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2)
2023(18397)
2022(15369)
2021(14238)
2020(11565)
2019(26372)
2018(26203)
2017(49718)
2016(27106)
2015(30310)
2014(30470)
2013(30071)
2012(28176)
2011(25418)
2010(25559)
2009(23371)
2008(22624)
2007(20127)
2006(17976)
2005(15646)
作者
(78856)
(65797)
(65047)
(61904)
(41699)
(31544)
(29570)
(25616)
(25128)
(23587)
(22514)
(22208)
(20836)
(20711)
(20213)
(19974)
(19485)
(19264)
(18713)
(18659)
(16300)
(16221)
(15902)
(15003)
(14725)
(14701)
(14605)
(14584)
(13198)
(13055)
学科
(115004)
经济(114895)
管理(74271)
(74265)
(56859)
企业(56859)
方法(43395)
(40786)
数学(37175)
数学方法(36691)
中国(33870)
地方(32595)
业经(29168)
农业(27087)
(26706)
(24037)
(21668)
环境(19629)
(18240)
贸易(18222)
(17857)
技术(17828)
银行(17809)
(17634)
(17534)
(17394)
(17148)
金融(17143)
(17057)
理论(16984)
机构
学院(380067)
大学(377009)
(149184)
管理(147567)
经济(145615)
研究(132598)
理学(126602)
理学院(125090)
管理学(122895)
管理学院(122214)
中国(99244)
科学(83073)
(82295)
(68386)
(67545)
(66597)
中心(61087)
研究所(60459)
业大(59055)
(58877)
(53760)
师范(53277)
财经(52715)
农业(52310)
北京(52077)
(48455)
(47963)
(47712)
经济学(43529)
(43398)
基金
项目(259881)
科学(203775)
研究(192378)
基金(185017)
(160896)
国家(159425)
科学基金(136696)
社会(120374)
社会科(113782)
社会科学(113752)
(104895)
基金项目(99190)
自然(87460)
教育(86985)
(86596)
自然科(85326)
自然科学(85307)
自然科学基金(83713)
编号(80066)
资助(74333)
成果(64748)
(59832)
重点(58271)
课题(55705)
(55582)
(53892)
创新(50161)
国家社会(48751)
科研(48728)
发展(47963)
期刊
(176381)
经济(176381)
研究(113219)
中国(81665)
(66675)
学报(60351)
科学(56649)
管理(53502)
(50325)
大学(46086)
教育(45807)
农业(45324)
学学(43270)
(36237)
金融(36237)
技术(33841)
业经(32435)
经济研究(26161)
财经(24395)
问题(23190)
(21853)
图书(21102)
(20859)
科技(19252)
资源(19117)
(18987)
技术经济(18054)
理论(17728)
现代(17518)
商业(16899)
共检索到577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媛媛   张瑞   陈慧媛   李星明  
推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论文以湖北省大冶市为案例区,探究其2015—2020年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时空特征和障碍因子并进行问题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类型分区和空间优化,最后从新内生发展视角提炼出促进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调控路径。结果表明:(1)大冶市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7、2018年间提升最为明显,但内生转型动力不足,外生转型动力难以持续。各乡镇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水平差异显著,城郊乡镇和农业优势乡镇转型效果突出,山区乡镇和街道的转型普遍缓慢。(2)产业转型维度是制约乡村产业绿色转型的主要维度,反映出乡村产业链延伸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和农户融入不深的问题。绿色转型维度的阻碍相对较小,表明研究区乡村已经实现了从末端污染治理到产业源头绿色发展的阶段性转变。(3)研究区乡村产业绿色转型类型区可划分为高水平—高速度型、高水平—低速度型、低水平—高速度型和低水平—低速度型4类,针对各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空间优化策略。(4)基于新内生发展视角,应在优化调控乡村内部人、地、业要素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的政策、资本、市场和技术等要素,同时促进内外部要素动态互动和有机整合,以激发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新内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动力。研究结果可为乡村转型研究提供有益视角,并为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张传琪  王小洲  涂玲  王雪琦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其关键是实施产业经济转型,寻找接续产业,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为当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比较优势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构建接续产业选择框架,以大冶市为例,提出大冶市城市转型的接续产业选择重点为非金属矿业、制造业和旅游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媛媛  罗源  陈京  蒋子龙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经济韧性的演化机制,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演化经济韧性视角出发,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PLS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揭示2000—2019年湖北省大冶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经济韧性经历了衰退适应、抵御恢复、响应提升的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其经济衰退转变期(2000—2009年)、发展恢复期(2010—2014年)、高效提升期(2015—2019年),经济韧性水平呈现出“缓慢→快速”的上升态势。(2)2000—2019年研究区经济韧性演化的驱动因子由产业结构转变和创新水平提升转向多要素共同推动,其中居民收入、市场规模、政府调控能力、产业技术水平等因子是推进研究区经济韧性演进的关键因素。(3)产业多元化转型是研究区经济韧性提升的直接动力,以产业相关多样化为传导路径,在多要素驱动下研究区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生命阶段演进。当压力要素消解、城市状态调整、响应方式优化时,经济韧性将通过激活产业要素、均衡化拓展驱动力来推动产业的“路径突破”,进而演化为更高水平状态,以此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媛媛  罗源  罗静  田玲玲  
资源型地区乡村是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区域,其三产融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三产融合水平评价、产业Logistic共生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国家典型资源型地区湖北省大冶市为研究区,分析2020年大冶市各乡镇乡村三产融合水平及其内生动力作用,进而探究资源枯竭背景下的乡村三产融合模式与内生机制。结果显示:(1)大冶市乡村三产融合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两镇独大、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各乡镇在三产融合子系统上均有提升空间。(2)大冶市各乡镇乡村产业共生程度整体较低,产业单元关系以产业偏利共生和寄生为主,产业融合模式以一产为主导的顺向融合和二产为主导的双向融合为主。(3)内生动力提升对研究区三产融合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矿业资源的开采阻碍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其中,从业农户、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园是三产融合的主引擎,农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挥关键的组织和建设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物质根基。(4)在不同内生动力作用下,资源型地区乡村三产融合以主体培育、利益转换、渠道建设、需求开发为四轮驱动力,以乡村资源为基底、农户为中枢,实现内生动力提升和三产融合的有机共促,促进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开丽  张安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于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入手,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陶  李浩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绿色发展空间和前景巨大,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为此,以水生态、水民生、水经济、水文化和水效益的相互关系为视角,分析湖北省的水资源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探讨实施"五水联动"的可能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琨  殷成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任务和支持作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在促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目前,各地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大小各异的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欢  罗畅  成金华  王鸿涛  
发挥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检测、评估和导向作用,从绿色美丽家园、绿色生产消费、绿色高端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测度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运用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分析湖北省绿色发展空间关系。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1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随州、十堰、武汉、襄阳、宜昌、咸宁、黄冈、荆门、恩施、荆州、鄂州、孝感、黄石,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襄十随城市群、荆荆宜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湖北省各地市州要有重点地改善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践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高端发展。2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关联效应,但时空关联性趋于降低,存在离散现象。湖北省绿色发展需在武汉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和荆荆宜城市群的框架下,发挥随州、十堰、宜昌、武汉等城市在湖北省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作,推进协同发展,防止绿色发展的分化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乾宇  樊文翔  龙艳  
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和转移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有效金融工具,对于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介绍了当地运用农业保险推动小龙虾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探讨了发展对策。研究发现,由于小龙虾特色养殖产业具有多重风险叠加、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大、地域性强等特点,农业保险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保费率高、定损难度大、保额难以满足农户需求、财政补贴不足等困境。最后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优化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模式,发挥科技和组织优势,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补贴体系以及设立巨灾保险基金等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伍鹏  景思江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对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县域以绿色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形成的绿色竞争优势称为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低能耗产业产值比重高,环境治理情况好是具备强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的县域的普遍特征;第二,湖北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整体水平呈中等偏弱的态势,区域之间绿色发展不平衡;第三,县域产业的绿色转型是湖北县域经济提升绿色竞争力的短板。针对实证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县域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县域工业园区为重点,重塑县域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县域绿色发展政策;深化新理念,培育县域绿色社会体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成  高红贵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成  高红贵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翔宇  卓家锋  
分析了国内外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趋势,并指出湖北传感器行业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但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湖北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湖北传感器产业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翔宇  卓家锋  
分析了国内外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趋势,并指出湖北传感器行业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但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湖北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湖北传感器产业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珍堂  
"十二五"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仍在欠发达地区。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和概括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性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