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8)
- 2023(10986)
- 2022(9207)
- 2021(8358)
- 2020(6629)
- 2019(14847)
- 2018(14540)
- 2017(26921)
- 2016(14799)
- 2015(16708)
- 2014(16980)
- 2013(16899)
- 2012(16625)
- 2011(15408)
- 2010(15905)
- 2009(15028)
- 2008(14830)
- 2007(13823)
- 2006(12782)
- 2005(11892)
- 学科
- 济(73106)
- 经济(73015)
- 业(41771)
- 管理(37216)
- 农(32527)
- 企(28179)
- 企业(28179)
- 地方(25888)
- 中国(24487)
- 农业(21859)
- 业经(20676)
- 方法(20299)
- 数学(16765)
- 数学方法(16495)
- 制(15903)
- 财(14980)
- 发(14122)
- 学(14033)
- 地方经济(13790)
- 银(13362)
- 银行(13346)
- 行(13011)
- 融(12991)
- 金融(12990)
- 产业(12227)
- 贸(11144)
- 贸易(11125)
- 发展(11092)
- 展(11058)
- 技术(10796)
- 机构
- 学院(219389)
- 大学(215869)
- 济(91429)
- 经济(89212)
- 研究(82774)
- 管理(77682)
- 中国(65121)
- 理学(64314)
- 理学院(63489)
- 管理学(62341)
- 管理学院(61915)
- 科学(49111)
- 京(47900)
- 农(43204)
- 财(43108)
- 所(42555)
- 中心(38868)
- 江(38498)
- 研究所(37779)
- 范(33034)
- 师范(32729)
- 农业(32309)
- 财经(31859)
- 业大(31644)
- 北京(30901)
- 州(30535)
- 省(29868)
- 院(29475)
- 经(28535)
- 经济学(27694)
- 基金
- 项目(135364)
- 科学(106281)
- 研究(103676)
- 基金(94993)
- 家(81788)
- 国家(80960)
- 科学基金(68622)
- 社会(66682)
- 社会科(62925)
- 社会科学(62917)
- 省(55435)
- 基金项目(49275)
- 教育(45992)
- 划(45160)
- 编号(42766)
- 自然(40283)
- 自然科(39309)
- 自然科学(39301)
- 自然科学基金(38589)
- 资助(38277)
- 成果(36598)
- 发(36492)
- 课题(31487)
- 重点(30715)
- 发展(30156)
- 展(29654)
- 部(29089)
- 创(27852)
- 国家社会(27174)
- 性(26418)
- 期刊
- 济(122850)
- 经济(122850)
- 研究(73131)
- 中国(58184)
- 农(47256)
- 学报(33907)
- 科学(32305)
- 财(31963)
- 农业(31119)
- 管理(30731)
- 教育(30224)
- 融(27965)
- 金融(27965)
- 大学(26750)
- 学学(24803)
- 业经(23601)
- 技术(19889)
- 经济研究(17512)
- 财经(16185)
- 问题(16123)
- 业(14281)
- 经(14267)
- 图书(12189)
- 版(12046)
- 农村(11767)
- 村(11767)
- 农业经济(11461)
- 世界(11416)
- 贸(11184)
- 经济问题(11033)
共检索到371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脱贫攻坚结束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后,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政策环境转型、外在扶持力度减弱等新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H县创新探索出了以“支部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盟”为核心的联村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弥合产业发展的市场边界与村庄的行政边界不一致的罅隙,通过跨域机制、整合机制与链接机制打破乡村产业跨边界发展的梗阻,有效整合不同主体的多方资源,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并最终构建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联村发展不仅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还直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政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联村发展 产业振兴 跨域发展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脱贫攻坚结束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后,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政策环境转型、外在扶持力度减弱等新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H县创新探索出了以“支部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盟”为核心的联村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弥合产业发展的市场边界与村庄的行政边界不一致的罅隙,通过跨域机制、整合机制与链接机制打破乡村产业跨边界发展的梗阻,有效整合不同主体的多方资源,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并最终构建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联村发展不仅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还直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政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联村发展 产业振兴 跨域发展 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兼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而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进园"的新趋势。以H县"镇园产业联盟"为例,采用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从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村社承载与内生组织化、利益联结与农户嵌入、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撑4个方面探讨了此模式的微观运作机制与逻辑。与以往作为空间的规模化产业园不同,"镇园产业联盟"被看作一种新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秩序,这种在党政主导下,基于社区内生组织而发展起来的"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统一,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乃至农政转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兼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而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进园"的新趋势。以H县"镇园产业联盟"为例,采用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从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村社承载与内生组织化、利益联结与农户嵌入、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撑4个方面探讨了此模式的微观运作机制与逻辑。与以往作为空间的规模化产业园不同,"镇园产业联盟"被看作一种新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秩序,这种在党政主导下,基于社区内生组织而发展起来的"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统一,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乃至农政转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景婧 韩鹏杰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空间 民俗 协同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苑秀丽 刘芷由
东北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以辽宁省本溪市H县S镇为切入点,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村集体经济发展显著、技术农户带头致富和特色产业发展兴旺等成效,但还存在年轻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流失过多、部分村民主动参与意愿有待提高和有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提出保持和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年轻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回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东北山区 本溪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苑秀丽 刘芷由
东北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以辽宁省本溪市H县S镇为切入点,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村集体经济发展显著、技术农户带头致富和特色产业发展兴旺等成效,但还存在年轻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流失过多、部分村民主动参与意愿有待提高和有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提出保持和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年轻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回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东北山区 本溪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菁 邹宝玲
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产业发展将被期待在此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乡村产业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投资力度不足、产业品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乡村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并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亚洲、欧洲和美洲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考察乡村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及其探索路径。结果发现,国外乡村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有效互补,形成了宏观调控有度、市场经济运行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由此培育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期望能够对推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黎
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山东省淄博市因地制宜,探索以联村党建引领村庄抱团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强村带动型、村村互助型、村企联建型、城乡融合型等多样化的联建发展模式,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实践效果表明,联村党建是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和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在新时期,为有效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议分类推进联村党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鹏 刘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指引了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在回溯日本和韩国的乡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国乡村发展经验与教训,并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从顶层设计、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关键词:
日韩 乡村振兴 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奇 牛耕 赵国昌
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利用2000-2017年中国县级数据,基于2014年财政部、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开展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计划",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计划显著提高了当地电商发展水平,扩大了市场可及性,降低了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对地区发展的限制。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教育水平越高、人口结构越年轻地区,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本研究为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敏
本文从"三农"问题着手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分析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从乡村绿色发展的角度研究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本文还结合乡村发展特点从五方面剖析乡村振兴实施之路。
关键词:
乡村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重要性 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婷 陈丽琴
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实施要求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文献停留在概念,机制设计和个案的研究上,鲜有对文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全面系统的梳理目前已有相关融合概念,模式和经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加快我国乡村文旅融合,同时也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金焱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实现普惠的“五个难”,即商业可持续性难、降低交易成本难、克服金融排斥难、金融风险防控难、有效监管约束难。其次,说明了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坎”,即金融科技靠得住、数字金融落得下、农村地区接得住。再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五大融合”。最后,针对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大宇 庞炜婷
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开启了职业教育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局面。文章以全国55所高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例,从涉农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师资和就业能力五个维度分析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现实状况,从厚植理念、创新模式、多方协同、科技服务和数字赋能五个方面提炼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典型经验,并提出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提升路径:坚持耕读教育,围绕“三农”事业培养人才;坚持产业导向,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培养人才;坚持校企合作,深化农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深化科教融汇,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推进数字教育,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