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0)
2023(3626)
2022(2922)
2021(2651)
2020(2059)
2019(4917)
2018(4876)
2017(8808)
2016(4696)
2015(5351)
2014(5335)
2013(5367)
2012(5121)
2011(4880)
2010(4948)
2009(4751)
2008(4957)
2007(4300)
2006(3750)
2005(3674)
作者
(13787)
(11574)
(11300)
(10917)
(7272)
(5362)
(5185)
(4483)
(4464)
(4137)
(3881)
(3839)
(3702)
(3683)
(3610)
(3540)
(3343)
(3316)
(3283)
(3207)
(2863)
(2789)
(2782)
(2772)
(2572)
(2551)
(2533)
(2347)
(2264)
(2236)
学科
(19414)
经济(19388)
管理(16371)
(14037)
(12839)
企业(12839)
方法(8022)
(7059)
理论(6754)
中国(6057)
(5570)
业经(5385)
(5329)
数学(5221)
数学方法(5132)
(4708)
教育(4418)
(3926)
财务(3914)
财务管理(3910)
企业财务(3768)
农业(3473)
(3350)
(3249)
(3202)
(3149)
金融(3149)
(3031)
银行(3030)
经济学(2968)
机构
大学(76503)
学院(73532)
(30283)
经济(29701)
管理(28909)
研究(26319)
理学(25120)
理学院(24822)
管理学(24466)
管理学院(24329)
中国(20078)
(17087)
科学(15895)
(14461)
(12965)
研究所(11768)
(11627)
(11511)
财经(11506)
师范(11443)
中心(11134)
北京(10947)
(10786)
(10547)
业大(9843)
师范大学(9546)
经济学(9223)
(9181)
农业(9042)
财经大学(8678)
基金
项目(46190)
科学(37292)
研究(35934)
基金(34269)
(29783)
国家(29503)
科学基金(25198)
社会(23294)
社会科(21917)
社会科学(21912)
基金项目(17630)
教育(16879)
(16370)
自然(15548)
编号(15241)
自然科(15122)
自然科学(15118)
自然科学基金(14875)
(14527)
成果(13394)
资助(13250)
(10974)
重点(10711)
课题(9858)
国家社会(9817)
教育部(9665)
(9629)
项目编号(9593)
(9386)
(9368)
期刊
(35970)
经济(35970)
研究(23458)
中国(16271)
教育(12465)
(11713)
管理(11615)
科学(10721)
学报(10655)
(10201)
大学(8366)
学学(7545)
农业(7353)
技术(6156)
财经(5897)
经济研究(5380)
业经(5146)
(5119)
图书(5093)
(4547)
金融(4547)
问题(4507)
(4395)
(3864)
世界(3683)
现代(3590)
(3499)
论坛(3499)
书馆(3493)
图书馆(3493)
共检索到113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基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大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叠加,国外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内涵与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求具体,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集中回答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靠谁、底线与目标是什么,中国饭碗如何才能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等问题,是新时代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指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柳琳  吴兆春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营经济的性质、逻辑起点、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途径和内在要求,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的梳理,将其理论内涵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保证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营经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平等对待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公平发展;坚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民营经济安全稳健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将其理论特质总结为四个方面: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并从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方面揭示这一论述的重大时代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直面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的“治理缺位”和“治理失序”困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乡村建设的观点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乡村治理的历史积淀为底蕴,秉持我们党关于基层治理的基本主张,创新性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基层治理理论,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目标及如何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相结合的主旨贯穿始终。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保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远   孙云舒  
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化解"种子危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民生价值。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进行精准定位、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关联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地位,为突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金伟  袁佳欣  王灵恩  
粮食安全事关人类福祉,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2015年,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目标2是“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旨在推动“以人为本”的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增强农村社区生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栅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和我国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粮食和储备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立   张永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逻辑框架严谨,时代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突出。其逻辑框架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工作根本使命、基本目标和突出特征展开论述;其时代内涵全面体现了党引领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发展体现人民性、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包容性。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两方面展现了重大时代价值意蕴,继承和丰富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了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晓琰  扎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求索,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举措。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深刻领会挖掘其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竟辉  张婷婷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价值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以深化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内在要求的理论创新价值;以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为迫切需要的实践导向价值;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为重大契机的目标建构价值;以优化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体系为必然选择的话语引领价值。面对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不仅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还为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开放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随着“人粮矛盾”的发展 ,世界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总量 -购买 -营养”的转变。中国粮食在总量和购买上基本达到安全水平 ,营养安全水平仍需大幅度提高。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面临着生产资源减少、贫困人口相对增加和营养需求水平提高的矛盾。立足国内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和发挥国际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中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