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4)
2023(16846)
2022(14644)
2021(13605)
2020(11358)
2019(26275)
2018(26145)
2017(50301)
2016(27513)
2015(31220)
2014(31357)
2013(31325)
2012(28892)
2011(26149)
2010(26807)
2009(25503)
2008(24263)
2007(21601)
2006(19324)
2005(17270)
作者
(81499)
(68469)
(67903)
(64223)
(43419)
(32780)
(30520)
(26609)
(26061)
(24447)
(23323)
(23216)
(21883)
(21630)
(21214)
(20802)
(20341)
(19924)
(19650)
(19514)
(17151)
(16908)
(16648)
(15776)
(15302)
(15278)
(15258)
(15194)
(14038)
(13659)
学科
(113976)
经济(113828)
(84810)
管理(79014)
(61061)
企业(61061)
(52451)
方法(49917)
数学(43552)
数学方法(42933)
农业(34661)
业经(29848)
中国(29599)
(29097)
(26953)
(24036)
地方(22342)
(19618)
贸易(19604)
(19048)
(18827)
银行(18776)
(18638)
金融(18634)
理论(18085)
(17946)
(17881)
技术(16828)
(16819)
财务(16740)
机构
大学(402170)
学院(400952)
(160992)
管理(158194)
经济(157375)
理学(136694)
研究(136145)
理学院(135201)
管理学(132604)
管理学院(131887)
中国(103784)
(85864)
科学(83865)
(81217)
(74813)
(69211)
业大(65011)
研究所(62580)
农业(62483)
中心(62426)
(60582)
财经(58849)
北京(53848)
(53485)
(52905)
师范(52443)
(48527)
(48269)
经济学(47506)
财经大学(43494)
基金
项目(270900)
科学(213292)
研究(198903)
基金(197019)
(171661)
国家(170164)
科学基金(145889)
社会(125384)
社会科(118426)
社会科学(118389)
(106152)
基金项目(104332)
自然(94646)
自然科(92445)
自然科学(92422)
自然科学基金(90735)
教育(90581)
(88686)
编号(81977)
资助(81140)
成果(67503)
重点(60434)
(60196)
(57639)
课题(56004)
(55893)
创新(52108)
(51568)
科研(51395)
教育部(51309)
期刊
(185159)
经济(185159)
研究(118297)
中国(82854)
(81059)
学报(66184)
科学(60638)
(55816)
管理(55661)
农业(54817)
大学(51039)
学学(48111)
教育(42842)
(40114)
金融(40114)
技术(33717)
业经(33575)
财经(28870)
经济研究(26629)
(25963)
问题(24769)
(24576)
图书(22127)
(21513)
理论(19867)
技术经济(19391)
科技(19066)
业大(18427)
现代(18169)
实践(18104)
共检索到60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洪波  袁鹏  罗建强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小规模兼业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微观主体。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能够有效连接小农户与农机服务提供者,有助于解决因土地细碎化而产生的高交易成本问题,为此,本文重点揭示了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形成机理,设计了其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分散且多元的农机服务需求是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以规模经营农户以及乡村农机投资者为代表的多元农机服务供给主体的出现,实现了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分工,并凭借乡村社会的内生优势,实现了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此外,农机手与农户通过整合需求、利益优化、舆论约束机制,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保障了农机服务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印子  
本文从家庭发展的视角解释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动力机制,呈现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运行,主要依靠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来实现土地、劳动力与农业机械技术的有效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在家庭经营的范围内,农民乐于在乡村社会内投资农业机械的基本动力在于获得发展性家庭收益。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农民理性的驱动下,这种农业机械上的经营性投资呈现极强的保守性面向,使得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在供给侧上具备一系列乡土特征。同时,为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家庭发展能力,农民在农业收入并未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接受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成本。这为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维系提供了旺盛的社会需求。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案例揭示了社会快速变迁中富有社会活力的小农韧性,凸显乡村社会家庭再生产中具有新时代意涵的农民理性。未来的“三农”政策需要更多考虑小规模农业的现代化,充分重视乡村社会内部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基础因素。只有不断发挥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在乡村社会内部的有机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罗钦涛  
外生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地方实践中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因此,如何激活村庄互助养老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省中部罗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内生型互助养老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阐明引导和约束运行机制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新乡贤、村集体及(新)村民等多元主体构建起组织建设、资金筹措、文化浸润以及行为激励四重运行机制。依托乡村精英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熟人社会的相互信任与面子竞争、地方知识的关联建构与拓展应用等乡村社会基础促进内生型互助养老实践生成,以软性约束方式保障实践长效运行。基于此,加强乡村社会建设、通过农民自组织互助养老应是建设内生型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要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建强  李丰源  李洪波  
为了推进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网络协同制造效率与效益,融合网络协同制造与服务型制造先进模式,本文提出以价值共创与共享为目标的农机装备服务型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刻画其模式特点,设计模式运行机制,提出保障措施。研究发现:农机装备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构筑服务型网络协同制造模式的必要性。通过设计、制造和服务的三类协同,确保农机装备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新模式能够实现网络内技术与知识的快速流动,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面向农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高度协同,能够延长与丰富网络价值创造的时空,支持网络价值共创与共享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源源  左代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内生秩序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行政渗透、人民公社时期的双重挤压、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获新生以及后税费时期的转型生长四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社会改造运动以及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益分化的组织形态、契约主导的市场秩序、组织化的社会关联正在重塑内生秩序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透过"制度—过程—能力"的三维分析框架,可见村庄场域中内生秩序的逻辑演进路线。在权威主体自觉性的制度安排、利益主体策略性的调适行动以及人际能量场赋予的行动能力的运行机制下,制度嵌入与内生秩序达致适配能够降低制度的嵌入成本,避免乡村治理的内卷化,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动态平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爱爽  
农机跨区服务是小农户实现机械化生产,从而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跨区服务面积大幅减少,以本地农机手为服务供给者的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逐渐兴起,且社会因素在其兴起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大型农机拥有量不断增长,农机服务市场呈现出外来农机和本地农机并存的局面。在农机服务市场竞争中,本地农机手借助乡土熟人社会的运作规则打败了外来农机手,从而推动了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运作高度嵌入乡土社会。在农机服务市场的高度竞争下,农机手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农机服务。农机手置身于乡土熟人关系之中,熟人关系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而较低的服务经营成本能够提升农机手的经营积极性,从而确保农机服务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村庄社会中的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农机手的机会主义行为,并能够激励其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出现,体现了乡村社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爱爽  
农机跨区服务是小农户实现机械化生产,从而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跨区服务面积大幅减少,以本地农机手为服务供给者的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逐渐兴起,且社会因素在其兴起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大型农机拥有量不断增长,农机服务市场呈现出外来农机和本地农机并存的局面。在农机服务市场竞争中,本地农机手借助乡土熟人社会的运作规则打败了外来农机手,从而推动了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运作高度嵌入乡土社会。在农机服务市场的高度竞争下,农机手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农机服务。农机手置身于乡土熟人关系之中,熟人关系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而较低的服务经营成本能够提升农机手的经营积极性,从而确保农机服务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村庄社会中的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农机手的机会主义行为,并能够激励其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出现,体现了乡村社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佩霞  朱明熙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内嵌于社区内生秩序的复杂体系。小农经济形势下,社区"场域"的"熟人社会"特性催生出精英群体引领公共产品供给的基层治理路径;其"结构互动"的生成逻辑与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模式,在组织层面上决定了村社需作为"国家"与"社区"的介质承载起社区内公共产品供给的主导责任。当前村社公共产品供给最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借助国家资源来激活村社内部的组织力量,通过强有力村社组织的建设来实现农户的"组织化",从而在"统"的层面上确保村社基本公共产品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鸣  潘勇辉  
日本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乡村旅游的强国。本研究拟在对日本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借鉴日本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明茗  王成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典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征。论文以系统论为指导,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从学理上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内涵及要素构成进行辨析,并围绕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划分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主要由基础要素(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核心要素(多元经营主体和乡村文化)、驱动要素(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和管理要素(制度和政策)4种要素构成;依据乡村生产关系变革、经济体制变迁、城乡关系转变等规律,将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进历程划分为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4个时期,不同时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要素构成、要素间的联系方式不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特征表现各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通过支撑与约束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及调控与反馈机制推动自身运行发展。从要素功能、结构关系、协同等视角去审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状态、诊断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或障碍因素等,将成为未来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研究的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贵凰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仅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难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以引导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立具有内部动力机制的新型农村,才是长远之计。这种内部动力机制的形成,需要六个方面的先后衔接,逐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发并延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链,建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的要素流动机制,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诗懿  任育锋  王玉庭  李哲敏  
德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对优化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全球乡村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历史研究等方式对德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的背景与意义、流程管控、实施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挖掘该战略对于乡村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德国在推进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协调统一的合作模式,创建了优势互补、激发主体参与的条件与环境,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和高效的规划管理。未来中国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二是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与规则制度;三是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动员乡村居民参与;四是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  马小苏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何焱洲  
农户行为转变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量变或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驱动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农户行为作用的外在表现,厘清农户行为可为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提供平台。本文在剖析农户行为转变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响应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农户行为转变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响应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并以重庆市江津区恒和村作为实证,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不同农户行为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各异,大体为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传统农户;不同农户行为对系统运行响应结果的作用差异明显,生产大户行为主要影响乡村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合作社农户行为对提升生产空间系统经济效益作用明显,传统农户行为对生产空间系统环境改善的贡献作用最小。并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视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合理引导农户技术和资本投入等建议,以实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协调与均衡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宇阳  张文明  
如何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内生发展视角看,乡村资源包括外生性资源和内生性资源两种基本类型,内生性资源以显性和隐性两种基本形式存在。乡村内生发展的关键是有效配置与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尊重地方本土性,着力挖掘地方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隐性的内生性资源。研究表明,只有积极培育农民自主性,真正赋权给地方,科学制定乡村内生发展规划,统筹利用好内生性资源与外生性资源,才能激活中国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振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余鲲鹏  李伟  
结合对泉州市五种类型乡村快闪集市的探索性多案例分析,可视化呈现各案例的消费者旅程,发现乡村快闪集市运行具有消费者旅程管理重购中轻购前购后、购中阶段高互动但低技术、接触点控制权集中于集市和商家等共性特征,并针对性提出了乡村快闪集市运营提升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