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5)
2023(8024)
2022(6766)
2021(6268)
2020(4752)
2019(11330)
2018(11629)
2017(19871)
2016(11842)
2015(13107)
2014(13446)
2013(12599)
2012(12095)
2011(11388)
2010(11910)
2009(10689)
2008(10676)
2007(9622)
2006(9100)
2005(8813)
作者
(31388)
(26095)
(25951)
(24916)
(16752)
(12500)
(12039)
(10271)
(10047)
(9648)
(8944)
(8845)
(8569)
(8500)
(8377)
(8177)
(7733)
(7669)
(7587)
(7493)
(7047)
(6551)
(6306)
(6162)
(6101)
(5944)
(5890)
(5807)
(5363)
(5251)
学科
(46101)
经济(46048)
管理(23782)
中国(22671)
(22434)
教育(20104)
地方(17377)
(16778)
企业(16778)
(14165)
业经(12451)
(11595)
(11537)
理论(10924)
(10865)
(10399)
金融(10399)
(10094)
银行(10086)
(9962)
地方经济(9804)
农业(9605)
方法(9300)
发展(9197)
(9152)
(9070)
(8450)
教学(7958)
技术(7883)
(7071)
机构
大学(158282)
学院(156165)
研究(66193)
(60059)
经济(58481)
管理(49490)
中国(46013)
理学(40268)
理学院(39596)
管理学(38857)
管理学院(38521)
(37608)
科学(37495)
(34093)
(33392)
师范(33200)
教育(32466)
(30371)
研究所(30300)
中心(27639)
(27471)
师范大学(27217)
北京(25946)
(23821)
(23640)
(22005)
财经(21676)
技术(20777)
(19578)
(19210)
基金
项目(89901)
研究(76871)
科学(71288)
基金(58686)
(49585)
国家(48908)
社会(45390)
社会科(42581)
社会科学(42573)
教育(42035)
科学基金(40487)
(37228)
编号(34702)
(32890)
成果(32229)
基金项目(29566)
课题(28334)
(26732)
(24067)
资助(23186)
发展(22252)
自然(22105)
重点(21947)
(21821)
自然科(21491)
自然科学(21488)
规划(21067)
自然科学基金(21066)
(20949)
(20745)
期刊
(82915)
经济(82915)
研究(65743)
教育(55007)
中国(50912)
(23671)
(21620)
管理(21174)
学报(19680)
科学(19424)
(18501)
金融(18501)
技术(17375)
大学(16412)
农业(16088)
业经(14049)
职业(13575)
学学(13349)
经济研究(12744)
财经(10551)
(10001)
论坛(10001)
问题(9973)
(9397)
(9282)
图书(9132)
技术教育(8933)
职业技术(8933)
职业技术教育(8933)
(8259)
共检索到280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葛道凯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本文系统梳理和研究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为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思想方法,并做了重点解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凌云  王嘉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和实际,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祥   赵庆寺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指导,借鉴了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历史经验,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科学认识,回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质”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追求,“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要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业态”为主要场域的生产力,追求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能力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保障,确保各要素的系统集成,最终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庆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高校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宜勇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如今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首先,高质量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在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人类的发展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当代社会正处于发展观急剧转变的关头。西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观”,它是以工业的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它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作现代化实现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际刚  
一、应急产业的概念与内涵。根据有关法律和我国现实国情,应急产业的定义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应急产业,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一些危及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前后或发生时,利用相关装备、设备、技术、信息等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银付  
在变动不居、日日以新的终身学习时代,继续教育与首次学校教育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这从根本上说,依赖于学校教育和学校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培训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永红  刘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金伟  吴琼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性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根本举措。深刻领会"绿色发展理念"是有效贯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哲学基础,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关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经济发展、发展绿色科技和在全社会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彰显了中国对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责任担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生态思想的继承与整合式创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金伟  吴琼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性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根本举措。深刻领会"绿色发展理念"是有效贯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哲学基础,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关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经济发展、发展绿色科技和在全社会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彰显了中国对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责任担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生态思想的继承与整合式创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本质上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消费方式为目的,通过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范围内,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衡付广  李志宏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起步较晚,至今不过20多年的历史,尚处于实践、探索和完善阶段,但开展教学评估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已得到高教战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以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和评价教学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威   韦扬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分税制改革,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分税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再造和激活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血液”,同时也再造和激活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为中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时间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具体体现为:分税制改革为我国构建现代央行与货币制度奠定基础;分税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特色的投融资制度创新;分税制改革构建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基础。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的角度总结分税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对于当前我国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一是财税制度和体制改革要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夯基固本;二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投融资机制;三是着眼于稳资产估值,完善资产负债表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李珂  彭维峰  
加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本质要求。高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以创新精神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普及。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丰富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