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3)
2023(14499)
2022(12363)
2021(11544)
2020(9416)
2019(21244)
2018(20803)
2017(40423)
2016(21929)
2015(24651)
2014(24529)
2013(24216)
2012(22173)
2011(20281)
2010(20462)
2009(19488)
2008(19020)
2007(17572)
2006(15643)
2005(13867)
作者
(63963)
(54215)
(53813)
(50964)
(33511)
(25956)
(24216)
(20967)
(20077)
(19104)
(18289)
(18127)
(16734)
(16731)
(16698)
(16681)
(16508)
(15694)
(15483)
(15445)
(13525)
(13253)
(13096)
(12298)
(12281)
(12140)
(12101)
(11829)
(10922)
(10871)
学科
(94920)
经济(94834)
(62363)
管理(56764)
(51942)
(40494)
企业(40494)
方法(35134)
农业(34375)
数学(30710)
数学方法(30270)
中国(25328)
业经(25038)
地方(23637)
(22620)
(19692)
(19454)
(16838)
贸易(16830)
(16334)
(15201)
(14800)
银行(14769)
(14067)
环境(13992)
(13578)
金融(13575)
(12958)
农业经济(12868)
(12709)
机构
学院(317165)
大学(309505)
(127617)
经济(124674)
管理(118012)
研究(107739)
理学(100859)
理学院(99717)
管理学(97834)
管理学院(97269)
中国(84410)
(72424)
科学(68061)
(65446)
(57734)
农业(55798)
(55663)
业大(53216)
中心(52114)
(50399)
研究所(50155)
财经(45108)
(43010)
师范(42616)
(40707)
北京(40691)
(39959)
(38051)
经济学(38004)
(36575)
基金
项目(208939)
科学(163385)
研究(155437)
基金(148523)
(129467)
国家(128305)
科学基金(108583)
社会(97902)
社会科(92246)
社会科学(92216)
(84764)
基金项目(78554)
(70337)
教育(70239)
自然(68178)
自然科(66460)
自然科学(66444)
编号(66131)
自然科学基金(65182)
资助(58975)
成果(53309)
(47947)
重点(47505)
(45385)
课题(45342)
(43291)
创新(40409)
国家社会(39982)
科研(39646)
(39298)
期刊
(151165)
经济(151165)
研究(89049)
(74514)
中国(66113)
学报(51072)
农业(50208)
科学(47344)
(44028)
大学(38649)
管理(38242)
学学(36670)
教育(32712)
(31850)
金融(31850)
业经(31400)
技术(27738)
(23933)
经济研究(21591)
问题(21456)
财经(21287)
(18374)
(18373)
资源(16520)
农村(16320)
(16320)
农业经济(15993)
技术经济(15620)
世界(14925)
经济问题(14878)
共检索到476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智   黄奕嘉  
土地是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和物质载体,实现乡村土地利用优化成为破解乡村土地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城镇化中后期,城乡治理进入“深水区”,乡村土地利用优化需要以系统性研究为支撑。论文从系统科学视角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理论认知及机理分析框架,全面梳理乡村土地利用问题,并结合问题类型提出乡村土地利用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乡村地域系统由水、土、气、生、岩石、矿物等内核性要素和资金、技术、信息、数据等外缘性要素,以及人、基础设施等双重属性要素构成,不同数量和品质的要素形成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其本体结构与主体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并承担调节乡村要素、优化乡村结构、提升乡村功能的双向传导作用。(2)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包括资源与环境结构制约发展用地需求的本体结构约束问题、社会结构中政策和组织体系与更高水平的经济结构发展需求不匹配制约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的主体结构失衡问题、本体结构客观支撑条件与社会经济组织利用不协调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综合性问题。(3)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包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策略、空间优化管理提升策略和土地生态价值转化策略。研究可为破解乡村土地问题、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益,推进乡村转型振兴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悦悦  李翠珍  周德  夏浩  
乡村振兴的实施使得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博弈均衡分析和实证案例分析,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演变。研究结果显示:(1)1949年至今,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主体数量增加,博弈关系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向化;(2)乡村振兴时期主要有六种博弈关系,并探讨了案例村实施下山脱贫、发展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进驻、城市居民促进农村发展四种博弈决策过程;(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地区发展应关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协调、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等问题。乡村振兴中应注重实现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最优均衡,降低各方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并寻求多方利益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业松  
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中国梦、又是农民梦。当今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虽然国家层面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和困扰着土地流转的进程,如在流转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市场信息不通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使得土地承包流转出现许多问题,另外由于传统思想中土地是生产生活的根本,还有农民本身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对流转产生主客观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灵洁  
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乡村旅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节,同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与编制。因此,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动关系。实践证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整改与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紧密关联性。本文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为着落点,对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开发、流转与整治三种方式的经济效益耦合机理及其联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洋  李嘉奇  孙铭悦  李嘉明  路娜  
科学系统地识别乡村地域系统空间结构,进而制定相应的村庄发展战略,对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为研究对象,引入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理论与乡村振兴多级目标构建了乡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量化识别长沙县的“乡村振兴极—村镇空间场—乡村发展区—城乡基础网”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县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以城镇核心区为圆心向外围减弱的圈层式分布结构,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2)地域间供求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影响空间联系强弱的重要因素,而立足于因素作用的空间联系强度可以较好地表现区域发展的需求和互补格局;(3)“极—场—区—网”多维分析框架能较好地应用于市区近郊县区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具体确定并划分了11个乡村振兴极、3个村域空间场和7个乡村发展区,构建了基于“极—场—区—网”互联网络的城乡基础网,进一步为推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勤志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慈  
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能够有效应对由于承包地“三权”分置及土地确权机制实施之后引发的规模经营难题,进而推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工作持续开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完善农地流转相关政策,提高农地流转信息透明化程度,能够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本文梳理农村土地流转环节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结合成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   王瑞燕  
盘活农村资源尤其是土地要素并非经济利益至上的量化指标提升,提升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更是重中之重,耕地保护基本前提原则不容动摇,即农村土地利用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粮食安全生产。农业产业政策可通过作用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乡土地融合发展实现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创新。并通过导向性重点投入实现农户有效增收,以经济环境持续改良加速农村人居生活条件改善,以乡村资源产业优势培育助力农产品价值增值,以及通过农村土地利用优化加速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为更好发挥产业政策对土地利用的优化效应,政府应有效推动可流动土地资源优先进入政府重点支持行业和区域特色行业,并在事关农村地区产业模式构筑与特色优势打造方面,充当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与监督者,同时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效光  
一、问题1.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户生产效益低。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这种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良  张云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 ,耕地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 ,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问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 ,作者认为 :应建立耕地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 ;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林  陈岚  
科学揭示乡村空间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的耦合发展关系,有利于为中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运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阐释二者的耦合机理及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重构乡村空间是对新一轮乡村转型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土地作为乡村地域的关键发展要素,通过其利用形态的多维转化适应不同的空间重构场景。(2)乡村空间重构是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驱力,也为土地利用转型提供不竭的现实需求,土地利用的成功转型是乡村空间重构结果的显著表征,二者交互影响,存在耦合互动关系。(3)空间规划、政策制度、产业结构、利益主体及生态理念的多轮驱动机制共同对其耦合关系施加影响,不同作用机制下的作用效力、方向有所不同。(4)新时代下促进乡村空间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耦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全方位探寻土地利用优化转型的多维路径,总体上应立足生态文明的价值位序,以空间规划为约束机制,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诱发机制,以多方利益协调为保障机制,同时创新土地政策制度机制,从而提高耦合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乡村地域系统拥有城市地域无法替代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乡村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稳定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保持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具有多样化的居住、社会、文化价值。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城市优先"的倾向,致使乡村地域系统职能的失调和空间发展的失序。主要表现在:乡村经济职能和居住职能的失调;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的失序;乡村发展空间的被剥夺。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将城市与乡村看作同等重要的地域实体,只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城乡的优势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明晰乡村地域系统的职能有利于更理性地思考城乡产业布局、乡村整治的方向、乡村职能的外部性以及乡村补贴等现实的政策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民  石磊  张冲昊  
从社会—生态视角对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有助于厘清阻碍转型期中国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精准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科学有序发展。文章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VSD分析框架,从社会—生态视角提出了一套县域多维度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CRITIC法减少评价指标间的冲突性,并通过SERV模型对区域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2019年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差异较明显,总体呈现东南、西北高,北部、西部低的空间格局。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将高脆弱区分为4个类型,依据“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雅芹  王震  
当前我国的土地流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与此同时,日益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将使农村土地利用更加科学、高效,但土地流转中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也给农村土地利用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文章简要评价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效应和制约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负面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籽佺  刘峰  唐雨婷  王江海  赖佳鑫  张苧尹  刘英  
探究差异化乡村振兴路径下村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制定乡村振兴路径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浅丘河谷区2个地形地貌相似、历史发展情况接近、乡村振兴路径迥异的行政村——芳阴村和横山村为例,基于无人机航测和多期Google Earth卫星影像,从土地利用转移、核心用地扩张模式、像元级地块属性和边界二值变化等视角综合探讨了两村在2017~202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等多个方面定量归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两村均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蔓延式的园地扩张为主,最后芳阴村和横山村分别形成了农旅融合型和农林复合型的发展格局,并且芳阴村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较横山村更具多样性和均衡性。(2)像元层面上,芳阴村的地块属性和边界变化均较为剧烈,且二者在超50%的村域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而横山村仅地块属性变化较为明显,地块边界变化度整体低于芳阴村。(3)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不同乡村振兴路径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类型和驱动解释力度存在差异,对于有明确政策区划驱动的芳阴村而言,政策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解释效力,而没有明确政策区划的横山村,自然因素则更具有解释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