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4)
- 2023(12555)
- 2022(10909)
- 2021(10109)
- 2020(8472)
- 2019(19331)
- 2018(19190)
- 2017(36843)
- 2016(20262)
- 2015(23184)
- 2014(23879)
- 2013(23922)
- 2012(22690)
- 2011(20901)
- 2010(21537)
- 2009(20261)
- 2008(20192)
- 2007(18768)
- 2006(17051)
- 2005(15534)
- 学科
- 济(109125)
- 经济(109025)
- 业(58386)
- 管理(53017)
- 农(51260)
- 方法(37379)
- 企(36900)
- 企业(36900)
- 农业(33933)
- 数学(32907)
- 数学方法(32542)
- 地方(27141)
- 中国(26115)
- 业经(25550)
- 财(22948)
- 学(20613)
- 制(19872)
- 贸(16305)
- 贸易(16294)
- 易(15700)
- 发(15504)
- 地方经济(14658)
- 银(14596)
- 银行(14567)
- 行(13926)
- 体(13841)
- 融(13799)
- 金融(13797)
- 策(13324)
- 环境(13182)
- 机构
- 学院(307089)
- 大学(302100)
- 济(135230)
- 经济(132274)
- 管理(112761)
- 研究(108396)
- 理学(95283)
- 理学院(94163)
- 管理学(92527)
- 管理学院(91960)
- 中国(84718)
- 农(67900)
- 科学(65043)
- 京(63749)
- 财(61026)
- 所(56924)
- 农业(51873)
- 研究所(50764)
- 中心(50706)
- 江(50691)
- 业大(48505)
- 财经(46781)
- 经(41962)
- 经济学(41436)
- 范(41139)
- 师范(40810)
- 北京(40425)
- 州(39724)
- 省(37201)
- 经济学院(37122)
- 基金
- 项目(188455)
- 科学(146304)
- 研究(141703)
- 基金(133522)
- 家(115198)
- 国家(114077)
- 科学基金(95982)
- 社会(90050)
- 社会科(84727)
- 社会科学(84701)
- 省(75549)
- 基金项目(70685)
- 教育(63613)
- 划(61592)
- 编号(60056)
- 自然(58461)
- 自然科(56986)
- 自然科学(56969)
- 自然科学基金(55918)
- 资助(54382)
- 成果(49871)
- 发(43317)
- 重点(42385)
- 部(41708)
- 课题(41461)
- 创(37989)
- 农(37012)
- 国家社会(36713)
- 性(36347)
- 发展(35543)
- 期刊
- 济(169474)
- 经济(169474)
- 研究(95526)
- 农(70572)
- 中国(66231)
- 财(48141)
- 学报(47347)
- 农业(47224)
- 科学(43848)
- 管理(38330)
- 大学(36157)
- 学学(34259)
- 融(32814)
- 金融(32814)
- 业经(31137)
- 教育(31019)
- 技术(27472)
- 经济研究(25024)
- 财经(23947)
- 问题(23332)
- 业(22694)
- 经(20777)
- 世界(17357)
- 技术经济(17128)
- 版(17018)
- 农村(16438)
- 村(16438)
- 经济问题(16000)
- 农业经济(15873)
- 贸(15592)
共检索到48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桂英
“三农”问题使得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乡村公共经济在公共产品供给职能上的缺位以及乡镇财政自身的问题致使乡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并直接引发或间接加剧了“三农”问题,因此,解决乡村公共经济问题是化解“三农”问题最重要的突破口。其基本思路:(1)增强外援:包括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促进城市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全方位的对农村进行反哺;(2)挖掘内源:包括建立代表乡村民众利益诉求的乡村社区财务,通过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等加强乡村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3)完善乡村社会组织体系:包括乡村政权组织的重构,乡村市场组织体系的完善和农民自组织的建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珍堂
"三农"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收入低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打造原生态"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佳径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改进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村城镇化;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增加农业产出,有利于农产品的就地销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三农”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禾 宗成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的互动耦合成为重要议题。本质上讲,两者是基层发展与治理的关系,都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两者的耦合前提是,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具社会属性、现代属性、高效属性,并充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两者的耦合机理是介于目标与导向、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等要素产生的耦合互动性。两者的耦合目标是,促进两者在经济目标上的提质增效,社会目标上的主体参与,文化目标上的文明有序。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现代化乡村治理的互动耦合关系,为打造现代化乡村发展体系赓续力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华章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规划又衍生出一个新的表征点"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它对应着"农村、农业、农民",让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三农"问题更加具体和细致,一方面揭示出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障碍,一方面对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规划提出落实路径与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普惠金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苏建兰 李娅
文章基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对农村"一懂两爱"人才的要求,阐明农林高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而选取了21家开设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林业、农业和非农林院校为样本,依据其培养计划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现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况与存在的不足,提出应科学合理设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的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加强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培养,构建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反馈与调整机制,及时把国家大政方针与专业培养有机结合,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现代农业具有显著的科技进步主导性、要素投入集约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的特征。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融合,乡村旅游从技术进步、需求数量及结构变化、供给结构变化三个方面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后从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和推广力度,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现代农业 作用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怡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盈洲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都将乡村旅游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当前,很多学者提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本文中,笔者从国外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乡村旅游模式入手,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而构建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运行模式的有效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俞幸灵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现行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重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统一城乡税制、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公共产品 供给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组织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手段直接或间接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更讲策略,更加隐蔽、间接而已。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关键词:
取消农业税 乡村关系 村民自治 村庄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鹏 张博听
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政府为主体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呈现乏力状态下,文章试图从有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组织入手,探究宗族关系能否对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起到改善作用。文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比不同类型的乡村,梳理出宗族关系对乡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作用过程,发现宗族关系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对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已超过50%。在城镇化迅速推进过程中,中国传统城乡关系、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甚至文化传统都处于不断解析与重构之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的宏观背景下,传统乡村发展面临着人口流失、环境恶化、文化传承瓦解、乡村传统风貌逐渐丧失等诸多危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城乡统筹的新背景之下明确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