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9)
- 2023(19462)
- 2022(16505)
- 2021(15446)
- 2020(12664)
- 2019(28612)
- 2018(28421)
- 2017(54015)
- 2016(29086)
- 2015(32240)
- 2014(31658)
- 2013(31343)
- 2012(28547)
- 2011(25478)
- 2010(25549)
- 2009(24046)
- 2008(23421)
- 2007(21131)
- 2006(18647)
- 2005(16140)
- 学科
- 济(119788)
- 经济(119561)
- 业(107058)
- 管理(94467)
- 企(91518)
- 企业(91518)
- 方法(48974)
- 农(45965)
- 业经(39087)
- 数学(38460)
- 数学方法(38051)
- 财(35065)
- 中国(32407)
- 农业(31876)
- 地方(26009)
- 技术(24320)
- 制(24129)
- 务(23709)
- 财务(23639)
- 财务管理(23612)
- 理论(22489)
- 企业财务(22320)
- 学(21383)
- 和(21267)
- 贸(19560)
- 贸易(19545)
- 策(19262)
- 划(19151)
- 易(18909)
- 环境(17673)
- 机构
- 学院(408907)
- 大学(401544)
- 管理(165883)
- 济(164272)
- 经济(160690)
- 理学(142792)
- 理学院(141291)
- 管理学(139156)
- 管理学院(138393)
- 研究(130412)
- 中国(100128)
- 京(85059)
- 科学(78849)
- 财(75531)
- 农(67473)
- 所(63322)
- 江(62142)
- 中心(60195)
- 财经(59678)
- 业大(59367)
- 研究所(57060)
- 经(54042)
- 范(53795)
- 师范(53409)
- 北京(53170)
- 农业(51543)
- 州(50088)
- 经济学(48148)
- 院(47662)
- 财经大学(43711)
- 基金
- 项目(274308)
- 科学(217864)
- 研究(208079)
- 基金(197852)
- 家(169484)
- 国家(167881)
- 科学基金(146630)
- 社会(133415)
- 社会科(125735)
- 社会科学(125701)
- 省(109550)
- 基金项目(105294)
- 教育(94139)
- 自然(91910)
- 自然科(89772)
- 自然科学(89755)
- 划(89480)
- 自然科学基金(88178)
- 编号(87144)
- 资助(78397)
- 成果(69877)
- 重点(60425)
- 创(60373)
- 发(60037)
- 部(59344)
- 课题(58909)
- 创新(55632)
- 国家社会(54233)
- 项目编号(53286)
- 制(52310)
- 期刊
- 济(192428)
- 经济(192428)
- 研究(119737)
- 中国(81714)
- 农(66821)
- 管理(64327)
- 财(60190)
- 学报(57347)
- 科学(56439)
- 教育(47461)
- 农业(45360)
- 大学(45065)
- 学学(42433)
- 技术(37486)
- 业经(36523)
- 融(35277)
- 金融(35277)
- 财经(28902)
- 经济研究(28519)
- 问题(25056)
- 经(24959)
- 业(24074)
- 技术经济(21567)
- 科技(20622)
- 现代(20242)
- 图书(20089)
- 版(19607)
- 商业(19361)
- 理论(18175)
- 财会(17266)
共检索到60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怡梦 黎乃运
中共中央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在脱贫攻坚战胜利以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其中,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企业扶贫中存在的多重挑战和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背景的呼应,善品公社构建了以"生产端—消费端—扶贫结果端"的自上而下的扶贫创新路径,分别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制度扶贫"等多维扶贫帮助了多地贫困农户扶贫的实现,并在每个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并对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企业扶贫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最后根据善品公社的扶贫经验与成果,针对其他社会企业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分别提出了扶贫模式创新建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善品公社 扶贫 路径研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劲松 黄崑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背景,本文从扶贫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政策优化组合三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主要特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及扶贫审计目标定位,本文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创新完善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以审计为枢纽的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层面整合扶贫审计资源、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化解扶贫审计整改难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完善扶贫审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审计 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刘程军 王睿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首先归纳研究了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在推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现状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 民间投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千秋
贫困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嵌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依托的产业扶贫,它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改变其乡村经济发展状况,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对于贫困地区达到了一定的益贫效果,但问题也逐渐显现,通过收集《中国知网》2015—2019年这五年间关于CSSCI和SCI核心期刊关于产业扶贫的共103篇文献,使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五年期间的产业扶贫模式、效果、面临困境以及所对应的创新路径,得出今后应该加强对于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及主体参与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 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而脱贫之后的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及其生命力则是迈向乡村振兴乃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关键。农业扶贫产业在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入乡村的同时也重组了原生的农业治理系统与传统的村庄结构。调研发现,作为扶贫项目的成村黄桃产业在前期经历了短暂的规模化效益,而后期过渡到乡村振兴时却迅速衰落和消亡。黄桃产业呈现出移植而不落地、悬浮而不生根的状况,并造成村庄内生农业禀赋削弱、农户生计结构改变和村社动员能力式微的社会后果。因此,农业扶贫产业与村庄传统的契合程度是产业能否从“扶贫”到“兴旺”的关键。农业产业项目的输入应当放置到乡土社会乃至作物特性的整体性关联之中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产业过度资本化而裹挟村庄或者村庄吞噬产业的后果,进而促使农业产业生长出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持续生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而脱贫之后的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及其生命力则是迈向乡村振兴乃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关键。农业扶贫产业在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入乡村的同时也重组了原生的农业治理系统与传统的村庄结构。调研发现,作为扶贫项目的成村黄桃产业在前期经历了短暂的规模化效益,而后期过渡到乡村振兴时却迅速衰落和消亡。黄桃产业呈现出移植而不落地、悬浮而不生根的状况,并造成村庄内生农业禀赋削弱、农户生计结构改变和村社动员能力式微的社会后果。因此,农业扶贫产业与村庄传统的契合程度是产业能否从“扶贫”到“兴旺”的关键。农业产业项目的输入应当放置到乡土社会乃至作物特性的整体性关联之中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产业过度资本化而裹挟村庄或者村庄吞噬产业的后果,进而促使农业产业生长出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持续生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全艺美
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农村财税改革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举措,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从财税改革创新为着眼点,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存在的财税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为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财税问题 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志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的城乡结构出现不均衡发展,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关系的断裂。尤其是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区位偏远的村庄,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出,耕地大量撂荒,人口与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本文以Z省S县陈村为研究对象,分析村庄空心化现象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并提出了建设"中心城镇"、创新"中心村+新经济体"的农村组织形式的复兴路径,以期实现空心村的复兴,推动城乡关系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东燕
田园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发展着力点,在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面临着与乡村整体产业结构共同转型的瓶颈,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探索。本文通过分析田园旅游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当代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走向,对田园式旅游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田园旅游 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梓轩 陈静
[目的]针对目前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战略需求的村庄分类方法尚缺乏的现实问题,基于村庄尺度乡村振兴水平开展村庄类型识别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从尊重乡村内部差异规律及村民意愿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2018年山东省乐陵市1086个村庄进行了两个维度上的定量测度,基于评价结果,运用两维二分组合、K-means聚类分析法识别村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1)乐陵市乡村振兴水平五个维度得分中生态宜居水平最高,产业兴旺水平有待加强。(2)中心城区周边几个街道的村庄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度。(3)采用两维二分组合方法识别出“振兴水平高-重构度高”“振兴水平高-重构度低”“振兴水平低-重构度高”和“振兴水平低-重构度低”4种村庄类型,大致呈现“西部多样-东部单一”的空间分布结构。(4)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一步识别出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产业带动类、产业提振类、拆迁撤并类、一般存续类6种村庄类型。[结论]在尊重乡村差异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下,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成明
论文立足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通过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的梳理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观点的综述,构建了资金政策有机衔接的路径、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资金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建议,总结借鉴我国扶贫经验,进一步科学评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目标,在资源配置、支持对象、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等方面做好衔接,坚持巩固与振兴并重,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品牌农业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