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4)
- 2023(16229)
- 2022(14033)
- 2021(13220)
- 2020(10873)
- 2019(25149)
- 2018(24974)
- 2017(48869)
- 2016(26027)
- 2015(29178)
- 2014(29157)
- 2013(28403)
- 2012(25892)
- 2011(23254)
- 2010(23223)
- 2009(21285)
- 2008(20356)
- 2007(17777)
- 2006(15656)
- 2005(13038)
- 学科
- 济(103521)
- 经济(103405)
- 管理(74872)
- 业(74496)
- 企(59270)
- 企业(59270)
- 方法(48180)
- 数学(42344)
- 数学方法(41757)
- 农(37742)
- 财(27500)
- 中国(26863)
- 业经(25393)
- 农业(24794)
- 地方(22230)
- 学(20566)
- 贸(19631)
- 贸易(19626)
- 制(19172)
- 易(19069)
- 理论(16673)
- 务(16555)
- 财务(16479)
- 财务管理(16442)
- 策(16301)
- 技术(15985)
- 环境(15736)
- 和(15593)
- 企业财务(15498)
- 银(15102)
- 机构
- 学院(363379)
- 大学(361619)
- 管理(148623)
- 济(144849)
- 经济(141623)
- 理学(129685)
- 理学院(128294)
- 管理学(125983)
- 管理学院(125316)
- 研究(116445)
- 中国(86867)
- 京(74940)
- 科学(71463)
- 财(66303)
- 农(59298)
- 所(56097)
- 中心(54584)
- 业大(54284)
- 财经(53145)
- 江(52305)
- 研究所(51227)
- 经(48541)
- 范(48525)
- 师范(48142)
- 北京(46695)
- 农业(45194)
- 经济学(42764)
- 院(42703)
- 州(42509)
- 财经大学(39497)
- 基金
- 项目(254346)
- 科学(201259)
- 研究(188580)
- 基金(185177)
- 家(159551)
- 国家(158169)
- 科学基金(137663)
- 社会(119426)
- 社会科(112946)
- 社会科学(112919)
- 省(99480)
- 基金项目(98596)
- 自然(89158)
- 自然科(87086)
- 自然科学(87066)
- 教育(86509)
- 自然科学基金(85491)
- 划(82757)
- 编号(78190)
- 资助(75725)
- 成果(62467)
- 部(56104)
- 重点(55920)
- 发(54217)
- 课题(52777)
- 创(52676)
- 创新(49007)
- 国家社会(48545)
- 教育部(48522)
- 科研(48374)
- 期刊
- 济(157670)
- 经济(157670)
- 研究(103720)
- 中国(66007)
- 农(57536)
- 学报(54604)
- 管理(52215)
- 科学(51276)
- 财(49336)
- 大学(42811)
- 学学(40393)
- 教育(39697)
- 农业(39010)
- 技术(32077)
- 融(31667)
- 金融(31667)
- 业经(29490)
- 财经(24688)
- 经济研究(24486)
- 经(21033)
- 问题(20498)
- 图书(19028)
- 业(17503)
- 版(17489)
- 理论(17446)
- 技术经济(17230)
- 科技(17199)
- 商业(16407)
- 实践(16147)
- 践(16147)
共检索到519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新文 郝永强
政策执行是政策主体与政策目标群体的交互过程,其不仅取决于科层体系内公共政策的上下流转,而且仰赖于科层系统外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遵循。不同于城市社会,乡村社会中的政策执行往往内嵌于关系网络之中。因此,本文将“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分析框架,对政策目标群体内在关系结构之于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的潜在机理进行理论解析,以解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在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助力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熟人关系网络及建构于此的人际信任在意见领袖的作用下不断向政策信任转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任关系所内含的信息扩散机制与信息补偿效应助推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遵循,从而推进政策落实与政策变现。该机理始于对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建立在政策预期效用与乡村社会熟人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以乡村精英的治理转型为其运作的关键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赟 丁洁琼
学校处于教育政策执行结构的最底层,其政策执行往往决定着教育政策的最终效果。运用米特-霍恩框架对F小学的课后服务政策执行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在政策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政策目标与标准的宽泛化,教师、空间和经费资源保障不足,政府与学校间的“事责财权”不匹配,执行组织关系松散且具有“间歇性重构”特征,社区环境的结构性固化和家长的功利化参与,执行个体的认知偏离和利益冲突。突破个案来看,要促进学校有效执行教育政策,则需提高区县级教育决策质量,扩大政策执行资源供给,健全学校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重构符合专业化特点的学校组织架构,优化多元协同的执行环境,提升教师的教育政策执行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凡
当前,异地高考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来分析异地高考政策的执行问题,发现其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政策社群、府际网络、生产者网络之间权责分配不当,合作与冲突并存;二是府际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的联合与抗衡;三是议题网络行动主体间互动不足、话语权较弱且内部分化情况明显。为此,在政策网络的视角下,本着公平的价值取向,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破解:一是调整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之间的权责分配;二是打开封闭的政策网络,加强各政策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三是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体系,强化议题网络政策行动者的话语权等,以促进异地高考政策的顺利执行,最终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异地高考 教育政策执行 政策网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亟待治理改善的地区之一,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加快在京津冀地区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京津冀地区煤改气电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但存在过分依赖财政补贴、天然气供应缺口大、政策执行操之过急、农村地区存在设备安全隐患等问题。对此,应科学规划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完善的中央财政补贴机制;多项措施并行提高供气保障能力;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农村地区煤改气电建设全过程监管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启动"智慧环保"建设,提升空气质量监管能力。
关键词:
京津冀 煤改气电政策 大气污染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鹏超 陈卫强 朱玉春
基于全国东、中、西部5省197个村庄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以“河长制APP”使用为例,分析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显著成立,表明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具有稳健的“赋能”效应;相较于河长制设立时间早、公众表达型参与、东部地区的村级河长而言,技术嵌入对河长制设立时间晚、公众浏览型参与、西部地区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嵌入可以通过增强纵向层级间的监管力度、提升纵横层级间的信息流转、促进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3种中介渠道影响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
关键词:
技术嵌入 河长制 村级河长 政策执行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鹏超 陈卫强 朱玉春
基于全国东、中、西部5省197个村庄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以“河长制APP”使用为例,分析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显著成立,表明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具有稳健的“赋能”效应;相较于河长制设立时间早、公众表达型参与、东部地区的村级河长而言,技术嵌入对河长制设立时间晚、公众浏览型参与、西部地区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嵌入可以通过增强纵向层级间的监管力度、提升纵横层级间的信息流转、促进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3种中介渠道影响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
关键词:
技术嵌入 河长制 村级河长 政策执行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海平 张小莉
本文运用政治系统理论,采用爬虫技术获取2021年7月24日至2024年3月31日之间半官方的“人民网留言板”及非官方的“知乎”两类网络平台有关“双减”政策的网络舆情数据,展开“双减”政策执行中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客观描述大众对“双减”政策的情感态度倾向,分析得出“双减”政策执行中“双减”政治共同体关注的主要议题,全面理解不同利益群体对“双减”政策的真实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陈满满
本文选取2003—2015年中国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新闻报道次数转折点来衡量"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实施节点,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分析"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实施前后空气质量、能源效率和居民能源消费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对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减少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影响显著;"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不显著;"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对居民人工煤气、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人工煤气、天然气家庭供气总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影响不显著。"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应避免一刀切式执法,根据各地能源禀赋结构和消费结构特征,循序渐进推进禁煤区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白杨 代显华 汤永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乡村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关注政府行为的决策者作用转向强调执行者在政策执行中的适应性,再到关注执行者参与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四川省县域内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发现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作为有自身优势潜能的能动者,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形成乡村教育政策协同育人机制,激发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宣传的积极性、多层次协商规划乡村教育振兴活动、乡村需求与乡村教育政策实施协调搭配、扩大乡村教育政策实施效力,使乡村教育振兴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进一步突破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展望未来,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能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立足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付昌奎 邬志辉
教育扶贫独特价值日益得到正视,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政策效益却不相匹配。通过借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对教育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政策目标分歧与偏离、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执行角色模糊与冲突、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共存,加上变量要素的连锁效应,共同形塑了执行偏差,限制了执行效益。偏差矫正的突破点在于,横向上整合职能部门权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纵向上降低层级传递信息耗损、增进基层行政程序意识,同时解除执行人员思维枷锁、强化贫困人口教育意愿和改善教育扶贫微观环境。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系统模型 执行偏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美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开放环境下,政府只有及时、完整地发布信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才能构建真正的开放型政府。作为开放政府建设的一部分,英国政府较早地开展了开放数据运动,并致力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参与性、协作度。英国开放数据实施战略主要包括修订法律法规、完善管理结构、引入新型许可方式、加强政策认可度、提高开放数据进展透明度。我国政府应在借鉴英国开放数据实施战略的同时,加强信息的开放、共享。
关键词:
开放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英国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吴琼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审计为保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2021年政府乡村振兴审计的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审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提出改善路径,以此让审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策落实 政策审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万君 姚娟娟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正从“送文化”向“种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优化。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支持不足与人才短缺、政策的执行效率有待提升、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仍不高。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效果需要加强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明确权责关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健全政策执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公共文化 政策演变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泉民 李怡
信任是人际间走向合作的基础。小农进入市场途径不是取消小农家庭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是农民农场一体化,农民农场一体化的最主要形式是合作制。中国社会关系取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并带有"圈子主义精神"的"熟人信任"。这种以亲缘和拟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是中国农民走向合作的行动逻辑,促使个体农民在面临市场挑战时合作行为发生及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发展,但同时也内在规定了合作对象及范围的"规模界限",最终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向更大规模、更大地域空间的拓展。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需要以契约、产权等现代制度为基础的"普遍信任"来做支柱,而不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个人信用"来维系。
关键词:
关系网络 信任 合作经济组织 社会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