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7)
- 2023(8642)
- 2022(7099)
- 2021(6520)
- 2020(5237)
- 2019(11668)
- 2018(11424)
- 2017(22117)
- 2016(11783)
- 2015(12954)
- 2014(12660)
- 2013(12838)
- 2012(12036)
- 2011(11219)
- 2010(11175)
- 2009(10799)
- 2008(10526)
- 2007(9579)
- 2006(8713)
- 2005(7293)
- 学科
- 济(49550)
- 经济(49480)
- 业(34767)
- 管理(30949)
- 农(30119)
- 企(20843)
- 企业(20843)
- 方法(20321)
- 农业(19752)
- 数学(18806)
- 数学方法(18717)
- 中国(18182)
- 业经(14313)
- 财(12971)
- 制(12877)
- 贸(11279)
- 贸易(11274)
- 易(11065)
- 银(9940)
- 银行(9907)
- 行(9546)
- 地方(9261)
- 学(9126)
- 发(8929)
- 融(8306)
- 金融(8306)
- 人口(8084)
- 农业经济(7754)
- 收入(7730)
- 体(7631)
- 机构
- 学院(181889)
- 大学(180637)
- 济(78247)
- 经济(76746)
- 管理(68611)
- 研究(63244)
- 理学(59805)
- 理学院(59166)
- 管理学(58302)
- 管理学院(57989)
- 中国(49018)
- 农(44030)
- 科学(38521)
- 京(37151)
- 财(35914)
- 农业(33827)
- 所(32675)
- 业大(32262)
- 研究所(29722)
- 中心(29011)
- 财经(28849)
- 经(26243)
- 江(26075)
- 经济学(24425)
- 北京(23113)
- 范(22512)
- 经济学院(22445)
- 师范(22185)
- 农业大学(22160)
- 院(21491)
- 基金
- 项目(121534)
- 科学(94905)
- 基金(89460)
- 研究(85715)
- 家(80027)
- 国家(79255)
- 科学基金(66016)
- 社会(57956)
- 社会科(54686)
- 社会科学(54674)
- 基金项目(48203)
- 省(46964)
- 自然(41581)
- 自然科(40566)
- 自然科学(40549)
- 自然科学基金(39845)
- 划(39768)
- 教育(37131)
- 资助(34581)
- 编号(33947)
- 部(27079)
- 重点(27022)
- 发(26998)
- 成果(26886)
- 创(24952)
- 农(24734)
- 国家社会(24725)
- 创新(23380)
- 科研(23271)
- 计划(22651)
共检索到263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隆玲 武拉平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
乡村人口变迁 粮食安全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世夫 王雅鹏
在我国粮食安全政策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趋向强制性变迁和以调整利益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的渐进性变迁中,粮食安全政策变迁所面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凸现;坚持粮食生产与流通市场化路径、强化粮食生产资源与环境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完善粮食安全的政策与法制建设和粮食安全机制建设、节约粮食安全成本,是深化我国农业多重转型中粮食安全政策变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政策变迁 路径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谁来种地”和“谁来振兴乡村”的问题,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因势利导推动返乡入乡创业浪潮,夯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人才支撑强起来。二是以繁荣的产业生态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培育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三是在县域内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健全城乡之间市场双向开放和要素对流的体制机制。四是统筹好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重,对乡村的水、土、气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守住生态底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雷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受经济拉力影响,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人口流失现象严重,这个现象在边境地区尤为明显,然而,边境地区的人口安全对维护边疆安全、巩固国防、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为例,研究阐释了影响中蒙边境地区人口现状、流失因素及公安边防部队在边境管理活动中的影响和防范举措,以期为解决中蒙边境及其他边境地区人口流失问题带来借鉴,指导边防部队未来的边境管理活动。
关键词:
人口流失 边境地区 边境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睿
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双轨制,再到市场体制等三个不同治理阶段。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层面,从对粮权结构、利益结构、治粮结构的分析,来探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变迁的内在逻辑,以期对做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一个趋势性的认识。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保障机制 变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基层干部 农民视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怡琳 张皓迪 李理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基层干部 农民视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沈茂英 杨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挂,乡村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城镇。乡村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我国乡村社会的常态,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当下和今后乡村工作之重点。本文认为,乡村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乡村老年人口具有规模大、增长快、以留守老人为主等特点,呈现出较高比例的社会劳动参与率、较低比例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较高比重的高隔代照料负担等特点,生存危机凸显、生存风险加大。为此,应从公共政策和制度上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实现农业发展、社会进步与老年人口养老保障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发展困境 公共政策调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丁彦之
近年来,大量农村流动人口向城镇迁徙,滋生出宅基地大量空置、耕地抛荒等问题,并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基于淮海地区农村的调研数据,总结现状,剖析问题,提出整合现有细碎化土地、复垦抛荒土地以及激活闲置宅基地的对策,以期达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务农收益、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玉君 叶中华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国际上主要粮食出口国且粮食安全指数较高的美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粮食保障政策的变迁,总结其成功经验,探究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启示。研究发现,美国对耕地有着严格的保护制度,通过限制农地非农化和休耕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推进粮食市场化的进程中,美国以粮食保险作为减损手段;美国的粮食补贴顺应了市场规律,以直接补贴为主,减少了市场价格的扭曲。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政策变迁 美国粮食保障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雅雯 肖长江 马晓冬 李鑫
人地关系是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探究乡村人口变化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对调控乡村地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转型解构为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利用方式转型与功能效率转型4个方面,构建一个乡村人口减少影响耕地利用转型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3组假设,并以江苏睢宁县为例用计量模型予以实证。结果表明:(1)乡村人口变化分别通过影响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与利用方式转型而综合作用于功能效率转型;(2)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有正向作用,而空间布局转型进一步对其功能效率转型有促进作用,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空间集聚水平就提升1.352%,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每提高1%,功能效率会相应提高0.136%;(3)乡村人口流失加剧了耕地数量结构转型,进而导致耕地功能效率降低,阻碍功能效率转型,即乡村人口每向外转移1%,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移数量就会增加0.248%,耕地向其他农用地每转移1%,粮食生产效率则下降0.097%;(4)乡村人口减少有利于耕地向现代化利用方式转变,促进耕地利用方式转型,进而提升耕地功能效率,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现代化利用水平就会提升0.488%,耕地利用现代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生产效率提高0.135%。研究阐明了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路径,可为乡村人地关系与乡村转型发展调控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家兴 高喆 滕媛媛 王山海 顾江
探究2008-2016年湖北省各县域乡村地域人口外流的空间特征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湖北省乡村人口外流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研究期内外流比例呈全面上升趋势,人口外流高值区从东部向西部扩展,乡村人口外流比例与其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期内外流目的地为省外的人口比例显著降低,省内流动的比例表现出增高趋势;乡村人口外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利用"推—拉"理论从家庭综合理性角度较好地解释,并根据机制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光军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改革40年来粮食安全经历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几次较大波动,结合当前的供求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粮食总量和结构、主要生产和销售地区、生产和流通环节、国内外市场、市场配置和政府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未来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日益受到结构性问题、区域问题、流通联系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适当及时地干预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回顾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冲 王磊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村人口变动 粮食生产 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基于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粮食体系韧性和数字乡村建设的综合指标体系,实证探究了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提升粮食体系韧性,且乡村数字金融和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对粮食体系韧性的促进效果在较长一个时间序列上都稳健成立。研究还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流通数字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据此,未来应关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协同,并结合流通数字化改造,以进一步放大数字乡村建设对锻铸粮食体系韧性的作用,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