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3)
2023(16012)
2022(13730)
2021(12943)
2020(10547)
2019(24195)
2018(24025)
2017(44781)
2016(24479)
2015(27781)
2014(28070)
2013(27717)
2012(26038)
2011(23725)
2010(24061)
2009(22068)
2008(21554)
2007(19521)
2006(17490)
2005(15469)
作者
(72916)
(60541)
(59974)
(56831)
(38417)
(29045)
(27332)
(23726)
(23152)
(21932)
(20797)
(20450)
(19240)
(19212)
(18491)
(18432)
(17897)
(17770)
(17358)
(17056)
(15242)
(15014)
(14754)
(13962)
(13681)
(13611)
(13462)
(13440)
(12385)
(12156)
学科
(101787)
经济(101671)
(68151)
管理(66761)
(51330)
企业(51330)
方法(39240)
(38797)
数学(32926)
数学方法(32466)
中国(32157)
地方(28102)
农业(26352)
业经(25860)
(23361)
(22055)
(19391)
理论(17305)
(16907)
贸易(16891)
(16766)
银行(16720)
(16483)
(16472)
(16284)
技术(16177)
(16090)
金融(16089)
(16077)
环境(15850)
机构
学院(349687)
大学(348982)
管理(134395)
(133770)
经济(130393)
研究(122107)
理学(114697)
理学院(113308)
管理学(111202)
管理学院(110572)
中国(92192)
科学(76921)
(76767)
(63127)
(62055)
(61569)
中心(56226)
研究所(56056)
(54194)
业大(53574)
(50523)
师范(50010)
北京(49173)
农业(48114)
财经(47672)
(44604)
(44370)
(43147)
师范大学(40060)
技术(39385)
基金
项目(233018)
科学(181493)
研究(174208)
基金(164536)
(142990)
国家(141588)
科学基金(120411)
社会(107256)
社会科(101113)
社会科学(101089)
(93253)
基金项目(87312)
教育(80068)
(77564)
自然(76480)
自然科(74641)
自然科学(74626)
编号(73429)
自然科学基金(73247)
资助(67064)
成果(61215)
(53464)
重点(51994)
课题(51742)
(50207)
(47938)
创新(44568)
项目编号(43881)
科研(43633)
大学(43025)
期刊
(161765)
经济(161765)
研究(106578)
中国(79758)
(62765)
学报(57204)
科学(52968)
管理(50355)
教育(49893)
(45045)
大学(43920)
农业(42665)
学学(40754)
(33766)
金融(33766)
技术(32530)
业经(29145)
经济研究(23516)
财经(22677)
图书(22236)
问题(20759)
(20119)
(19363)
(18042)
科技(17747)
理论(16865)
技术经济(16800)
现代(16005)
实践(15531)
(15531)
共检索到54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方劲  
在"技术—现代化"逻辑的外源性干预呈现出效应递减趋势的背景下,探索通过内源性能力建设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源性能力建设以内源发展为基本理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手段,并不机械简单地发展出迎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技术,而是更强调基于地方性知识来塑造自主发展的价值观念、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反思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软实力"。对西南田村的行动研究表明,内源性能力建设对地方性知识予以重视但不进行本质化强调,关注发展的实践效应而不刻意宣称"权力倒置",它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干预过程。内源性能力建设作为一种理念模式,要操作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将面临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如何平衡、能力建设的效果如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行发  徐虹  
乡村共同富裕作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备受关注。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典型案例,运用半结构化访谈、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新内源性发展理论视角切入探索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并推动共同富裕过程经历了不同阶段并产生了不同发展效果。在地乡村精英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萌芽,但其在知识、见识和能力上的局限性无法更高效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而返乡创业者回嵌乡土并引入外部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力,乡村旅游地得以迈进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乡村迈向共同富裕道路,全体村民参与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成为乡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乡村精英的交替和协作成为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外资源联动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保障了地方发展自主权,维护了居民主体地位,推动了居民参与和认同提升,有效推动全体村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富。研究建议:资源禀赋优良的乡村可将乡村旅游作为增收致富路径选择,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和在地精英群体的引领作用,共同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锦铭  娄金华  
在明确贫困村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贫困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因素,提出其划分标志,并依据此划分标志和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贫困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划分和比较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晴  程明洋  刘彦随  
在梳理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村域为研究单元,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贫困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重庆市茶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乡村地域产品生产、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生活保障的多功能发展;(2)驱动茶山村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地域系统外部的市场、政策、交通、技术、人才、资金因素和内部的资源本底因素,市场是根本因素,政策是关键因素;(3)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贫困村应在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组织管理等关键领域着力,强化地域功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虹  张行发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承伟  陆汉文  宁夏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将政府财政资金交由农户按照互助合作、有偿使用的方式用于发展生产,是我国财政资金投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具体形式的一种创新。已有文献揭示,通过互助资金推动农村扶贫,一方面可以改变过去财政资金投入扶贫效率低、瞄准困难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贫困农村社区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与合作能力,为促进农村地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农户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实现农村各种资源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提供途径。合作理论和赋权理论是解释互助资金运行机制的两种基本理论取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叶子祺  
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本文考察了皖北一个普通贫困村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扶贫措施和脱贫成效,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其脱贫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村脱贫质量较好,脱贫结果稳定、可持续。本文描述了案例村庄脱贫基础上的发展情况,评价了该村的发展动力机制,指出以精准扶贫为代表的外援性因素是该村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内生动力正在形成,但是仍显薄弱,主要体现为:村庄治理缺乏人才,村内新型经营主体所带动的现代农业发展与普通农户的家庭经营脱节。本文提出,该村所代表的普通贫困村可以追求繁荣性发展,培养人才和建立良性村民自治机制是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红霞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有些地区,地势崎岖,交通闭塞,经济停滞严重,新农村建设和后续发展出现诸多难点,如建成安居房后农民不同程度负债,导致抗风险能力降低及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民思想文化意识的提升落后于硬件建设;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园现象严重;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文章旨在揭示这些难点进而提出建议和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吕焱  
村级互助资金作为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在贫困村试点三年多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分析其成效取得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特有的内外部运行条件,为更大范围推行试点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前恒  林海  吕之望  
本文使用中国中西部7个省15个县120个贫困村庄和1 8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民主的货币价值。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把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分开进行估计发现,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非贫困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贫困户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IV结果表明,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4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瑾瑜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互助资金试点成效做了简要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助资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七军  王海明  李昭楠  
开展互助资金试点是为缓解特定贫困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产品不足,农户生产资金缺乏,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突出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甘肃是全国首批开展互助资金试点的省份之一,对互助资金的进展现状、效应发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遵东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洪振  张吉岗  
以调查问卷和实证研究为主,以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为例,对制约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产业布局理论,从地理位置因素、自然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5个维度,构建了影响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20个指标。400份调查数据显示,承包土(山)地确权登记情况整体较好,有助于农村土地实施"三权分置";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整体较差,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取出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生态产品的市场销路、村两委的领导能力、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人才、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相对于其他因素,这五个因素是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