会科学(31363)
(27002)
基金项目(25782)
教育(23523)
(22534)
编号(21247)
自然(21216)
自然科(20696)
自然科学(20689)
自然科学基金(20318)
成果(18697)
资助(18206)
重点(15465)
课题(15342)
(15244)
(15195)
(14924)
国家社会(13930)
(13923)
(13378)
(13248)
期刊
(49396)
经济(49396)
(29459)
研究(28439)
中国(22594)
农业(19073)
学报(17731)
科学(17507)
大学(14047)
学学(13386)
教育(12990)
(12517)
业经(11469)
管理(10906)
(9723)
金融(9723)
(7791)
农业经济(7779)
农村(7646)
(7646)
技术(6862)
财经(6724)
问题(6500)
(6484)
社会(6381)
经济研究(5845)
业大(5808)
(5754)
社会科(5590)
社会科学(5590)
共检索到148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国家治理与乡土社会的双重变奏中,乡村基本治理单元保持着简约治理的基本形态。公共资源下乡的过密化,导致目标管理责任制嵌入基层民主实践,催生半正式行政结构的科层化。多种张力下的基层治理制度供给,不仅没有带来乡村社会公共性的复兴,反而使得乡村治理走向了善治的反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干部理应成为承接公共资源的接点性治理主体,也可能不受监管而坠入乡村"微腐败"的温床。现代国家要更好地造福于民,需不断提高行政村的基层治理能力,初步的构想是,建构行政村的社区福利评估能力、政策释义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利益协调能力,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谭文平  
自治和行政是乡村治理的两大工具,两者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自治主导型、自治行政均衡型、行政主导型等不同的治理路径,进而形成自然村、行政村、乡镇等多层化基本治理单元体系。以三种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的改革为例,集体资产产权分配改革宜选择自治主导型治理路径并以自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改革宜选择自治行政均衡型治理路径并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宜选择行政主导型治理路径并以乡镇为基本治理单元。江西余江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安徽天长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广东东莞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乡镇为基本治理单元,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理绩效。乡村治理基本单元的设置,应以兼具自治和行政双重职能的行政村为基点,基于治理事项的具体要求、各治理主体的利益关联及其治理能力和资源选择适宜的治理路径和基本治理单元,或下沉至自然村等,或提升充实行政村(能力和资源),或上升至乡镇等,形成多层化基本治理单元体系,并加强各基本治理单元的治理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治理效率和绩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微治理是乡村治理转型的重要方向。微治理立足于乡村治理单元下沉与生活转向,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因此,基于“制度与生活”理论视角,分析微治理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一方面,微治理有效应对村民自治下沉的制度环境,回应村民差异化的生活需求,及时处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微事务”。另一方面,微治理以村民小组为治理单元,构建“微共同体”“微网格”和“微组织”的内在要素,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再造、治理方式重塑和治理资源整合。微治理重构乡村治理形式和内容,在治理实践中呈现出多元治理主体结构、制度化的治理规则和“软硬兼施”的治理策略。微治理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能够提升村民主体性地位,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微治理是乡村治理转型的重要方向。微治理立足于乡村治理单元下沉与生活转向,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因此,基于“制度与生活”理论视角,分析微治理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一方面,微治理有效应对村民自治下沉的制度环境,回应村民差异化的生活需求,及时处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微事务”。另一方面,微治理以村民小组为治理单元,构建“微共同体”“微网格”和“微组织”的内在要素,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再造、治理方式重塑和治理资源整合。微治理重构乡村治理形式和内容,在治理实践中呈现出多元治理主体结构、制度化的治理规则和“软硬兼施”的治理策略。微治理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能够提升村民主体性地位,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良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推动与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下,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转入农地。通过对基层政府推动"资本下乡"的背后逻辑和"资本下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基层政府、工商资本结成"权力—资本"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土地流转中分散孤立的农户;村级组织成为下乡的工商资本管理分散农户的代理人;基层政府联合下乡的工商资本共同获取涉农项目利益和土地增值利润,其自主利益越来越独立于公众利益,"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缺乏公共性:治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农民公共利益,治理方式在民主参与方面有待完善,治理资源利用趋向内卷化,治理结果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些都导致基层政权的民意基础遭到削弱。为了建构乡村治理公共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远旺  陆继锋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一大趋势。国家转型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条件。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转型体现在现代国家的建构。本文通过总结比较传统与现代国家乡村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考察不同时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及其绩效,同时指出,民主合作模式代表了未来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想目标与根本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进入关键时期。应该将村干部的培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中加进相关条款。在追求好政策的同时,追求好的治理,进行治理重构,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当前乡村治理重构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核心目标,这样才能解决乡村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冀  
农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受到了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挖农村治理存在的不足,逐个攻破,探索农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相关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岳   易福金  
提升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能否成为农民幸福感的新驱动力量?以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具有幸福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基层政治信任在乡村数字治理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数字治理有助于强化农村居民基层政治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发挥信息效应,将提升农村居民信息可得性,该结论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的赋能作用。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不具有精英家庭背景的子样本中更显著,由此证明乡村数字治理确实具有丰富治理参与主体、促进治理权力多元化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雪峰  董磊明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域分布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分解乡村治理的结构,为抽象的乡村治理制度研究具体化、为可以实证展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岳   易福金  
提升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能否成为农民幸福感的新驱动力量?以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具有幸福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基层政治信任在乡村数字治理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数字治理有助于强化农村居民基层政治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发挥信息效应,将提升农村居民信息可得性,该结论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的赋能作用。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不具有精英家庭背景的子样本中更显著,由此证明乡村数字治理确实具有丰富治理参与主体、促进治理权力多元化的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瑞波  
乡村数字治理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基层政府将敏捷治理思维和方法嵌入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之中,提供了弹性再造治理空间、灵活设置治理机制、协同参与治理流程的经验样本,建构了乡村数字治理的独特模式。这一模式运作呈现出三种实践取向:一是智治主义取向,指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搭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平台,打造完善的信息基础架构和治理模块,变革治理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形塑"整体智治"的治理形态;二是简约主义取向,指涉增强乡村治权和主体性,赋予村级组织必要的治理权力和资源,发挥社会内生性力量的自治功能;三是人本主义取向,指涉依循"以民众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使民众成为参与治理流程和评判治理绩效的主体,将民众需求作为乡村数字治理的决策依据和运行基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雪芬   冯晓阳  
乡村数字治理意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更公平惠及,多维视域下乡村治理策略的科学调适,村民主体性需求满足下的治理模式优化,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的治理路径创新,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支撑。但以数字包容为首要目标的数字嵌入失衡是当前乡村治理转型的难点所在,过度拔高数字化转型目标与标准容易造成具体措施的难以落实,滞后于社会数字化步伐又不免掣肘农业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从政策契合度、民众认可度、主体效力度、资源充沛度入手,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从初级阶段的数字工具嵌入上升至价值、权利层面的更公平惠及,使农村农业发展在更高层面达到均衡,从而加速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君刚  李佳琦  
伴随着市场因素的渗入,现代性的社会图景突破了传统村落社区的边界,乡村地域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均发生了巨大转型,解构了原本传统的乡土文化,亦间接地削弱了村民对乡村社会的文化理解力和价值认同感,乡村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凸显。在乡村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进程中,村民个体与村落社区的社会关联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村民个体参与社会互动的公共空间萎缩,私人生活领域扩展,社会成员对村落公共事件的关注大大削减。正确把握乡土文化对村落地域变迁的意义,重新整合乡土公共精神,对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尤其是文化治理研究极富重大意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提升四川乡村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措施"课题组  杨祥禄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强化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改革创新、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乡村治理总体思路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构建农村政策扶持机制等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