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0)
- 2023(12396)
- 2022(10507)
- 2021(9909)
- 2020(8458)
- 2019(19635)
- 2018(19572)
- 2017(38307)
- 2016(20294)
- 2015(22678)
- 2014(22735)
- 2013(22448)
- 2012(20731)
- 2011(18601)
- 2010(18502)
- 2009(17226)
- 2008(16966)
- 2007(15354)
- 2006(12971)
- 2005(10983)
- 学科
- 济(87301)
- 经济(87121)
- 业(58398)
- 管理(56927)
- 企(45628)
- 企业(45628)
- 方法(43376)
- 数学(37976)
- 数学方法(37544)
- 农(33583)
- 财(25149)
- 中国(22710)
- 农业(22257)
- 业经(21318)
- 制(16739)
- 地方(16561)
- 学(15595)
- 务(15168)
- 财务(15123)
- 财务管理(15087)
- 企业财务(14396)
- 贸(14115)
- 贸易(14111)
- 易(13722)
- 和(13481)
- 理论(13455)
- 融(12456)
- 金融(12452)
- 银(12433)
- 银行(12410)
- 机构
- 学院(287437)
- 大学(286139)
- 济(120604)
- 经济(118124)
- 管理(114956)
- 理学(100121)
- 理学院(99115)
- 管理学(97406)
- 管理学院(96857)
- 研究(90289)
- 中国(68749)
- 京(57682)
- 财(55843)
- 科学(53936)
- 农(50058)
- 财经(44759)
- 中心(44111)
- 所(43793)
- 业大(42704)
- 江(42165)
- 经(40722)
- 研究所(39715)
- 农业(38202)
- 经济学(37897)
- 范(36879)
- 师范(36534)
- 北京(35320)
- 经济学院(34403)
- 财经大学(33323)
- 州(33188)
- 基金
- 项目(196140)
- 科学(155571)
- 研究(144546)
- 基金(144364)
- 家(124224)
- 国家(123127)
- 科学基金(107032)
- 社会(95228)
- 社会科(89283)
- 社会科学(89255)
- 省(76852)
- 基金项目(76831)
- 自然(67853)
- 教育(66604)
- 自然科(66307)
- 自然科学(66289)
- 自然科学基金(65106)
- 划(63831)
- 编号(59280)
- 资助(58458)
- 成果(47802)
- 部(44347)
- 重点(43528)
- 发(41962)
- 创(40697)
- 国家社会(39461)
- 课题(39436)
- 教育部(38577)
- 科研(38042)
- 创新(37937)
- 期刊
- 济(130010)
- 经济(130010)
- 研究(78508)
- 中国(51698)
- 农(50236)
- 财(44939)
- 学报(43021)
- 科学(40035)
- 管理(38233)
- 大学(33781)
- 农业(33481)
- 学学(32110)
- 教育(26171)
- 融(26108)
- 金融(26108)
- 技术(24824)
- 业经(24110)
- 财经(22428)
- 经济研究(20146)
- 经(19200)
- 问题(17712)
- 业(15506)
- 版(15030)
- 统计(14594)
- 技术经济(14107)
- 图书(13853)
- 理论(13330)
- 策(12999)
- 商业(12836)
- 财会(12289)
共检索到409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名姿 韩伟 陈东平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四川L村修路案例的分析表明:农村公共品的高效供给关键在于尊重社会资本,而权利与义务对应、明晰各户责任、避免人为因素影响、遵守社区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而第三方作为项目的授权者、协调者和培训指导者对撬动社会资本起着关键的杠杆作用。改变原有农村公共品自上而下的低效供给,有必要借鉴L村修路案例选择恰当的第三方、对社区充分授权和尊重社区规范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品供给 社会资本 第三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全国10省17村494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村社区公共品提供中社会资本、村庄特征对于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参与程度和社会资本的因子,并进行OLS及稳健性回归,结论发现农户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在乡村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程度具有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农户的"公共意识"、"政治意识"、"社团互助"、"社区认同"、"社区信任"等因子。村庄特征对于农户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行为也产生显著影响,村庄的流动性提高会降低农户的参与程度,但是村庄的封闭性和合作化程度提高会提高农户的参与程度。同时,公共品提供中对于农户的号召会对农户的参与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设中召开村民大会能显著提高农户的参与...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社会资本 农户参与 乡村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张永霞 耿殿明
本文基于乡村社会资本的内涵,在对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意愿的机制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646份村民样本的调查问卷及数据,对乡村社会资本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意愿的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为此,为了弥补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更好发挥乡村社会资本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社会资本 公共产品 自主供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春霞 郭鸿鹏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的810户农户数据,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和村域社会资本进行了测度,接着采用分层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参与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关于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总体意愿水平约为79%,且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合作供给意愿相应增强。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意愿的差异中有19.2%来自村庄间社区环境的差异。随机截距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合作参与的认知、农户社会信任、农户社会网络、村庄经济、"搭便车"现象、村域社会资本是影响不同收入组农户合作供给意愿的共同因素,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收入组中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汪杰贵 周生春
克服我国现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缺陷,构建全新的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组织供给制度尤为必要。重构乡村社会资本,超越农民集体行动困境,形成农民自主组织,克服农民自主供给农村公共服务困境,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组织供给制度的前提。探索乡村社会资本重构途径则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组织供给制度的必由之路。重构乡村社会资本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挥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资本重构中的间接作用;二是推动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三是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望超凡
资源下乡背景下,部分农民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不合作行为是阻碍村级公共品得到充分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在。实地研究发现,项目落地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造成破坏,形成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落地成本",农民不愿承担这一成本是其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源。广西星村的经验表明,通过转变资源下乡形式、调整基层治理单元并强化规则供给,可以建立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村社包干"模式。该模式能够重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并激活基层民主,从而有效激发农民承担"落地成本"的意识与意愿,实现对农民不合作行为的有效治理。"村社包干"模式的提出为资源下乡背景下的村级公共品供给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义方
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通过静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过程中,会根据对方的选择确定自己的供给决策,从而可以得到小于帕累托最优解的纳什均衡解。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社会资本 静态博弈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代芝静 曾起艳 潘伟光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利用18个省市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在区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产品时,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的农户比例依次为70.4%、65.5%和64.9%,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参与意愿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和心理认知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庄特征和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是影响农户选择参与哪一种类型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要重视政策引导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参与供给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建设农户不同维度社会资本,根据村庄发展程度与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次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樊凡 赵浴卉
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视野并从基层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广大农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新道路。其中,“革命性动员”是起点,“政治性统合”是关键。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先后经过主体奠基、制度赋值、改革创新等重要阶段,当前正处于加强与改进、健全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其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革命性动员”来鼓励农民当家作主,不仅奠定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主体方面的基本前提,还探索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不同实现形式;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不仅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还对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进行了曲折的探索;其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仅以村民自治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和发展,还通过放权和让利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路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而且在破解大国“三农”难题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完善“政治性统合”的方式、充分释放“政治性统合”的效能,不仅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成熟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治理共同体 动员 统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兆雄
村小是学校分层最底层的单位,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最薄弱的"神经末梢"。曾经一段时间,人们根据眼前村小学生逐渐减少的现象判断,学生转移到乡镇、城市是未来乡村学生求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1年到2012年,在"撤点并校"整合优势资源的过程中,全国乡村小学锐减30多万所,平均每天约有68所村小消失。表面看来,村小被撤并是因为学生减少,学校难以为继。确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村民进城务工或安居,于是将子女送到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价值追求 小学生 撤点并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梁梁 李世强
乡村善治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与资源输入,还依赖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基于社会资本的崭新视角为探索乡村善治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乡村治理演化轨迹和现实困境的深入诠释,为因地制宜引导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别论述了社会资本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协同互动关联,旨在揭示社会资本与乡村善治的内在逻辑联系。聚焦社会资本,为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提升乡村治理绩效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会资本 逻辑关联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鹏 张博听
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政府为主体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呈现乏力状态下,文章试图从有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组织入手,探究宗族关系能否对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起到改善作用。文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比不同类型的乡村,梳理出宗族关系对乡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作用过程,发现宗族关系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对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曹原
撬动社会资本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在于“撬动”,核心在于“赋能”,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日本乡村产业振兴基金通过设置双层架构、政府资金充当安全网、属地化设置子基金等手段,实现了对社会资本的“撬动”;通过约束投资领域、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助力产业内生发展,实现了对乡村产业的“赋能”;借助股权投资和市场化运行,实现了社会资本和乡村产业的“利益联结”。为了破解城乡二元阻隔、金融基础设施滞后、利益联结尚不健全以及“使命漂移”“精英俘获”普遍等现实困境,我国应实现“撬动资本”和“赋能产业”有效衔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统一、“强势资本”与“弱势农民”利益联结、“重点领域”与“普惠金融”点面结合以及“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统筹强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文章把社会资本和承载它的社会实体(诸如关系网络、社团)区别开来,将其定义为一种深藏于人类意识之中的观念性资源,由信任、合作、互惠、利他和宽容等观念要素构成,对拥有它的个体、群体乃至国家具有积极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社会资本影响政治生活的作用机制,并以中国10省市的20个乡镇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条件下社会资本对政治领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乡村社会资本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政府治理水平、政治信任、现代民主价值观、官民关系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公民社会、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作者主张,社会资本有利于乡村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公推直选"等民主试验如果在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韩鹏云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关键词:
乡村秩序 公共品供给 变迁 路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从学术纠纷案看司法的“学术尊重”——基于话语分析的方法
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合作经济——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社会资本之于农村金融的有效性分析
社会资本影响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吗?——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
新加坡“尊重”价值观教育研究——基于小学《好品德好公民》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社会资本对关系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视角
乡村UP主流量变现的社会资本逻辑与数字社会资本——基于对4位乡村UP主的案例考察
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基于北京市58个涉农投资主体和115个村庄的调查
嵌入社会资本的乡村社会治理运转:以陕南乡村社区为例
农民工乡村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进城社会资本的缺失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