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7)
2023(4426)
2022(3434)
2021(3451)
2020(2448)
2019(5686)
2018(5632)
2017(8403)
2016(5940)
2015(6707)
2014(7096)
2013(6154)
2012(5788)
2011(5332)
2010(5517)
2009(4724)
2008(4558)
2007(4202)
2006(3694)
2005(3449)
作者
(13435)
(11066)
(10999)
(10471)
(7095)
(5293)
(5256)
(4460)
(4220)
(4059)
(3863)
(3697)
(3535)
(3454)
(3406)
(3337)
(3256)
(3225)
(3182)
(3140)
(2982)
(2800)
(2787)
(2618)
(2597)
(2524)
(2460)
(2409)
(2370)
(2280)
学科
教育(19474)
(12753)
经济(12732)
中国(11666)
(9129)
理论(7536)
农业(6655)
业经(6524)
(6294)
教学(6043)
发展(6001)
(5879)
管理(5747)
(5650)
(4808)
地方(4378)
农业经济(4349)
(4047)
企业(4047)
研究(4044)
思想(3962)
政治(3833)
文化(3768)
思想政治(3649)
政治教育(3649)
治教(3649)
(3635)
德育(3590)
(3370)
方法(3328)
机构
大学(73986)
学院(70834)
研究(28640)
教育(27433)
(22906)
师范(22855)
师范大学(18908)
(17599)
管理(17444)
(17182)
科学(16383)
经济(16362)
理学(14585)
中国(14354)
理学院(14222)
(13861)
管理学(13739)
管理学院(13552)
职业(12866)
(12596)
研究所(12580)
技术(12137)
北京(12068)
中心(11639)
教育学(10695)
(10156)
(9967)
(9821)
(8986)
职业技术(8784)
基金
项目(42170)
研究(40682)
科学(33968)
教育(27069)
基金(25244)
社会(22893)
社会科(21133)
社会科学(21130)
(20658)
编号(20270)
成果(20244)
国家(20237)
(18541)
课题(17699)
(17418)
(15972)
科学基金(15962)
规划(12790)
基金项目(12312)
项目编号(11675)
(11520)
(11361)
(11157)
重点(11119)
研究成果(10791)
(10721)
(10374)
(10342)
阶段(10312)
(10155)
期刊
教育(47409)
研究(31855)
中国(25949)
(23065)
经济(23065)
(12404)
职业(11371)
学报(9883)
大学(9308)
技术(9181)
农业(9054)
科学(8533)
技术教育(7420)
职业技术(7420)
职业技术教育(7420)
学学(6886)
(6146)
(6014)
论坛(6014)
管理(5633)
高等(5607)
(5427)
成人(5104)
成人教育(5104)
图书(5038)
高等教育(4932)
业经(4707)
发展(4503)
(4503)
(4374)
共检索到120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芮铭  郭立亚  
乡土文化包罗万象,具有人文、美学、社会认同、商业等多重价值,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乡村社会的现代化道路与类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学界和各类社会团体等均尝试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视野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地关注和开发乡土文化。一方面深层解构乡土文化所要传达的美德、价值,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和遗产;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思  
新乡土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设计风格,其中心思想是强调新时期乡土社会的在地性与差异化,也是城市化后反过来对乡土社会如何建设的再思考与再诠释。新乡土主义艺术设计所关注的,不仅是对乡村自然条件的保护、对乡土文化的继承发扬,还有当地乡土风格、民俗特点的主动适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邬江  
随着旅游业发展,乡土艺术作为文明宝贵财富不仅激发乡村旅游开发活力还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乡土艺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需要深化改革创新精神,从山西乡土艺术旅游现状弊端入手,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特点深层次分析其特征和旅游价值,提出以政府主导统筹谋划战略为依托、提升当地群众精神风貌为根本、经济资源整合为前提的具体规划和创新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凝玉  张哲  王思明  
乡村振兴是促进城乡互动交流与传承农业文化精髓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借鉴邻国日本的经验,以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这一典型的振兴乡村为例,解析其以艺术柔性唤醒乡土,通过集中体现的具有传播价值的媒介事件、媒介人物和媒介时间的深入诠释凝炼艺术与资本互溶进而成就乡村活化与城乡互动的智慧传播路径。在城乡建设领域内这不仅是增强乡村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且呈现独特的现实意义,并有助于汇聚和构建农业文化的地域认同和社会参与,传承农业文化的精神溯源并利于不断完善城乡互融的智慧传播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红  
历史上广泛分布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司文化,不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多样性、中华文明认同、国家认同、民族精神、乡土知识等诸多丰富内涵,为开展乡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当今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加大乡土教育力度的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土司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其乡土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各民族整体素质、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树强在《人民日报》(2月17日)撰文说,近年来,全国艺术类考生报考各级各类院校的热情有增无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招收到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在一次艺术类研究生录取面试中,当被问及关于八大山人的艺术时,一考生竟以"不知道八大山人是哪八个人"作答。而关于中国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不能准确予以回答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春雨  
一提到启蒙老师,大家都会想起小学或中学的老师。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在我步入社会后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说影响我一生,是因为他们让我对一项工作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升华到乐之,并且一如既往地乐之着。一本杂志让我爱上了财政工作十几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初始,我对财政工作很茫然,感觉枯燥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写拨款单、盖章、跑银行拿单据、整理单据、编制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雷鹏  
艺术教育在培育和挖掘人才创新潜质方面具有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艺术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将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人文学科来对待。在艺术教育中注重促进多学科融合,使艺术教育多元化。美国的艺术教育在世界上颇具优势和特色,美国很早就把艺术教育视为人文学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将其列为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中必备的教育内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可以积极借鉴成熟且效果显著的美国艺术教育的经验成果,以期达到提高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勤砚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而艺术教育重在鼓励人们用创新的手法唤起每个人潜意识中深藏着的珍贵情感。科技与艺术结合产生了诸多新的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形式,现代脑科学的发展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3G时代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网路教学和远距教学等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及契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缪胤  霍力岩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一种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推进”,并讨论该课程给我国艺术教育带来的几点启示,希望能为我国艺术教育以及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助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德奎  赵晓丹  
乡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二者理念相通,使命和诉求基础相同。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过程中,乡村文化的"荒漠化"侵蚀了乡土文化教育所依托的土壤,学生构建文化认同的根基趋于断裂;乡村伦理价值体系的解体削弱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强化的价值涵养,学生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日益动摇;乡村与乡村教学的剥离背弃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实现的传承目标,学生巩固文化认同的保障濒于瓦解。有鉴于此,开辟"政府+民间"和"制度+产业"的建设模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开发乡土教材和提升乡土情怀,有助于乡土文化教育的重建及文化认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蔡可  
新课改实施10余年来,各方论争不一。本文认为新课改实质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场启蒙运动。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决定了启蒙起步的必然困局;激活一线的改革动力是课改的推进策略,也是启蒙勃兴的决定因素;课改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之后,相关配套措施跟进不力,导致启蒙之殇;但师生的课程参与使得课程改革不可逆转,这是启蒙的幸运。启蒙往往只聚焦终极目标,带有整体性、模糊性特点,在问题逐渐呈现之际,本文对于如何深化课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鹏  
新时期,职业启蒙教育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话语和教育事件,折射出特定时代社会发展的诉求,对于国家政治维护、教育体制变革和个体健全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政治价值方面,有利于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劳动教育方针的贯彻;在教育价值方面,对于基础教育的综合变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中职教育生命力的激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在个体价值方面,则关系着个体职业生涯路径的开启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培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申丹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个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资本不断扩大,而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也成为了人们必学的语言。在双语教学中,启蒙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我国启蒙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现状,寻求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使我国启蒙教育中的双语教学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文章对双语教学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剖析,并提出在启蒙教育中,双语教学改革及运用的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