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6)
2023(6659)
2022(5561)
2021(4981)
2020(3924)
2019(8921)
2018(8620)
2017(16971)
2016(8935)
2015(9978)
2014(10149)
2013(9845)
2012(9484)
2011(9014)
2010(9498)
2009(9000)
2008(8634)
2007(7961)
2006(7600)
2005(7103)
作者
(25557)
(21418)
(21378)
(20526)
(13926)
(9916)
(9597)
(8204)
(8176)
(7857)
(7484)
(7078)
(6925)
(6837)
(6820)
(6656)
(6403)
(6178)
(6155)
(5850)
(5571)
(5152)
(5143)
(5048)
(4995)
(4891)
(4608)
(4493)
(4333)
(4185)
学科
(60882)
经济(60844)
管理(26493)
(21959)
(17247)
企业(17247)
地方(17037)
方法(15996)
数学(14185)
数学方法(14035)
中国(13277)
地方经济(12408)
(11802)
业经(10604)
(9879)
(9846)
(9387)
(8738)
环境(7834)
农业(7823)
(7617)
贸易(7611)
(7534)
金融(7534)
及其(7530)
(7303)
银行(7303)
(7294)
经济学(7193)
(7124)
机构
学院(137790)
大学(135740)
(71687)
经济(70314)
研究(51618)
管理(50793)
理学(42449)
理学院(42010)
管理学(41480)
管理学院(41202)
中国(39692)
(32605)
(27751)
科学(26751)
(25344)
财经(24907)
经济学(23342)
中心(22678)
(22432)
研究所(22406)
(22262)
经济学院(20513)
(18252)
(18154)
师范(18080)
财经大学(18016)
北京(17998)
(17043)
(16783)
科学院(15090)
基金
项目(80111)
科学(63877)
研究(63438)
基金(57964)
(48387)
国家(47950)
社会(42605)
科学基金(41349)
社会科(40417)
社会科学(40409)
(30567)
基金项目(28846)
教育(28394)
编号(25678)
(25003)
资助(24477)
自然(23288)
自然科(22688)
自然科学(22683)
成果(22335)
自然科学基金(22274)
(19311)
课题(18613)
(18232)
重点(17926)
国家社会(17727)
(16787)
发展(16778)
(16527)
教育部(16179)
期刊
(91988)
经济(91988)
研究(50619)
中国(27254)
(24013)
管理(21263)
(16886)
金融(16886)
(16076)
经济研究(15977)
科学(15340)
教育(14250)
学报(14236)
财经(13582)
技术(12860)
业经(12660)
(11926)
大学(11873)
问题(11331)
学学(11215)
农业(10663)
(9432)
技术经济(8764)
国际(8478)
世界(8251)
统计(7694)
经济问题(7376)
经济管理(7048)
改革(7034)
(7034)
共检索到227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鞍钢  张新  
本文通过对习近平经济思想重要观点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包含的一系列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对习近平经济政策框架归纳如下:首先,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放在治国方略的首位,认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经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障。其次,习近平经济思想客观而辩证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存在的长期性、结构性失衡。第三,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核心,逐步形成以稳中求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跃辉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文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和逻辑框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该思想的"四元框架",即形成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政策体系,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形成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法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抓好我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艳  王琳  严金强  
文章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系统性逻辑架构,并挖掘其中蕴含的学理内涵。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抽象到具体的基本逻辑和方法论,依次从逻辑体系、基本理论、绿色发展理论和开放发展理论四个层次,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展开阐述。其中,逻辑体系刻画和勾勒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抽象层面,是决定习近平经济思想其他重要内容的内核所在;基本理论沿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过程,阐述习近平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思想,是分析习近平经济思想其他具体内容的核心框架;绿色发展理论和开放发展理论则是逻辑体系和基本理论在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这两个重要方面的具体展开,分别阐释习近平对经济与生态之间关系、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关系的思想内涵。在此逻辑架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体系化梳理和学理化解析,一方面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逻辑的线索,探究习近平各层次经济思想的科学意蕴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拓展,另一方面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逻辑的线索,注重挖掘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中国内涵和实践意义,两条线索相互融合,共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和时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锦辉  吴三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我国现实经济问题,它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力量、奋斗目标、奋斗阶段、主要矛盾、总体布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发展理念、工作主线、指导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又是需要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祖强  
要以更宽的理论视野和更长的历史跨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确处理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问题上的原创性论述与改革开放以来其他重大经济理论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两者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与主要内容,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科学的经济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在经济理论上独树一帜,具有崭新的中国因素和时代特征,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篇章,是指导国家长期发展的根本理论指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本轮美国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危机前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仔细研究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理念、目标、策略、工具、传导渠道等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强调就业增长的政策目标,过度放松、稳定通胀预期及平衡方式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策略,最优控制技术的政策规则,非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前瞻性指引,增强与公众的沟通以管理公众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危机后的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海峰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指出,中国加快金融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需要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调节大国开放经济的金融政策框架。构建大国开放经济的中国金融政策框架已经进入了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视野。金融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晓伟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区域竞争模式的主导下,现阶段,区域发展在效率、公平、可持续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客观规律,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权责、改变GDP至上的地方竞争模式。就具体策略而言,要消除各种限制要素流动的体制和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严格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社会性规制,改变区域政策碎片化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曹远征  于春海  阎衍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刺激"效果下降,而"强刺激"带来了严重后遗症,导致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政策框架在整体上出了问题。重构我国宏观政策框架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应对不断加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2)中期应对结构调整的负面冲击;(3)长期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调控模式。重构政策框架的原则性要求包括:(1)宏观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成为显性目标;(2)财政政策主要指向结构调整期的短期阵痛,货币政策指向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性;(3)宏观政策应该遵循市场化、可预期的操作模式。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选择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国债发行规模和方式,推动国债市场的大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关宇航  李莉  师一帅  刘书宁  
采用文献科学计量和扎根理论分析法,对CSSCI及SSCI数据库1998—2017年间发表的相关中外文献进行了规范分析与比较,探究了经济政策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知识基础与演进脉络,并在国家治理视角下,完成对现有研究框架的重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栗亮  刘元春  
本文通过构建附加"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模拟和测算了2008年前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及其变化,并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应当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波动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具备了一定应对并平滑冲击的能力;(2)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冲击的影响,传统的贸易渠道的传导出现弱化,金融渠道的传导不断增强;(3)在2008年之后,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刺激政策成为了推动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驱动作用明显下降;(4)在2008年之后,货币政策实施较之前更为有效,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降低。最后,本文针对这些变化提出了未来政策框架调整的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作为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和IS-LM-AS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拓展,M-F模型和M-F-D模型成为20世纪60—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在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时,M-F和M-F-D模型由于其简单明了、易于处理等优点,仍然是优先的分析工具选择。而作为M-F和M-F-D模型的新近发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在目前来说还难以运用于转型经济的货币政策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金颖  尹波  杨彩霞  李晓萍  
根据我国建筑领域低碳发展中长期目标,分析不同阶段目标政策的需求特征,按照明确政策受益对象、体现个性化特征、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相结合、考虑多种经济激励手段的设计思路,考虑低碳建筑类型、阶段目标、政策类型等因素,提出2015~2050年包括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在内的政策框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天勇  
前几年实行的财政政策中 ,企业税费负担增长过快抑制投资需求与增发国债扩大投资需求相互抵消 ;发行国债的增速在下降 ,还本付息比例在上升 ,国债发行扩大投资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国债主要投资于短期增加就业和拉动增长的基础项目上 ,其增长和就业连续性较弱。而货币政策方面 ,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总量性的政策 ,对扩大贷款 ,特别是对推动增长和增加就业最有用的中小企业的放款 ,几乎没有作用。贷存比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持续下降和相对减少。因此 ,需要从行政取向国债为主的财政政策和总量性的货币政策 ,转向市场取向刺激社会投资的财政政策和体制及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减少税费负担 ,实行投资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诚直  
文章总结了中国经济、金融在"新常态"下的若干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探讨了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方向、挑战和预期等。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朝着定向化、价格型和重监管三方面转变,以短期利率走廊配合中期政策利率的做法符合现阶段国情。文章并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变走向作了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