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5)
- 2023(9054)
- 2022(7104)
- 2021(6615)
- 2020(5263)
- 2019(11483)
- 2018(11354)
- 2017(21141)
- 2016(11788)
- 2015(12944)
- 2014(13386)
- 2013(12676)
- 2012(11947)
- 2011(10743)
- 2010(10988)
- 2009(10130)
- 2008(10146)
- 2007(9563)
- 2006(8249)
- 2005(7132)
- 学科
- 济(42469)
- 经济(42402)
- 业(33238)
- 管理(29425)
- 农(26399)
- 企(23553)
- 企业(23553)
- 农业(17811)
- 方法(15476)
- 业经(15006)
- 中国(14378)
- 制(13144)
- 财(13090)
- 数学(11836)
- 数学方法(11668)
- 学(11407)
- 体(10207)
- 地方(10206)
- 理论(9501)
- 银(8749)
- 银行(8725)
- 行(8422)
- 融(8252)
- 金融(8245)
- 教育(8205)
- 农业经济(7825)
- 发(7774)
- 策(7539)
- 体制(7214)
- 和(6932)
- 机构
- 学院(167479)
- 大学(163483)
- 济(60122)
- 研究(59379)
- 经济(58459)
- 管理(57820)
- 理学(49186)
- 理学院(48547)
- 管理学(47542)
- 管理学院(47212)
- 中国(43674)
- 农(37522)
- 科学(37507)
- 京(34616)
- 财(30740)
- 所(30250)
- 农业(28346)
- 研究所(27543)
- 中心(27461)
- 业大(27444)
- 江(27084)
- 范(24522)
- 师范(24227)
- 财经(23638)
- 州(21833)
- 经(21412)
- 院(21380)
- 省(21190)
- 北京(21148)
- 技术(19879)
- 基金
- 项目(112594)
- 科学(87483)
- 研究(84212)
- 基金(79066)
- 家(69952)
- 国家(69210)
- 科学基金(57696)
- 社会(53262)
- 社会科(49936)
- 社会科学(49920)
- 省(46413)
- 基金项目(41288)
- 教育(38817)
- 划(38426)
- 编号(35353)
- 自然(35292)
- 自然科(34469)
- 自然科学(34454)
- 自然科学基金(33837)
- 资助(31003)
- 成果(30552)
- 重点(25813)
- 课题(25775)
- 发(24839)
- 部(24184)
- 性(23563)
- 创(23305)
- 国家社会(21787)
- 创新(21596)
- 年(21127)
共检索到25612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晶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而乡村生态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短板,基于此,有必要深化乡村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新体系不仅是基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等现实逻辑,其实践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石,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治理理论、西方乡村生态治理理论中优秀成分的承继与发展,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政策体系设计滞后等困境。基于此,必须实施靶向精准的路径,破解这些问题:一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政策支撑新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共识凝聚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组织振兴新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俊 徐祖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工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内在需要。桂西南壮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多维耦合空间,表征出"文化空间""空间表征""象征秩序"三个维度的空间生产特性。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中,乡村治理中的个体实践能动性、内在价值动能性和社会互动礼俗性,诠释出了地方传统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重塑效能。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传统文化 文化重塑 现代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超 刘明
基于陕西D村的个案研究表明: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庙事、社火、红白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村庄集体认同和行动能力,凝聚村庄社会资本,充实村庄治理资源,而且能构建乡村精英生产机制,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结构优化。D村传统文化活动及其治理功能具有以下重要启示:乡村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当地的社会结构;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民间组织和本土人才保障;现代乡村文化的培育必须根植于当地历史文化传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江涛 俞启定
构建和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战略决策。学制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呈现形式,也曾经历百余年的演变。职业教育体系中目前存在着中高职衔接不顺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缺乏沟通、职业培训功能发挥有待增强等根本问题。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011)》,构建一个开放、融通、多元,"纵向上不同层次教育相互衔接,横向上不同类别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凤姣 洪芳林 贾楠
[目的 /意义]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二维层级体系,指引以标准化增强城乡文化均衡可及建设的治理实践。[方法 /过程]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推荐标准,在内容框架上围绕农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原则要求、基本内容、管理运维、评价改进提供规范指向,为均衡可及发展政策锚点下的多元实践样态探索提供支持。不同省市形成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非遗乡村”文化治理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多元实践模式发展。[结果 /结论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形成以国家标准为经、地方标准为纬的标准体系框架。现有标准体系尚缺乏乡村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指标、缺失乡村文化参与的多元共治规范和缺少乡村文化场景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公共部门应从全域治理标准体系、专项治理标准内容、数字治理标准进路和场景治理标准向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标准体系 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民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学术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不同的命运:由被批判、排斥与边缘化,到被重新认识与评价,进而成为教育学术民族化的思想之源,再到创造性的转化为现实教育变革的资源。当代教育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反映了教育学术现代性诉求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由"自弃"走向"自尊"、"自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教育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云帆 谢朝阳
农村社会创新治理研究需要理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新内生程序,追溯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共同点和地方差异。本研究基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变化、供需关系变化和可行性,指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存在——失序现实与治理困境、内生性秩序和行政嵌入性秩序之间矛盾、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的不平衡等问题。为此,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农村自主治理的创新实践、自上而下的国家动员治理的示范实践和横向联动的协同复合治理的多维实践,来构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其镁 常江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仍处于一个由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时期,传统乡土社会的信用思想与现代信用理念并非完全割裂和冲突,而是具有向现代信用理念转型的社会、组织和道德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引领乡村信用文化建设;以村落组织为辅助,建立农村信用共同体;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现代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以基层党建、村落组织、乡风建设作为传统信用观现代性转换的路径,更好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信用思想 现代性转换 路径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耦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国河 朱彤瑶
文章首先建立中国乡村韧性评价初选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冗余度检验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乡村韧性评价最终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不同赋权法构建乡村韧性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组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乡村韧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乡村韧性内涵构建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目标具有一致性;由不同赋权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组合赋权法优于其他赋权方法;各省份乡村韧性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乡村韧性 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冬梅
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内嵌于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是乡村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征程中的接续奋斗,两者在指导思想和领导主体上相统一,工作主体、内容和服务对象相互耦合,工作机制联动、方式互补。要想促进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耦合协同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完善工作机制衔接,并做好政策接续,健全协同推进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脱贫攻坚 耦合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乐平 肖美娟 苏颖
日本的乡村旅游对国内外游客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带动了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地方文化认同,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再创造。不过,一些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并使传统文化发生了异化。
关键词:
日本 乡村旅游 传统文化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军 宁清平
商品交易作为补救物品自然区隔、生产社会分工的产物,自古及今就是以人有补己无,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基本手段,是繁荣经济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乡村商品交易必将成为助推乡村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乡村正处于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传统文化仍然在深刻影响着乡村商品交易的各个方面,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构建适宜的乡村商品交易体系,应当发挥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生活契合的合理成分,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继承与扬弃中构建新型农村文化。
关键词:
乡村 商品交易 传统文化 评判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现代乡村治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与传统乡村治理相比,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独特的产权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具有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产权与治权高度统一、农村基层赋权扩能、依靠法治定纷止争等典型特征。近些年来,一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治理的末梢延伸下沉,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到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权利保障法治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从组织建设、优化治理、公共事务准入、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新秩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