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7)
- 2023(16296)
- 2022(13815)
- 2021(12902)
- 2020(10809)
- 2019(24838)
- 2018(24705)
- 2017(47191)
- 2016(26056)
- 2015(29639)
- 2014(29628)
- 2013(28864)
- 2012(27105)
- 2011(24469)
- 2010(24740)
- 2009(22851)
- 2008(22537)
- 2007(20729)
- 2006(18000)
- 2005(15738)
- 学科
- 济(106220)
- 经济(106094)
- 业(73301)
- 管理(71202)
- 企(56773)
- 企业(56773)
- 方法(45446)
- 农(40171)
- 数学(39827)
- 数学方法(39284)
- 中国(29051)
- 财(27995)
- 农业(26242)
- 业经(26008)
- 地方(24434)
- 制(22189)
- 学(20538)
- 贸(19615)
- 贸易(19608)
- 易(19064)
- 理论(17913)
- 策(17218)
- 银(17028)
- 银行(16983)
- 行(16245)
- 务(16196)
- 财务(16130)
- 财务管理(16088)
- 技术(16074)
- 融(15826)
- 机构
- 学院(370166)
- 大学(364194)
- 济(150515)
- 经济(147127)
- 管理(140830)
- 研究(124317)
- 理学(120597)
- 理学院(119313)
- 管理学(117111)
- 管理学院(116425)
- 中国(93710)
- 京(76279)
- 科学(75402)
- 财(69722)
- 农(67871)
- 所(62421)
- 中心(59169)
- 江(58722)
- 研究所(56484)
- 业大(56148)
- 财经(54504)
- 农业(52424)
- 范(49472)
- 经(49231)
- 师范(48937)
- 北京(47351)
- 州(46188)
- 经济学(45222)
- 院(45003)
- 技术(42061)
- 基金
- 项目(245327)
- 科学(192079)
- 研究(182828)
- 基金(174344)
- 家(151195)
- 国家(149843)
- 科学基金(128077)
- 社会(113788)
- 社会科(107620)
- 社会科学(107594)
- 省(99277)
- 基金项目(91483)
- 教育(85763)
- 划(82246)
- 自然(81395)
- 自然科(79491)
- 自然科学(79466)
- 自然科学基金(78030)
- 编号(76634)
- 资助(71787)
- 成果(62955)
- 重点(55437)
- 发(54519)
- 课题(54196)
- 部(53947)
- 创(51259)
- 创新(47770)
- 科研(46509)
- 国家社会(46205)
- 教育部(46116)
- 期刊
- 济(170643)
- 经济(170643)
- 研究(106254)
- 中国(77253)
- 农(65985)
- 学报(57193)
- 财(54310)
- 科学(52544)
- 管理(51244)
- 教育(46577)
- 大学(44012)
- 农业(43941)
- 学学(41595)
- 融(36189)
- 金融(36189)
- 技术(35130)
- 业经(31648)
- 财经(26529)
- 经济研究(26283)
- 经(22932)
- 问题(22875)
- 业(21503)
- 版(18925)
- 统计(18341)
- 技术经济(18005)
- 贸(17633)
- 策(16631)
- 商业(16615)
- 科技(16388)
- 理论(16375)
共检索到555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慧 牛惠亭 俞春霞 王景伟 李剑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参加国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1 236名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调研,总结了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群体的主要特点,剖析了当前培育工作的现实困境和提升策略。研究发现: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群体已初具规模,群体越发开放化、多元化、专业化,体现出年富力强、融合发展、效率提升等新特点。调研显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面临培育需求与参训目标存在“岔口”、数字农业赋能发展能力不足、品牌建设限制盈利能力、缺乏辐射带动和资源转化的有效路径等问题。对此,本文建议从探索全员覆盖的“开环教育”、强化搭建服务平台、赋能新业态运营、建设长效运行机制四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成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高红旗
我国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社会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衔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的衔接作用发挥受到人才、市场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立足乡土资源,从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拓展联农带农功能、涵养本土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进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高红旗
我国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社会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衔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的衔接作用发挥受到人才、市场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立足乡土资源,从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拓展联农带农功能、涵养本土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进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外部生产要素的输入,而且需要高度重视农民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逐渐从单一种植群体演化成为结构复杂、从事多种生产活动的群体,其中身心俱在乡村、为农村生产和再生产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坚农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机制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新时代要重视"中坚农民"群体内部分化和资本下乡带来的双重困境,全面采取措施激活"中坚农民"的上下联结作用,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高珍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时代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成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在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培育内容、方式不尽合理,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亟需进一步优化完善,这就需要通过各部门机构分工协作,制定培育目标,完善培育内容,创新培育方式等路径才能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推进,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人才振兴 现实困境 高素质农民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红霞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可赋能并助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高素质农村从业人才的切实保障,更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然而,农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受重视程度偏低、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和创新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具体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予以突破和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文章阐述了乡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和融合主体的形成动因,分析了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并针对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存在的顶层设计缺失、分类培育失焦、外生动力溢出、内生动力不足的实践困境,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分类精准培育、有序引导转化、激发内生动力四个职业教育支持策略,积极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工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劳赐铭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培养和输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学历门槛提升化和能力需求专业化、联合培养意愿明显、在职培训需求显著、技术服务需求旺盛等特征,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层次化惯习、“离农”倾向、培训方式传统、产教融合不深等困境,其消解路径包括: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升格进程及内涵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导向,推进涉农人才在职培训方式和体制革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韬
人才是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同样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空间。但是,在实践中,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不明确、资源较为分散、培育方式不尽合理、培育内容不尽科学以及保障措施不够健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建设;注重主体协同合作,理顺培训机制;创新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培育对象,完善培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构建多样化的培育模式,进而在整体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玉霞 汪圣
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不仅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调研山东青岛市、潍坊市、泰安市基础上,梳理了三地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理路,发现农村社区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即发展空间失衡、理性认知和参与不足、工作队伍人员匮乏及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字化发展较为落后、教育评价体系尚未成熟等。为此,应基于政策供给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强化教育理念和内生动力,积极进行人才引进和培训,提供数字化平台和技术,完善评价体系等,多措并举以优化农村社区教育。
关键词:
农村社区教育 乡村振兴 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世虹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和振兴。通过明晰价值定位,改革创新趋动,促进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从扫文盲到扫科盲再到深度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转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成人教育 社区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波军
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体育产业的支撑,而体育产业的发展蕴藏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成长,但仍然面临经济水平、思想观念、服务能力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桎梏,阻碍了农村体育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体育经济的内在价值,探讨其面临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新时期农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与城乡融合化路径的构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体育 体育经济 体育服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旭慧 梁剑峰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承担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加快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目前农民主体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自我认同感低,缺乏主体意识;参政意识不强,缺乏法治观念;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农民主体意识缺失主要有历史、制度和内在原因。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必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范岳 杜天欣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雯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工商资本下乡可以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地区转移,因而在城乡发展格局失衡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通过政策手段激励工商资本下乡。不过,当前工商资本和乡村资源的有效衔接面临着诸多障碍,非但没有充分发挥推进乡村振兴的效用,反而容易陷入困境甚至“亏本跑路”。因此,探索乡村振兴中工商资本的赋能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