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2)
2023(6015)
2022(4491)
2021(4019)
2020(3218)
2019(7090)
2018(6597)
2017(11743)
2016(6194)
2015(6719)
2014(6628)
2013(6383)
2012(6008)
2011(5430)
2010(5404)
2009(4944)
2008(4911)
2007(4393)
2006(3906)
2005(3674)
作者
(17658)
(14779)
(14486)
(13784)
(9422)
(7024)
(6648)
(5613)
(5577)
(5243)
(5105)
(4987)
(4688)
(4657)
(4553)
(4417)
(4299)
(4256)
(4241)
(4070)
(3736)
(3605)
(3571)
(3475)
(3236)
(3192)
(3149)
(3130)
(2954)
(2897)
学科
(32618)
经济(32595)
地方(12885)
管理(12581)
(12306)
(11909)
业经(9861)
中国(9778)
方法(9163)
农业(9136)
(9089)
企业(9089)
地方经济(7175)
数学(6692)
数学方法(6571)
(6022)
(5775)
理论(5670)
农业经济(5582)
(5352)
(5071)
教育(4941)
发展(4862)
(4849)
产业(4448)
关系(4193)
建设(3949)
(3937)
环境(3901)
(3861)
机构
学院(87667)
大学(86965)
(33045)
研究(32847)
经济(32196)
管理(29524)
理学(25170)
理学院(24726)
管理学(24085)
管理学院(23872)
中国(23222)
科学(20610)
(19200)
(16307)
(15896)
师范(15818)
研究所(14831)
(14694)
(14572)
(14375)
中心(14214)
师范大学(12854)
(12071)
北京(11892)
业大(11837)
(11587)
财经(11226)
农业(10921)
经济学(10225)
(10191)
基金
项目(60146)
科学(48030)
研究(46447)
基金(42413)
(36907)
国家(36543)
科学基金(31027)
社会(30724)
社会科(29013)
社会科学(29005)
(24504)
基金项目(21976)
教育(20681)
(20305)
编号(19785)
自然(17597)
自然科(17177)
自然科学(17173)
自然科学基金(16815)
成果(16600)
资助(15564)
(14992)
重点(14353)
课题(14219)
国家社会(12952)
发展(12392)
(12328)
(12322)
(12203)
(12057)
期刊
(42498)
经济(42498)
研究(27683)
中国(21422)
(16377)
学报(15277)
教育(15194)
科学(13985)
大学(11952)
农业(11471)
管理(11209)
学学(10814)
(10509)
业经(8099)
技术(7949)
图书(7508)
经济研究(6547)
(6011)
金融(6011)
书馆(5900)
图书馆(5900)
(5861)
财经(5611)
(5541)
问题(5239)
资源(5040)
(4987)
(4618)
论坛(4618)
社会(4553)
共检索到139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亚新  
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几乎是一个勿需论证的事实。乡土文学的诞生,几乎和新文学的诞生同步,自此以后,它的脉流就不曾中断,在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态的文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晓珍  盛终娟  
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图书阅读的主流,图书馆必须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服务。本文以金华、永康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广未成年人阅读活动为例,提出一些工作方法以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德奎  赵晓丹  
乡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二者理念相通,使命和诉求基础相同。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过程中,乡村文化的"荒漠化"侵蚀了乡土文化教育所依托的土壤,学生构建文化认同的根基趋于断裂;乡村伦理价值体系的解体削弱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强化的价值涵养,学生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日益动摇;乡村与乡村教学的剥离背弃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实现的传承目标,学生巩固文化认同的保障濒于瓦解。有鉴于此,开辟"政府+民间"和"制度+产业"的建设模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开发乡土教材和提升乡土情怀,有助于乡土文化教育的重建及文化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雨晴  
乡土小说一直在台湾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文坛涌现了一批具有新风貌的乡土小说,以袁哲生、吴明益、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许荣哲、张耀升、王聪威、高翊峰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迥异于以启蒙为立场的描写乡村社会或以批判为态度描写城乡对立的前代乡土小说,以“零度写作”的姿态,通过描写乡村的怪力乱神来实现较为私人化的文学关怀,体现了新乡土小说的显著特征。文章在介绍新乡土小说的概念和特点的同时,以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童伟格为例,分析他作品中对死亡与时间的关注,并将这种关注与他书写的“弱者”“废人”的生存逻辑联系在一起,来具体考察台湾新乡土小说的写作实践,指出了新乡土小说创作中的不足和对当下的启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建芳  
21世纪最初十年间台湾文论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批评概念"新乡土小说",用以指称一类运用乡土题材并借鉴后现代主义技巧来创作,表现出与传统乡土小说不同面貌的新创作现象。文章对这一新文学现象的批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红  
历史上广泛分布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司文化,不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多样性、中华文明认同、国家认同、民族精神、乡土知识等诸多丰富内涵,为开展乡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当今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加大乡土教育力度的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土司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其乡土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各民族整体素质、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亚  李旺  
村史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一般意义上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某些特点与功能,同时又具有独立性。村史馆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并具体表现为收藏与展陈、教育与娱乐、保存与传承、公共空间、认同构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其中,文化价值是其核心价值,社会价值是衍生价值,经济价值是附加价值。应着力发挥村史馆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其经济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华  李真  
经验主义认为,认识产生于经验。基于经验主义的实证会计研究,其最直接最准确的经验来源是基于中国本乡本土的认识,这也符合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供求规律。由于现代化的进程、路径和结果之间的差异,作为转型中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与后现代新兴国家(美国)在学术的诉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对会计学术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我国会计学者应回归乡土经验,建设属于自己的学术城邦。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研究被美国的会计研究所裹挟,变成了以美国旨趣和需求为取向的会计学研究。这既非我们的比较优势,也不合我们的学术使命。旧模式仍在延续,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新模式尚在襁褓酝酿,步履维艰。何去何从,如何破局,本文作者不揣冒...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祝朝安  
回顾自己从馆员、学员、教员到图书馆馆长的职业经历和心路历程,叙述不同角色的心理感悟,表达了对图书馆学的感激感恩之情,希望对年轻的图书馆专业学习者和从业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管益敏  万敏  
基于对洞庭湖流域聚落的解读,挖掘出该区域乡土文化的特色,通过分析聚落形式进而将不同区域的聚落形式与乡土文化整合,提出有利于该区域聚落发展的规划方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艳梅   杨萧萌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乡土自然、乡土艺术、乡土民俗、乡土情怀六个维度构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构成的分析框架,分析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选文整体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于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传承热爱祖国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着乡土文化要素数量分布不均衡、地域民俗特色有待突出、时代特征略显不足,呈现层次不够多元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产生制约的挑战。故选编乡土文化选文时应更加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深厚内涵的认知、注意选文编排的均衡性与代表性,强化内容与生活的链接、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丰富乡土文化的呈现层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渊  李颖  宋攀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为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乡村建设性破坏,以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理论,探索乡土文化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价值。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乡村建设应以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为己任,通过"传承、保护","创新、新建","挖掘、改造"三种形式,在遵循保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对乡风文明发展方略进行了整体布局。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与乡土文化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风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风文明的发展基于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教育是促进乡风文明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佳  
从"乡土中国"到"离土中国",乡村社会出现重大变局,破坏了在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框架中由"历史感"和"当代感"构成的乡村意义体系,乡村文化面临困境。政府、市场和传统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影响着乡村文化的走向,乡村文化的生产和传承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乡村文化不再以复制的方式来发展,而是以"再生产"的模式来维持和更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