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1)
- 2023(7065)
- 2022(5709)
- 2021(5380)
- 2020(4110)
- 2019(9614)
- 2018(9015)
- 2017(16851)
- 2016(8676)
- 2015(9914)
- 2014(9805)
- 2013(10148)
- 2012(9603)
- 2011(9279)
- 2010(9289)
- 2009(8868)
- 2008(8519)
- 2007(7375)
- 2006(6846)
- 2005(5747)
- 学科
- 济(48742)
- 经济(48700)
- 农(24966)
- 业(19246)
- 中国(19157)
- 方法(18031)
- 农业(16553)
- 管理(16481)
- 数学(15851)
- 数学方法(15810)
- 业经(11375)
- 地方(10960)
- 发(9913)
- 贸(9699)
- 贸易(9693)
- 易(9500)
- 制(8540)
- 企(8265)
- 企业(8265)
- 发展(8076)
- 展(8071)
- 农业经济(7501)
- 环境(7409)
- 财(7280)
- 银(6601)
- 银行(6601)
- 学(6583)
- 城市(6573)
- 行(6516)
- 收入(6393)
- 机构
- 学院(137495)
- 大学(136507)
- 济(66862)
- 经济(65591)
- 研究(54296)
- 管理(49923)
- 理学(42680)
- 理学院(42093)
- 中国(42078)
- 管理学(41611)
- 管理学院(41323)
- 科学(30138)
- 京(29677)
- 财(26954)
- 所(25694)
- 农(24297)
- 中心(23820)
- 研究所(23472)
- 经济学(22762)
- 财经(22026)
- 范(20958)
- 师范(20856)
- 经济学院(20532)
- 经(20302)
- 北京(19228)
- 院(19178)
- 江(18440)
- 农业(17683)
- 业大(17449)
- 师范大学(17256)
- 基金
- 项目(92045)
- 科学(74641)
- 基金(70893)
- 研究(68825)
- 家(61486)
- 国家(60991)
- 科学基金(52324)
- 社会(49746)
- 社会科(47066)
- 社会科学(47059)
- 基金项目(37730)
- 省(32265)
- 自然(30297)
- 自然科(29593)
- 自然科学(29587)
- 自然科学基金(29058)
- 教育(28984)
- 资助(28660)
- 划(27764)
- 编号(25291)
- 国家社会(22504)
- 发(22037)
- 部(21751)
- 中国(20938)
- 重点(20424)
- 成果(20015)
- 教育部(18903)
- 发展(18803)
- 展(18565)
- 人文(18362)
共检索到206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Tim Oakes 安宁 吴汶佳 王俊 杨蓉 杨茜好
1996年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宣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化聚落居住,人类已经进入"城市时代"。随着世界人口的城市化,社会发展、贫困、政府管理和政治行动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明显。在很多地方,城镇化被当作解决诸如乡村贫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毕竟,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楼嘉军 唐丽洁
上海主题游乐园持续发展初探作者:楼嘉军唐丽洁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上海,200062)作者认为,上海主题游乐园的发展存在着多元结构障碍,主要表现在:1主题游乐园缺乏鲜明的个性。游乐园主题缺乏吸引力,观赏项目立意不到位,游乐项目更换周期过长。2?..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乡村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正确选择苏雪串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处于城市化的时代,城市化已成为席卷各地的世界潮流。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运动的总过程,有它本身的客观规律。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自然环境、历史背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机制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刘达 陈凯旋 王淑瑶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十大城市群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及各维度发展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SDM模型考察了各城市群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异来源与贡献、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及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各城市群整体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不高,地区间呈现非均衡性特征。(2)各维度中生活富裕指数发展较好,治理有效指数发展缓慢。(3)区域间差异是城市群区域差异主要来源;各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呈现逐步缩小态势,空间上极化现象较为严重,除珠三角城市群外,其余各城市群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向上转移概率均小于向下转移概率。(4)全国乡村振兴存在绝对β收敛趋势,与绝对β收敛相比,研究期内条件β收敛速度有所放缓。据此,提出在提升城市群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侯智星 李小建 许家伟
文章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2)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3)城镇化对乡村宜居水平、文明程度、治理成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促进效应、文化传承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宜居水平和生活改善效应。(4)城镇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影响不同。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曹海霞
当前,采取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策略是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本文中,笔者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在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从开放、创新、绿色等多个角度,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实现城市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最终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市带动农村 发展新动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创新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经预言"今后数几十年能令中国人向上兴奋的新方向就是乡村建设运动"。根据以往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后工业时代,多数国家会出现乡村旅游革命,如今这一规律正在中国得到验证。伴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赴乡村旅游的市场群体迅速扩大,其规模、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寿龙 蔡晶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导致农村日益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推出了"三关工程",以三类群体——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作用对象,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三关工程"不仅仅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更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乡镇治理的制度基础、城乡关系、政府职能范围等方面的变迁。从未来看,只有从综合配套的制度安排着手,理顺事权和财权关系,走向多中心治理,引入民主秩序,才能实现"三关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的良好治理,并
关键词:
城市化 乡镇治理 “三关工程” 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婷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为迫切,旅游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服务产业的典型代表,出现了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郊区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发展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城市近郊乡村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因特殊的区位和资源,让其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与一般乡村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城市近郊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分析如何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的合理建构,发展完善的产业链,均衡各种旅游形式的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期最终有利于实现城市近郊乡村复兴的总目标。
关键词:
郊区 乡村旅游 转型 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瑗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兴起和发展是当前中国城市推进统筹城乡战略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实践产物。旅游经济顺应大城市休闲消费经济发展,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乡村,打破了传统乡村的封闭格局,并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乡村土地、产业、社会和自然文化景观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地区发展的巨大机器,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更被主动地运用成为统筹城乡的战略手段。本文选择成都统筹城乡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作为研究案例,从经济视角出发,通过观察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前后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伟 孙亚楠 程遂营
以我国1 0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例,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区位优势度进行测定与类型细分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型旅游村区位优势度空间差异较大,区域分布的要素指向性明显。(2)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好及以上的旅游模范村在空间上呈现出沿东部沿海、大城市群及省会主要城市分布的特征;综合区位优势一般村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差的旅游村主要分布在秦岭和大巴山中间区域以及大别山以南、武陵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区域;综合区位优势度落后村多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区域。(3)依据区位优势度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细分为四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村,并根据不同区位优势类型村的特点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模范村 区位优势 测度 中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杰 周勇 刘小东 肖梁 黄赫 温权州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