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60)
2023(22013)
2022(18627)
2021(17190)
2020(14227)
2019(32430)
2018(31862)
2017(60014)
2016(32894)
2015(36774)
2014(36510)
2013(35878)
2012(33314)
2011(30098)
2010(30230)
2009(27585)
2008(26598)
2007(23599)
2006(20756)
2005(17882)
作者
(97349)
(81489)
(80667)
(76605)
(51361)
(39079)
(36583)
(31909)
(30845)
(28938)
(27581)
(27546)
(25986)
(25680)
(25039)
(24984)
(24269)
(24003)
(23298)
(23223)
(20436)
(20118)
(19935)
(18587)
(18300)
(18036)
(18020)
(17864)
(16388)
(16081)
学科
(134618)
经济(134481)
管理(88948)
(88490)
(69662)
企业(69662)
方法(58078)
数学(50513)
数学方法(49759)
(43968)
中国(38244)
业经(32306)
地方(31923)
(31705)
(30317)
农业(29215)
(24169)
(23520)
贸易(23501)
(22757)
理论(21436)
技术(21229)
环境(20995)
(20174)
银行(20088)
(20085)
(19417)
金融(19414)
(19269)
(18963)
机构
学院(464171)
大学(462094)
(181634)
管理(177772)
经济(177679)
研究(161279)
理学(154214)
理学院(152365)
管理学(149178)
管理学院(148346)
中国(118994)
科学(103692)
(99011)
(88507)
(82045)
(81285)
业大(75813)
研究所(75206)
中心(73754)
(69524)
农业(68781)
财经(64790)
(63137)
师范(62382)
北京(62143)
(59062)
(58952)
(55998)
经济学(54088)
技术(51278)
基金
项目(323711)
科学(253461)
基金(232784)
研究(230951)
(206404)
国家(204654)
科学基金(174028)
社会(144720)
社会科(136997)
社会科学(136963)
(128593)
基金项目(122928)
自然(114856)
自然科(112186)
自然科学(112156)
自然科学基金(110095)
(108660)
教育(106687)
资助(95606)
编号(93578)
成果(75061)
重点(73819)
(72140)
(69676)
(67106)
课题(65640)
创新(62623)
科研(62256)
计划(60590)
国家社会(59591)
期刊
(200123)
经济(200123)
研究(132144)
中国(94444)
(83503)
学报(82193)
科学(73289)
管理(64376)
大学(61783)
(60074)
学学(58457)
农业(56674)
教育(54830)
技术(41006)
(39538)
金融(39538)
业经(36057)
经济研究(31551)
财经(30456)
(28292)
问题(26292)
(26222)
(24098)
科技(23751)
图书(23100)
业大(22370)
技术经济(21915)
统计(21895)
资源(21208)
商业(20513)
共检索到683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瑞峰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运用聚类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演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并探索其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政府因素、区域因素、创新因素、品牌因素和目标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组态分析得到"平台主导型""全面+均衡发展型""政府+品牌主导型""政府+创新主导型"四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应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实施推动主体培育战略,深挖地区基础资源要素、实施差异化策略,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培育与推广战略,明确农民效用最大化目标、多渠道多途径带动农民增收创业,以有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香品  王星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引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国家治理理论分析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评判等方法识别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运用改进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层次关系和关联机制,构建因素层次递阶结构。研究认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激发农村居民创造性;应提高农村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及强化多主体协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上层建筑;通过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初始因素的识别与因素集的模型构建分析,可以发现:数字素养是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素,数据共享和资本投入为直接因素;治理体系、乡村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主体关联等9类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成为驱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间接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卫利珍  
在信息技术日渐发展成熟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力求通过发挥数字化工具和媒介的作用,促进乡村科技、文化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章简述社区教育与数字乡村的内涵,分析社区教育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培训服务水平、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等,通过社区教育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其综合素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建言献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东俊  
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符合乡村振兴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数字化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进而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实践中,农村高质量发展受到政策环境、信息化水平、治理方式等的影响,为此,需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并完善农村治理方式,从理念、技术和制度等层面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春霞   徐秀玉   邱乐怡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由快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有对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成果大多是基于资源供给或游客需求视角,鲜有从基于经营者视角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展开的探讨。本文基于乡村旅游经营者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广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展开调研,进而探讨其困境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广州市乡村旅游存在开发保护不深、经营管理不力、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完善基本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调动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经营等对策。本研究对推进广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卫国  
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区地理环境、文化传承不同,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应主动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具备高质量标准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文旅产业园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高品质乡村文旅产业园的发展价值,并从基建和品牌效应两方面探讨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李娜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产业创新与兴旺为核心,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创新农业产业新业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新产业与新业态存在“三产”融合不足、产业同质化严重及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新产业、新业态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着手,从宏观乡村产业体系、中观乡村产业链及微观乡村产业特征,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及弥补人才不足短板等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宁  王明月  
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等关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却存在相应关系失衡的问题。基于此,要从政府力推、产业自强、目标明确等维度形成合力去破解,扫清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沈国琪   陈万明  
在乡村地区林地、耕地、水域等资源禀赋空间差异显著的现实背景下,总结乡村产业发展领先地区的实践经验,给其他地区启发和示范,对全面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浙江省44个未来乡村创建示范点为研究案例,采用“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等维度下不同要素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及其组合形态。研究发现:(1)所有要素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0,不构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产业融合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同的路径中有着一定的普遍性。(2)技术、组织和环境等维度下不同要素组合,形成4类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组态,且总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3,大于阈值0.90,表明这些要素组态形式是未来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3)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组态模式可以概括为生产组织创新型、政策支持引导型、政府主导推动型、数字技术赋能型4大类,分别能够解释37.70%、32.90%、25.60%和28.40%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数。文章拓展了基于要素组态视角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有针对性地强化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充分激发要素活力、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丽  蔡张瑶  黄德平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和独特,乡村旅游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出发,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丰富内涵,从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利用升级、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旅游品质升级、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服务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瑞峰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以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产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产业结构向着更为特色化、高级化的融合集聚方向演变,组织体系向着更为现代化、体系化的优势互补方向变革,要素资源向着更为融合化、一体化的互惠共享方向配置,进而多维协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识别了产业结构单一、三产融合不深,组织体系低效、产业竞争力弱,要素流动不畅、资源整合困难,农民增收乏力、利益联结缺失等关键问题;指出了多业态打造以供需驱动为核心的产业多元结构、多主体培育以集体经济为基石的组织互补体系、多渠道优化以城乡融合为关键的资源共享配置、多利益联结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的乡村产业价值取向四个重点突破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群芳   闵佳迪   郭沛瑶  
[目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背景下,分析如何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使用中国30个省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2013—2019年数据,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抵抗力、恢复力、再造力3个维度衡量乡村产业韧性,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韧性在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乡村产业韧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比较显著,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省份不显著,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省份不显著,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省份比较显著;非线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门槛特征,只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才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结论]为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韧性,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乡村产业主体使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数字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韧性;加强乡村数字知识宣传和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类高校、科研机构与乡镇企业合作,在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普及教育;推动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乡镇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的广泛应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芳  董蕾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