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9)
2023(8157)
2022(6603)
2021(6195)
2020(4937)
2019(11202)
2018(10710)
2017(19943)
2016(10980)
2015(12129)
2014(12070)
2013(11872)
2012(11060)
2011(10214)
2010(10702)
2009(10018)
2008(9852)
2007(8977)
2006(8358)
2005(7175)
作者
(31175)
(26165)
(25920)
(25096)
(16717)
(12356)
(11722)
(9981)
(9949)
(9447)
(8798)
(8748)
(8445)
(8375)
(8200)
(7953)
(7653)
(7528)
(7507)
(7473)
(6736)
(6455)
(6355)
(6083)
(6010)
(5937)
(5765)
(5740)
(5258)
(5224)
学科
(42383)
经济(42343)
(33001)
管理(30235)
(27237)
(22284)
企业(22284)
农业(17948)
中国(14606)
方法(13965)
(13591)
业经(12859)
数学(12592)
数学方法(12323)
(10878)
(10815)
地方(10710)
及其(8371)
(8322)
(8293)
银行(8285)
(8008)
(7741)
(7726)
金融(7726)
农业经济(7712)
政策(7656)
理论(7536)
(7232)
方针(7188)
机构
学院(157123)
大学(152134)
(64144)
经济(62488)
管理(58871)
研究(54511)
理学(49858)
理学院(49315)
管理学(48325)
管理学院(48015)
中国(43787)
(32436)
科学(31812)
(31229)
(29814)
(26845)
中心(26126)
(25669)
财经(24215)
研究所(24034)
业大(22157)
(21921)
(21873)
农业(21830)
师范(21709)
(20026)
北京(19762)
(19706)
经济学(19112)
(18399)
基金
项目(100772)
科学(80127)
研究(77290)
基金(72417)
(62156)
国家(61528)
科学基金(52953)
社会(49269)
社会科(46309)
社会科学(46302)
(40277)
基金项目(37353)
教育(35743)
(33420)
编号(32847)
自然(32774)
自然科(31974)
自然科学(31970)
自然科学基金(31403)
资助(29767)
成果(27816)
课题(23470)
(22908)
重点(22792)
(22138)
(20655)
(20561)
国家社会(19897)
(19292)
(19233)
期刊
(80832)
经济(80832)
研究(49236)
中国(36486)
(33923)
(23405)
科学(22154)
农业(21922)
学报(21646)
管理(20952)
(20431)
金融(20431)
教育(20035)
大学(18017)
学学(16977)
业经(16328)
技术(13656)
经济研究(11687)
财经(11592)
问题(10131)
(9919)
农业经济(9388)
农村(9321)
(9321)
(8669)
(8593)
资源(8105)
(7334)
现代(7287)
经济问题(7163)
共检索到247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贺  马丽娟  
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力资本出现积累迟滞、增量流失、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多重困境,乡村振兴面临较大的人力资本缺口。推动城市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是化解农村人力资本缺口的重要路径。对此,需要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完善畅通人力资本回流的体制机制,构建贯通人力资本流向农村的全域、全流程政策框架体系,探索推动人力资本流向农村的最优路径,确保人力资本“流得进、有业成、留得住、能沉淀”,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从“外生”向“内生”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柚洁  贾朝丰  
本文利用2021年大学生“三下乡”对乡村振兴的调研数据研究乡村人才人格特征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顺同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总体上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顺同性人格特征的影响远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外向性人格特征的总体影响也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顺同性的影响下降,外向性的影响上升,神经质与开放性人格特征分别在75%分位数点和25%分位数点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负影响,严谨性人格特征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对不同职业和性别的乡村人才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外向性人格特征对男性和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乡村人才更重要,而顺同性人格特征对从事非农业相关工作和女性乡村人才的收入影响更大。因此,国家在义务教育中应更重视农村学生人格特征的提前干预,重视农村居民人格特征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乡村综合人力资本素质,从而带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增阳   杜亚楠   杜猛  
文章基于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采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影响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乡村振兴,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调节作用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同而有差异;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对外开放跨过门槛值9.386后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减弱。因此,得出应分类施策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营造创新环境、处理好农产品外贸出口和内销管理的关系等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路径明确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实用人才、现代农民、大学生村官、科研杰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来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旭晖  
在世界金融风暴影响下,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农村人力资本的回流。通过构建行为动机模型,从自身驱动力、推动力、拉动力,以及增强力角度出发,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回流动的动力机制,以期为政府把握其动力来源提供解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帆   曹阳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农村居民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将植根于社会整体收益的显著改善,而乡村振兴作为聚合多元要素力量而创新实施、加速发展的手段,为聚合多元要素和分散力量提供了有利渠道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就应强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与组织功能,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础上实现受益面扩展,以及完善乡村振兴共同体的治理机制,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为加强共同体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应采取“量”“质”政策、优化要素配置、拓展就业领域、强化职业培训、加大科技投入,使返乡回流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海金  焦方杨  
立足于重新审视人的要素在乡村发展和振兴中的价值和功能,将乡村人才振兴所蕴含的政策议题、实践课题和理论命题贯通起来,提出"人力资本-城乡融合-农民主体性"三维分析框架和"能力-权利-动力"三重机制要素。从历史脉络、现实样态、逻辑机理层面,对乡村人才振兴这一复杂论题进行多维透视与剖析,并从三个层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创新策略和推进路向,即基于乡村振兴总要求提升乡村人才能力,基于城乡融合新趋向保障乡村人才权利,基于农民主位和乡村价值激发乡村人才动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海金  焦方杨  
立足于重新审视人的要素在乡村发展和振兴中的价值和功能,将乡村人才振兴所蕴含的政策议题、实践课题和理论命题贯通起来,提出"人力资本-城乡融合-农民主体性"三维分析框架和"能力-权利-动力"三重机制要素。从历史脉络、现实样态、逻辑机理层面,对乡村人才振兴这一复杂论题进行多维透视与剖析,并从三个层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创新策略和推进路向,即基于乡村振兴总要求提升乡村人才能力,基于城乡融合新趋向保障乡村人才权利,基于农民主位和乡村价值激发乡村人才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何茜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造农村人力资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环节。为此,政府应该充分保障农村人力资本改造的战略性投入、实施激励现代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科技政策、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针对性地促进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改造、依托合作社文化建设加快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逐步激励社会创新和地区特色,最终公平传递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农民,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云生   宋尚昊   张晴   于海波  
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及增长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背景下,离不开国家对于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视与投入。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值面临着存量流失、结构不合理及投资效率低等发展困境。城乡二元结构、产业发展不均衡、组织环境落后等因素是带来此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新时期,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需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组织环境,改革农村教育培训体制,确保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及增值,发挥好人力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关键作用,保障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翔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战略中,离不开人才振兴。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乡村人才资源缺乏的矛盾性问题,通过加强和完善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宣传引导、注重农村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等策略解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工的回流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然而,面临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回流农民工能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时代背景、意义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需多方努力:建立回流农民工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备且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明霞  
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可为。当前职业教育在助推乡村人才成长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层面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践中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针对乡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提供的课程资源不优,采用的培养模式不活,构建的培养体系不全。为此,聚焦乡村需求,精准乡村人才供给;优化课程资源,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生为本;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发展渠道;健全乡村人才激励制度,提升社会认可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