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22)
2023(18930)
2022(16000)
2021(14813)
2020(12067)
2019(27629)
2018(27224)
2017(51859)
2016(28022)
2015(31393)
2014(31471)
2013(31094)
2012(28861)
2011(26101)
2010(26763)
2009(25120)
2008(23878)
2007(21621)
2006(19439)
2005(17495)
作者
(81173)
(67481)
(66911)
(63579)
(42818)
(32293)
(30381)
(26180)
(25688)
(24331)
(22921)
(22848)
(21456)
(21450)
(20811)
(20698)
(19842)
(19677)
(19280)
(19210)
(16956)
(16638)
(16305)
(15401)
(15197)
(15074)
(15060)
(15049)
(13686)
(13351)
学科
(116616)
经济(116461)
(82270)
管理(82101)
(65549)
企业(65549)
方法(43628)
(40010)
中国(38599)
数学(36810)
数学方法(36422)
(31579)
地方(30994)
业经(30608)
(29422)
金融(29418)
(28855)
(28749)
银行(28703)
(27693)
农业(26637)
(23115)
(19710)
贸易(19688)
(19102)
(19060)
理论(18975)
(18944)
财务(18862)
技术(18855)
机构
学院(398916)
大学(397736)
(162209)
经济(158469)
管理(154356)
研究(138190)
理学(131858)
理学院(130329)
管理学(128264)
管理学院(127523)
中国(108740)
(85887)
科学(82296)
(77976)
(68939)
(66372)
中心(63734)
研究所(61984)
(61234)
财经(60369)
业大(57494)
北京(54855)
(54645)
(54043)
师范(53567)
农业(50499)
(49998)
(49942)
经济学(48811)
财经大学(44559)
基金
项目(264064)
科学(208018)
研究(198916)
基金(189633)
(163492)
国家(161988)
科学基金(139240)
社会(126090)
社会科(119336)
社会科学(119310)
(104596)
基金项目(100301)
教育(90369)
自然(87024)
(86794)
自然科(84912)
自然科学(84897)
自然科学基金(83368)
编号(82384)
资助(76857)
成果(68163)
(60137)
重点(59129)
(57846)
课题(57655)
(55308)
国家社会(51625)
(51510)
创新(51472)
项目编号(50296)
期刊
(191359)
经济(191359)
研究(124592)
中国(87961)
(65370)
学报(60040)
(59170)
管理(58588)
科学(56743)
(50175)
金融(50175)
教育(48388)
大学(46791)
学学(43941)
农业(43559)
技术(34648)
业经(33404)
财经(29807)
经济研究(28953)
(25547)
问题(24707)
(20379)
图书(19998)
理论(19660)
科技(19290)
技术经济(18868)
(18816)
现代(18587)
实践(17791)
(17791)
共检索到618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咏   王宇譞  
乡村产业融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起到促进乡村产业创新及农民增收、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较差、融合主体带动力较弱、产业融合层次较低、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要对乡村产业融合环境进行优化、增强产业融合主体的带动力、深化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一明  温涛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践和本文研究证明,二者融合发展能通过科技创新的技术协同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中的乘数和溢出效应,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着融合发展程度不深、范围不广、方式不全、支撑不足等问题,故亟待构建和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多方协同投入机制、科学评价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的机制创新,进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尚德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面临相同的环境体系,而且,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因而,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也必然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由此,进一步把握二者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必然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效应的产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早日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静  
土地作为农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规模化经营可以盘活农村优势资源、赋能农村劳动力转移、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性动力、重塑乡村经济全产业链繁荣,进而带动农村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农地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融合在政策导向上具有协同性。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也要适时优化其配套制度、顺应市场需求、维护经营秩序,夯实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践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卓玛草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如"鸟之双冀、车之双轮",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新定位、战略新思想、发展新思路。城乡关系重塑以"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融合"的逻辑主线进入新时代。只有牢牢把握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及"三农"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构问题、‘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民工‘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城乡‘共生互动’的融合发展问题"的理论依据;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城镇化道路独特机制和"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道路的模式选择,才能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实现"统筹融合式、共生可持续、包容一体化、高效高质量"的实现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晓曦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式。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手段,也是一个动态化的创新过程,更是一个高效、智慧的内融状态。当前,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卓有成效,以数字技术推动多业态产业融合,以电子商务引领乡村产业结构重塑,以金融科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支持不足及科技创新供给力不足等问题。美国、南非的精准农业模式,德国的大数据共享数字农业模式和英国数字网络新型订单农业模式,对完善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为此,我国在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注重从政策体系、投入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加以推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王庆生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李娥   张磊  
在乡村旅游中挖掘、呈现、传播乡村文化特色,实现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个案,分析了常州开展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调查了城镇居民对文化乡村游的期待和需求,指出常州市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目前存在产业发展定位比较模糊、产业发展结构零散、产业区域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提出推动常州市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志海  
佛山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岭南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契合度大,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佛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佛山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阐述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最后,结合佛山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从古朴村落、乡村美食、乡村商品、乡村民俗和乡村农庄(民宿)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静   孙宇   朴永鑫  
[目的]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是乡村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路径具有现实迫切性。[方法]论文运用fsQCA和NCA的复合分析方法,对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指标进行组态研究,探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驱动路径。[结果]结果表明:①非乡村耕地容量水平是影响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前因条件,黑龙江省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单一的前因条件所导致。②识别出促进黑龙江省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3种组态驱动路径(H1、H2、H3),分别是技术主导-产业兴旺双轮驱动型、人才培养-土地利用融合发展型和全要素协同驱动型。③组态H3:乡村全要素协同驱动型,其原始覆盖度及一致性检验最高,是黑龙江省发展高水平乡村经济的最优驱动路径,其乡村人力资源能力始终作为全部驱动路径的核心条件。[结论]本研究为理解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及破解乡村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珂  
本文以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相应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个指标的数值,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智慧物流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物流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和物流产业智慧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智慧物流通过扩大物流规模产生的中介效应助力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最后,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豹  张捷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知识经济文化时代价值创新的重要体现。在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文化创意艺术为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新思路,要求各个地区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制定“创意+”发展战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个地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实现绿色产业经济。本文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就乡村振兴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鹏  
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互相补充与统一的过程,就河南省而言,当前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尖锐、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公共服务配置失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需要制定合理的城乡融合规划,促进城乡区域结构优化;应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必须破除城乡间要素流动机制障碍,为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指引,在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