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8)
2023(8391)
2022(6785)
2021(6218)
2020(4563)
2019(10559)
2018(10358)
2017(17290)
2016(10475)
2015(11774)
2014(12055)
2013(11283)
2012(10921)
2011(10213)
2010(10554)
2009(9389)
2008(9144)
2007(8405)
2006(7765)
2005(7400)
作者
(28538)
(23676)
(23574)
(22251)
(15154)
(11334)
(10818)
(9341)
(9147)
(8691)
(8116)
(7994)
(7639)
(7608)
(7368)
(7364)
(7071)
(7010)
(6848)
(6784)
(6321)
(5950)
(5708)
(5627)
(5529)
(5308)
(5300)
(5269)
(4876)
(4833)
学科
(43193)
经济(43156)
中国(21937)
教育(20308)
(19375)
管理(18929)
地方(18406)
(17238)
业经(13601)
(13092)
企业(13092)
(12776)
农业(12183)
发展(10418)
(10291)
理论(10011)
地方经济(9725)
(9547)
方法(9336)
(7957)
金融(7956)
(7684)
银行(7676)
(7622)
技术(7362)
环境(7326)
(7276)
农业经济(7267)
(6921)
(6757)
机构
学院(141973)
大学(141624)
研究(58230)
(50656)
经济(49193)
管理(43155)
中国(38307)
理学(35353)
理学院(34706)
科学(34133)
管理学(33955)
管理学院(33637)
(33547)
(32284)
师范(32104)
教育(30914)
(29591)
研究所(26532)
师范大学(26093)
(25096)
中心(24787)
(23494)
(23214)
北京(22705)
(20824)
(20389)
技术(19820)
职业(18071)
业大(17799)
(17621)
基金
项目(84951)
研究(72721)
科学(67546)
基金(54951)
(46363)
国家(45678)
社会(43714)
社会科(40999)
社会科学(40994)
教育(39440)
科学基金(37728)
(36855)
编号(32905)
(31847)
成果(29914)
基金项目(27795)
课题(27206)
(26363)
(23247)
发展(21920)
(21479)
资助(21057)
重点(20909)
规划(20378)
自然(19762)
自然科(19219)
自然科学(19217)
(19063)
自然科学基金(18835)
(18814)
期刊
(70584)
经济(70584)
研究(56795)
教育(52078)
中国(45446)
(25334)
学报(19596)
科学(19067)
农业(17808)
管理(17111)
大学(16547)
(16171)
技术(15881)
(14352)
金融(14352)
业经(14067)
学学(13799)
职业(12795)
经济研究(10386)
(9354)
论坛(9354)
(9244)
问题(8750)
(8610)
财经(8445)
技术教育(8401)
职业技术(8401)
职业技术教育(8401)
图书(8373)
(7458)
共检索到247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对乡风文明发展方略进行了整体布局。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与乡土文化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风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风文明的发展基于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教育是促进乡风文明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德奎  赵晓丹  
乡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二者理念相通,使命和诉求基础相同。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过程中,乡村文化的"荒漠化"侵蚀了乡土文化教育所依托的土壤,学生构建文化认同的根基趋于断裂;乡村伦理价值体系的解体削弱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强化的价值涵养,学生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日益动摇;乡村与乡村教学的剥离背弃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实现的传承目标,学生巩固文化认同的保障濒于瓦解。有鉴于此,开辟"政府+民间"和"制度+产业"的建设模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开发乡土教材和提升乡土情怀,有助于乡土文化教育的重建及文化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红  
历史上广泛分布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司文化,不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多样性、中华文明认同、国家认同、民族精神、乡土知识等诸多丰富内涵,为开展乡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当今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加大乡土教育力度的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土司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其乡土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各民族整体素质、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旺  蒋敬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目前仍处于引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来解释我国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阶段。基于乡土社会结构特征的"差序格局"理论,结合民族社区的乡土特征,提出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乡土视野研究框架。此框架包括4个层次:①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层次:对本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界定和阐述;②反映层次:测量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感知;③解释层次: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④控制层次: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调控原则和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璇  
乡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本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加强农村乡土文化的传承体现出了高度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农村乡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观,进一步完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制度体系,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大力培育优秀的传承者,从而加快农村乡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发展,展现农村文化的无限魅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剑  王艳华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至21世纪初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对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等问题,诸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过于强调现代化升级与改造,导致当地一些文物古迹、人文传统、民俗风情等乡土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或一味模仿示范村模式,致使乡村原有特色与风貌丧失殆尽,千村一面、毫无特色,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值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之际,由鲍黎丝、黄明珠、刘明艳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武宇林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民歌。2006年以来,"花儿"相继被列入我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应对"花儿"失传的危机,应将"花儿"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乡土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芮铭  郭立亚  
乡土文化包罗万象,具有人文、美学、社会认同、商业等多重价值,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乡村社会的现代化道路与类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学界和各类社会团体等均尝试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视野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地关注和开发乡土文化。一方面深层解构乡土文化所要传达的美德、价值,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和遗产;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苗  张力跃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普职持平的高峰,如何推进其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民及其子女作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教育选择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乡土文化制约农民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进而影响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发扬乡土文化中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规避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卓雯  张天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亚  李旺  
村史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一般意义上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某些特点与功能,同时又具有独立性。村史馆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并具体表现为收藏与展陈、教育与娱乐、保存与传承、公共空间、认同构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其中,文化价值是其核心价值,社会价值是衍生价值,经济价值是附加价值。应着力发挥村史馆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其经济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兰  
中国的撤点并校过去了十余年,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学者认为十年撤点并校政策改变了中国乡村文化传承的模式,对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几乎遍及所有农村地区。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在面临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断根的危机之下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令乡村文明回归学校。为深入了解"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乡村文明衰落的情况及乡土文化传承应采取的方法,本研究选择了长顺县构建乡土教育课程,促使乡村文明回归的实践进行了调研,对如何构建乡土教育课程进行了阐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就天然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并未对村民原先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造成过度冲击之时,其所遭遇到的来自乡土社会的反向力量就会相对减弱。与此同时,如能透过连属家庭经营、利用乡土性社会准则这两种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可巧妙地将两者吸纳到自己的支配体系之中,并就此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华  李真  
经验主义认为,认识产生于经验。基于经验主义的实证会计研究,其最直接最准确的经验来源是基于中国本乡本土的认识,这也符合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供求规律。由于现代化的进程、路径和结果之间的差异,作为转型中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与后现代新兴国家(美国)在学术的诉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对会计学术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我国会计学者应回归乡土经验,建设属于自己的学术城邦。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研究被美国的会计研究所裹挟,变成了以美国旨趣和需求为取向的会计学研究。这既非我们的比较优势,也不合我们的学术使命。旧模式仍在延续,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新模式尚在襁褓酝酿,步履维艰。何去何从,如何破局,本文作者不揣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郑秋香  
本文从乡村少年与乡土互动的重要性谈起,进而指出日渐沦为乡土文化"边缘人"的乡村教师,愈发难以承担链接乡村少年与乡土互动纽带的责任。基于此,本研究从回归乡土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之路:发挥本土教师的力量,夯实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基石;重视乡村教师发展的特质,聚焦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养成"转化型知识分子",树立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文化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