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6)
2023(12863)
2022(10563)
2021(9641)
2020(7809)
2019(17646)
2018(17650)
2017(31864)
2016(17156)
2015(19194)
2014(19410)
2013(18519)
2012(17370)
2011(15797)
2010(15995)
2009(14553)
2008(14244)
2007(13019)
2006(11445)
2005(10422)
作者
(48334)
(40361)
(40209)
(37943)
(25669)
(19089)
(18229)
(15683)
(15432)
(14621)
(13704)
(13605)
(13079)
(12781)
(12487)
(12327)
(11997)
(11790)
(11720)
(11483)
(10289)
(9921)
(9752)
(9424)
(9253)
(9102)
(9010)
(8812)
(8230)
(8228)
学科
(66100)
经济(66022)
管理(52306)
(49665)
(40931)
企业(40931)
中国(26179)
地方(21140)
技术(20337)
(19990)
业经(18432)
方法(18287)
(15546)
银行(15522)
(15394)
(15184)
(15119)
(14885)
金融(14878)
(13946)
数学(13942)
农业(13908)
数学方法(13801)
技术管理(13546)
理论(13312)
(11811)
教育(11592)
(11393)
地方经济(11361)
(11358)
机构
学院(236359)
大学(235744)
(93867)
经济(91691)
管理(88281)
研究(84476)
理学(74279)
理学院(73412)
管理学(72264)
管理学院(71808)
中国(65042)
(51075)
科学(50355)
(44927)
(42112)
(38852)
中心(38502)
(38030)
研究所(37780)
(35182)
师范(34823)
财经(33929)
北京(32737)
业大(32318)
(31449)
(31300)
(30694)
农业(29242)
技术(28131)
经济学(27646)
基金
项目(153359)
科学(121415)
研究(120407)
基金(106056)
(91241)
国家(90327)
科学基金(77774)
社会(74850)
社会科(70806)
社会科学(70794)
(64079)
基金项目(55987)
教育(55721)
(52698)
编号(50227)
自然(46726)
自然科(45695)
自然科学(45681)
自然科学基金(44894)
成果(42926)
资助(40426)
(38934)
(37934)
课题(36847)
重点(34661)
创新(34385)
(32618)
发展(31751)
(31205)
项目编号(31160)
期刊
(115814)
经济(115814)
研究(77206)
中国(63213)
教育(41985)
管理(37472)
(36336)
学报(34110)
(34101)
科学(32523)
大学(26730)
(25869)
金融(25869)
农业(24725)
学学(23878)
技术(22907)
业经(21060)
经济研究(18014)
图书(16554)
财经(16247)
科技(15356)
(14274)
问题(14084)
(13959)
论坛(13959)
(13244)
书馆(12036)
图书馆(12036)
技术经济(11849)
职业(11806)
共检索到385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燕  李瑞瑞  吕晓茵  高擎  
在新形势下,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度推进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改革确立了全方位的战略导向。通过词云分析等方法,研究把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的要义,以其为指导方向,针对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优势学科单一、基础学科缺乏,办学经费及各类资源有限,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体系简单等问题,从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爱胜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我国,作为拥有大量科技资源的高校,其在科技管理上却存在体系不畅、资源整合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洁  李群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警示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和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缩减医疗、能源、环境等非国防领域的基础研究预算的科技战略,也为我国前沿技术突破、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赶超契机。美国注重高等教育、发展军民融合模式、政府采购激发技术创新等措施,都为美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快新兴领域的科技战略布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创新,提高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型人才储备。研究从美国的科技研发投入体系、政策管理体系、成果转化模式、收益分配方式、金融服务模式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该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始创新为根基、多元主体为创新、转化流程为基础、金融服务为保障、奖励机制为后盾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方平  方小洵  
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或产业的有效载体和关键环节, 也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东省要实施科技兴粤战略, 首先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文章探讨了广东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经验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应对的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声策  杜梅  陈强  
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优化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问题越发重要。以新发展格局内涵和实现路径分析为基础,通过经济双循环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逻辑,刻画其理论模型,总结新发展格局下经济体系在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面临的关键变化,进而在经济双循环与科技创新体系之间建立适配模型,将经济双循环中的关键变化与科技创新体系联动整合,探究经济双循环中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对科技创新体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新发展格局中科技创新体系潜在风险和机会,提出以创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获取提出创新问题渠道、提升前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结构等若干优化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不只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知识创新,两者的结合就是科学技术创新,而关键是解决好两者的对接。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对接过去通行的理论是"转移说",即新技术向企业转移。本文提出"协同说",即科学家、企业家在同一平台上直接交汇和协同。科学技术创新驱动落脚在产业创新层面上,需要强化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的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对接。新技术产业化既涉及科技创新,又涉及科技创业。对接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创新创业集聚的科技园区,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参与者风险共担机制和创业团队收益共享机制,而"互联网+"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庆金  马浩  马伟  
分析了科技中介组织内涵及类别,探讨了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运作机制,分析了科技中介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行业协会的监督、创新的网络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中介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军  穆养民  李兴鑫  吴锋  王晓君  
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与传播、成果转化等,其结构由龙头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组成,其建设思路应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规划与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创新基地、科研任务等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杰  李梅  李丽华  刘晓慧  刘鹏  
简要介绍当前海关科技资源的总体概况,从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履职把关成效等方面对近几年海关科技取得的成效进行概括。基于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国门安全、促进跨境贸易、推进科技创新等需求阐明现阶段海关科技面临的挑战,并对海关科技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剖析,同时,有针对性地从融入地方科技顶层设计规制、纳入地方科技人才队伍、列入地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嵌入地方成果转化链条、并入地方科普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海关与地方科技融合发展的建议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阳  
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已在党的十八大后升级为国家战略。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机理和内涵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的研究则更为稀缺。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的文本分析,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先驱动自主创新,再驱动产业发展,最终驱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入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确立了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文化、市场需求、平台载体等5种影响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战略、创新政策、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阳  
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已在党的十八大后升级为国家战略。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机理和内涵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的研究则更为稀缺。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的文本分析,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先驱动自主创新,再驱动产业发展,最终驱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入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确立了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文化、市场需求、平台载体等5种影响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战略、创新政策、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阳  
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已在党的十八大后升级为国家战略。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机理和内涵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的研究则更为稀缺。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的文本分析,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先驱动自主创新,再驱动产业发展,最终驱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入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确立了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文化、市场需求、平台载体等5种影响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战略、创新政策、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等4种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终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模型,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应博  何建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