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3)
2023(12043)
2022(10612)
2021(10087)
2020(8496)
2019(19277)
2018(19377)
2017(36697)
2016(19863)
2015(22279)
2014(21633)
2013(21287)
2012(19531)
2011(17622)
2010(17530)
2009(15862)
2008(15327)
2007(13374)
2006(11530)
2005(10065)
作者
(55728)
(46188)
(46015)
(43779)
(29620)
(22243)
(20854)
(18149)
(17509)
(16500)
(15941)
(15486)
(14666)
(14626)
(14305)
(13982)
(13795)
(13747)
(13146)
(13138)
(11479)
(11336)
(10993)
(10534)
(10445)
(10398)
(10316)
(10120)
(9292)
(9198)
学科
(73518)
经济(73442)
管理(60576)
(59338)
(50834)
企业(50834)
方法(33302)
数学(28037)
数学方法(27695)
中国(21257)
技术(20070)
(19915)
(18365)
业经(17902)
(16746)
地方(15696)
理论(14260)
农业(13623)
(13385)
技术管理(13283)
(13005)
贸易(12995)
(12973)
(12582)
(12139)
银行(12100)
(11859)
财务(11799)
财务管理(11781)
环境(11568)
机构
大学(272503)
学院(270661)
管理(112408)
(104537)
经济(102138)
理学(97748)
理学院(96669)
管理学(95109)
管理学院(94609)
研究(90689)
中国(66600)
(58704)
科学(57152)
(46281)
(45193)
(41847)
研究所(41299)
中心(40926)
业大(40597)
(38859)
北京(37428)
财经(37213)
(36333)
师范(36026)
(33876)
(33406)
农业(32571)
(32070)
技术(29869)
经济学(29609)
基金
项目(189673)
科学(149296)
研究(141460)
基金(135742)
(117818)
国家(116766)
科学基金(100701)
社会(87011)
社会科(82307)
社会科学(82285)
(75566)
基金项目(72918)
自然(65602)
教育(64243)
自然科(64105)
自然科学(64091)
(63183)
自然科学基金(62952)
编号(58207)
资助(54660)
成果(47144)
(44064)
重点(41898)
(41034)
(40573)
创新(40276)
课题(40089)
项目编号(36575)
科研(35778)
大学(35429)
期刊
(113550)
经济(113550)
研究(80406)
中国(54352)
管理(42709)
学报(41953)
科学(39553)
(37515)
教育(35579)
(33499)
大学(31576)
学学(29211)
农业(26681)
技术(24729)
(21760)
金融(21760)
业经(19105)
经济研究(17585)
科技(17505)
图书(17328)
财经(17020)
(14425)
(14307)
技术经济(13946)
理论(13943)
问题(13921)
实践(12896)
(12896)
(12689)
论坛(12689)
共检索到395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洋  李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创新发展”为首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理论创新,围绕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中的作用日益上升,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学科背景等局限,现有文献在“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分析、体系化构建、重大理论创新性研究、实践价值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需在综合性时代背景分析、逻辑清晰的体系化架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实践价值分析、生产力布局与新型举国体制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化解"种子危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民生价值。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进行精准定位、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关联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地位,为突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构成。分析研究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重点探讨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生成基础、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认为全球化时代,创新发展是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垄断、保障和支撑国家全面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科技强国论、自主创新论、人民至上论、体制保障论和人才关键论,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循,其实践价值在于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苏燕   武志勇  
习近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习近平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行梳理,归纳出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认识观、时代意义观、人民福祉观、战略部署观:基础认识观从新要素、新基础、新动能、新空间、新文明、新治理六个方面准确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时代意义观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三方面明确了数字经济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人民福祉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战略部署观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应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治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布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桂钦  
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要致力于自主创新,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丽琴  纪志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既包含了对各个行政层级"三农"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考,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其创新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农"重要性认识由"基础地位"向"优先发展"转变;"三农"工作总目标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经营由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城乡关系由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转变;减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志耿  罗倩倩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在对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科学判断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中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构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做出了顶层设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得到了全面展开,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对城乡关系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取得了新提升、对乡村治理的认识实现了新突破、对生活富裕的认识打开了新局面。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掀开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筑牢了应对大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方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闫海潮  
习近平关于“做好自己的事情”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哪些自己的事情、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情等重大问题。新时代“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的必然选择,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处理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当前,“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方向和重点,既包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包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对外开放。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智慧,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历史经验、开启新征程的战略定力和高度自信,为新时代“做好自己的事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洪昭  郑清英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引领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全球绿色科技发展迅速,绿色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但在长期获利与短期收益的困扰面前,在现有规制无法合理分配科技创新利益,科技壁垒依然明显的情况下,推进全球绿色科技创新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各国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战略互信,通过协同联合创新,在降低绿色科技创新成本的同时,推动绿色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应增强各国技术交流,找准创新发力点,提高绿色科技创新收益,激励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全球应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新军  曹明明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我国大陆地区以经济区为单位,选取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效益等指标,分析了各区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聚类方法划分了区域科技创新类型,总结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作了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彬   张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新征程上如何实现生产力水平上的更大突破与更大发展进行了新总结与新概括,形成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指明科学方向,也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理论支撑。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须遵循制定科学政策机制,领航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凝练产业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的内涵要求,由此才能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强国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