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6)
2023(8244)
2022(6880)
2021(6104)
2020(4693)
2019(10731)
2018(10666)
2017(19379)
2016(10196)
2015(11539)
2014(11603)
2013(11493)
2012(11405)
2011(10820)
2010(11208)
2009(10438)
2008(10230)
2007(9196)
2006(8692)
2005(8396)
作者
(31168)
(26140)
(26096)
(24846)
(16870)
(12423)
(11748)
(10082)
(10072)
(9445)
(9222)
(8674)
(8576)
(8558)
(8263)
(8076)
(7749)
(7547)
(7465)
(7139)
(6911)
(6447)
(6323)
(6134)
(5953)
(5877)
(5757)
(5661)
(5373)
(5127)
学科
(71267)
经济(71215)
管理(24841)
地方(23605)
(22745)
中国(20311)
方法(16660)
(15785)
企业(15785)
地方经济(15299)
(14703)
数学(14230)
业经(14175)
数学方法(14167)
(12223)
(11215)
金融(11215)
(11145)
农业(10611)
(10373)
银行(10365)
(10251)
(9558)
环境(9525)
(8887)
贸易(8876)
(8416)
(8195)
发展(8104)
(8076)
机构
学院(158238)
大学(156791)
(78191)
经济(76695)
研究(64789)
管理(53345)
中国(49401)
理学(43666)
理学院(43075)
管理学(42493)
管理学院(42183)
科学(36161)
(34679)
(33523)
(33281)
研究所(29599)
中心(27748)
(25751)
经济学(25601)
财经(25522)
(23858)
(23480)
师范(23290)
北京(23193)
(22991)
(22988)
经济学院(22575)
(20733)
科学院(19961)
(18986)
基金
项目(92929)
科学(73026)
研究(72058)
基金(65241)
(55808)
国家(55267)
社会(47825)
科学基金(46484)
社会科(45302)
社会科学(45293)
(36946)
基金项目(33291)
教育(31883)
(30253)
编号(28796)
(27756)
资助(26628)
自然(25869)
自然科(25197)
自然科学(25193)
自然科学基金(24735)
成果(24572)
发展(23294)
(22920)
课题(21726)
重点(21491)
(20103)
国家社会(20002)
(18893)
(18123)
期刊
(103977)
经济(103977)
研究(58953)
中国(39223)
(24038)
(23846)
管理(23229)
学报(20979)
教育(20870)
科学(20798)
(19871)
金融(19871)
经济研究(17805)
大学(16536)
农业(16291)
业经(15763)
学学(15444)
技术(15087)
财经(14040)
问题(13131)
(12374)
(10141)
世界(10070)
技术经济(9663)
国际(9518)
经济问题(8505)
商业(8406)
经济管理(8179)
(8176)
改革(8148)
共检索到272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凌永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篇富含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议题的大文章,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开放发展观。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属性,系统阐述新发展格局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开放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开放发展新理念、重要经济学维度以及重大意义。研究表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同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再生产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以及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理论一脉相承,因而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有着区别于过去发展阶段中旧开放发展观的新理念,包括制度型开放、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高水平自立自强、包容性经济全球化、统筹发展与安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开放发展,要从层次、领域、范围、空间和次序五个重要维度进行拓展和协同推进。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开放发展观,对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  邹恒甫  
自从1995年Obstfeld和Rogoff建立了基于名义刚性和垄断竞争的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后,有关这类模型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被统称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本文就这类模型十年来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阐述了新开放观研究的主题,并逐一提出了基本观点与研究思路。论文涉及了外贸效益、外资效益、国际分工地位与综合国力评估四个领域的近20个问题,试图以此澄清目前对外开放中的一些模糊观念,并为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研究思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苏喜  张倩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发掘科学发展观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的结论高度依赖于模型的假定,不同模型对应该采取什么假定存在很多分歧。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对货币政策问题进行的大量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假定也深刻地影响着模型的结论。早期的研究采取比较严格的假定,认为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问题类似于封闭经济情形,主张采取稳定国内价格的政策和浮动汇率制,认为这样的政策可以实现弹性价格(工资)下的资源配置。在严格的假定被放松之后,上述结论则未必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安方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教授的《新全球经济与发展中国家:让开放起作用》一书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角度,用不带任何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开放”问题,并通过对国际上一些主流开放理论的批判及对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开放战略与政策的经验总结,提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开放政策设计思路,对我国当前的开放理论和开放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勋昶  
两类经济发展观不是从真理观、人类利益统一性或自然观的角度的区分,而是从价值观、人类利益对立性或社会观的角度的区分。物本经济发展观以物类增值为本,主张经济个人主义和片面的人类幸福,将人类仅仅当作手段。人本经济发展观以人类增值为本,主张经济人类主义和全面的人类幸福,将人类当作目的。两类经济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方向、方针、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基本区别,同时在理论渊源和理论内容上存在基本联系,因此,在实行人本经济发展观时,既要划清其与物本经济发展观的界限,又要扬弃物本经济发展观。在现代,已经出现人本经济发展观逐步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的基本趋势,同时人本经济发展观自身也应不断完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卫军  
"绿色发展"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具有多重维度的价值考量:绿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绿色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特质;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的体现;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理性自觉;政治经济学的习近平范式;绿色价值观和新的生态经济伦理。总之,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和今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胡晓燕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在全球生态问题突显、我国存在比较严峻的生态问题背景下孕育而生。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拥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具体表现为强调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整体性的原则,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强调唯物的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矛盾的分析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辩证统一;强调生产力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唯物史观的群众观,明确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靳永茂  
习近平关于金融的重要论述蕴含深刻的金融发展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哲学遵循。透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从渊源层面探究习近平金融发展观的传承性、扬弃性、延续性,从本质论视角明晰习近平金融发展观的唯物性、辩证性、底线性、人民性,从认识论层面厘清习近平金融发展观实践指向中的能动性、统一性、整体性、互促性,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金融发展观时代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在丰富马克思金融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同时,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为世界金融发展及风险应对提供中国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协奎  樊光义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住房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新时代需要新思路,新阶段呼唤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是对新时代住房发展观最具权威的总结和最深刻的诠释,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的根本性指导思想。通过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住房发展观产生形成的思想渊源、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总结凝练出了新时代住房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并加以诠释,进而提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住房发展观的战略重点和政策要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承训  承谕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规律上把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视为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把循环经济视为长远根本大计,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升华,也是对政治经济的深化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将自然规律和循环经济纳为研究的新疆域,彻底摒弃旧的增长方式和旧的增长思维定势,探寻以社会主义优势推进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系统工程。经济学界认真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绿色发展方式的系统重要论述,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契机,应当自觉地树立新的发展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承训  承谕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规律上把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视为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把循环经济视为长远根本大计,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升华,也是对政治经济的深化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将自然规律和循环经济纳为研究的新疆域,彻底摒弃旧的增长方式和旧的增长思维定势,探寻以社会主义优势推进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系统工程。经济学界认真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绿色发展方式的系统重要论述,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契机,应当自觉地树立新的发展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