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7)
- 2023(13794)
- 2022(11519)
- 2021(10728)
- 2020(8650)
- 2019(19759)
- 2018(19330)
- 2017(36778)
- 2016(19500)
- 2015(21758)
- 2014(21592)
- 2013(20977)
- 2012(19426)
- 2011(17453)
- 2010(17317)
- 2009(15514)
- 2008(14586)
- 2007(12586)
- 2006(10797)
- 2005(9195)
- 学科
- 济(83635)
- 经济(83540)
- 业(52551)
- 管理(49226)
- 企(37521)
- 企业(37521)
- 农(33969)
- 方法(32007)
- 数学(28296)
- 数学方法(27920)
- 中国(25741)
- 地方(23569)
- 农业(22922)
- 业经(21453)
- 财(18622)
- 制(15055)
- 发(14505)
- 融(13766)
- 金融(13765)
- 贸(13741)
- 贸易(13729)
- 银(13615)
- 银行(13599)
- 学(13474)
- 易(13258)
- 行(13179)
- 环境(12923)
- 技术(12834)
- 理论(12332)
- 地方经济(11947)
- 机构
- 学院(265991)
- 大学(260316)
- 济(110629)
- 经济(108334)
- 管理(103470)
- 理学(89268)
- 理学院(88258)
- 研究(88237)
- 管理学(86790)
- 管理学院(86268)
- 中国(67564)
- 京(53785)
- 科学(51530)
- 财(49554)
- 农(44976)
- 中心(42490)
- 所(41855)
- 江(39797)
- 财经(39132)
- 范(37914)
- 研究所(37885)
- 业大(37588)
- 师范(37588)
- 经(35702)
- 经济学(33938)
- 农业(33690)
- 北京(33317)
- 院(32160)
- 州(32130)
- 经济学院(30588)
- 基金
- 项目(182820)
- 科学(145737)
- 研究(140173)
- 基金(131734)
- 家(112991)
- 国家(111927)
- 科学基金(97593)
- 社会(90461)
- 社会科(85522)
- 社会科学(85507)
- 省(73230)
- 基金项目(70073)
- 教育(65225)
- 划(60595)
- 自然(59951)
- 自然科(58602)
- 自然科学(58591)
- 编号(58315)
- 自然科学基金(57507)
- 资助(51862)
- 成果(46425)
- 发(44780)
- 重点(41030)
- 部(40716)
- 课题(40177)
- 创(38997)
- 国家社会(37589)
- 创新(36281)
- 发展(36244)
- 教育部(35643)
- 期刊
- 济(126561)
- 经济(126561)
- 研究(77442)
- 中国(56624)
- 农(47123)
- 管理(37322)
- 财(36541)
- 学报(35787)
- 科学(35696)
- 教育(34564)
- 农业(31769)
- 大学(29272)
- 融(27505)
- 金融(27505)
- 学学(27446)
- 技术(25694)
- 业经(25285)
- 经济研究(19002)
- 财经(18460)
- 问题(16723)
- 经(15957)
- 业(14461)
- 版(12706)
- 图书(12280)
- 商业(12252)
- 科技(12045)
- 技术经济(12032)
- 世界(11988)
- 发(11768)
- 现代(11738)
共检索到397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慧
乡村名师是乡村教师群体中的领军力量,其专业发展获得感关乎个体生活质量、职业吸引力、教育公平与发展进程,是连接乡村教育振兴与个体幸福体验的交汇点。本研究运用获得感结构模型和自我觉察分析框架,对乡村名师的成长档案进行文本分析,归类出乡村名师专业发展在获得内容、获得途径、获得环境、获得体验与获得共享上的群体样态,以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感提升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
乡村名师 专业发展 获得感 自我觉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心军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是其根本目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依赖教育行政资源配送和学校教育机制建设,更应拓展路径赋予教师专业能量和专业能力,实现教育赋能强师,这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样态。教育赋能应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内需,明晰教育赋能的内在教育机理,解析影响赋能效益的影响因子,探寻实施教育赋能新样态,理性面对教育赋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完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支持,厘清教育赋能乡村教师逻辑,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新样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高标 林燕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作为发展主体的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促使他们专业发展动机的内化和内部动机的维持,使他们把专业发展变为一种主动追求,从被动专业化变为主动专业化。专业发展动机的内化受社会环境和个体的影响。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满足教师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促进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进行动机自我调节。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动机的自我决定 动机内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范桂汕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因经营小额扶贫贷款而成功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本文分析其做法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解决中国农民的融资问题提供了借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臣之 阮沁汐 陈洁敏
研究生学习获得感是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学术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享有实在获得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主观感受。为编制适用于中国研究生的学习获得感问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构建研究生学习获得感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经过施测与分析形成具有导生亲和感、希望感、同伴亲近感、自信感、愉悦感五个维度的研究生学习获得感问卷,信效度良好。通过对3 541份《研究生学习获得感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生学习获得感处于一般水平;攻读学位的层次、攻读学位的类型、培养模式和入学前类别对研究生学习获得感有显著影响;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科研成果数量、学业成绩对研究生学习获得感影响显著。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天芸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设计居民获得感的综合评价指标,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居民家庭收入、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而提升居民获得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而提升居民获得感。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作用在中低收入样本和老年群体样本中较为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获得感 家庭 因子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菊梅 周婷 赵洁岩
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结构得以明显改善,但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资源匮乏、培训渠道单一和学习支持体系欠缺等不足。近年来,教育公益组织的兴起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育公益组织在参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时面临着物资嵌入空间窄化、成员关系补偿弱化、文化框架搭建空心化等窘境。为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可借助资源动员理论的"资源动员"、"成员动员"与"框架动员"作为分析框架,探寻公益组织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转向,即多渠募集,健全"分层式"公益筹资机制;内外兼修,构建"复合型"社会关系网络;以柔克刚,重塑"生态型"价值目标框架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宇祥 张丽 汤倩雯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制约着乡村教育的未来及我国教育发展质量。本研究在厘清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对其背后致因及破局策略予以探赜。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理想信念逐渐弱化、专业培训收效甚微、传统教师评价方式滞后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囿于该现象的关键致因。基于此,本研究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需求,以数字技术赋能为视角,从借力数字技术,重塑乡村教师理想信念;运用数字技术,加快乡村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善用数字技术,实现乡村教师评价方式变革等方面精准施策,以破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高原”困局,进而助推乡村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鹏 刘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指引了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在回溯日本和韩国的乡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国乡村发展经验与教训,并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从顶层设计、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关键词:
日韩 乡村振兴 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敦培 鄢雨晴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与乡村教师培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问题在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要优化培训内容,采取的基本策略是:瞄准现实问题,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立足培养目标,促进专业发展;满足教师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依据专业标准,培养专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培训内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左崇良
教师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源头活水,教师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振兴师范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服务于乡村教育,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国家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文本,并明确“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教师培养院校主动融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在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发挥理论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帮助乡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促进乡村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十四五”时期,需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调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建设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构建多方协同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忠 钟晓萍
识别农户分化的模式与特征是科学制定政策的关键。本文引入机器学习聚类分析方法,对CLDS2016年133村3467个农户样本进行聚类,探究我国农户分化状况,以克服农户分化标准选取的主观性及小样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差。研究发现,样本期我国农户分化为不依赖农业生产经营,在家庭人口特征、生活条件、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整体小康群体”和以农为生、在其他方面处于劣势的“相对弱势群体”两个群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整体小康群体占主导的“发达村”与相对弱势群体占主导的“欠发达村”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在收入与产业两个方面,进而影响社区人口流动及基础设施条件。此外,在整体小康群体内部呈现出由优势阶层、中坚阶层、力农阶层构成的“橄榄型”阶层分化,而相对弱势群体内部呈现出由工薪阶层、中间阶层、贫农阶层构成的“金字塔型”阶层分化。以家庭人均年收入衡量,样本期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严重。应从发展农村三次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等方面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农户分化 村庄差异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汉思
与美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对比而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高。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包括:政府合理规划与政策支撑;发挥社区与协会作用;完善立法、规范管理;促销方式多样、产品丰富;重视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等等。诸多发展经验可供我国借鉴和学习。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为我国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乡村旅游 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晓燕 孔静芬
乡村旅游因久居城市的人们对美丽田园景色和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而产生,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困境的主要路径,在土地、金融、投资方面积极扶持,在乡村旅游的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借鉴这些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我国应创新乡村旅游业态、鼓励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营销、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倡导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景观建设、注重旅游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性开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政府 保护性开发 品牌建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闻泽 范国睿
人口减少与乡村人口迁移的叠加使得乡村学校的规模逐步缩小,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匮乏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国外许多国家在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乡村教师补足策略和乡村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启示: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待遇,培养"全科教师";实行乡村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