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6)
- 2023(8005)
- 2022(6930)
- 2021(6496)
- 2020(5605)
- 2019(12959)
- 2018(12969)
- 2017(24672)
- 2016(13710)
- 2015(15610)
- 2014(15970)
- 2013(15906)
- 2012(15277)
- 2011(14131)
- 2010(14699)
- 2009(14037)
- 2008(14500)
- 2007(13496)
- 2006(11721)
- 2005(10680)
- 学科
- 济(61624)
- 经济(61552)
- 管理(37001)
- 业(35969)
- 企(29331)
- 企业(29331)
- 方法(29202)
- 数学(24296)
- 数学方法(24012)
- 农(16974)
- 学(16843)
- 中国(15496)
- 财(15024)
- 业经(12965)
- 理论(12681)
- 贸(11748)
- 贸易(11746)
- 易(11324)
- 制(11268)
- 地方(11166)
- 农业(11155)
- 和(10702)
- 融(9472)
- 金融(9469)
- 银(9469)
- 银行(9438)
- 行(8987)
- 务(8958)
- 财务(8935)
- 财务管理(8907)
- 机构
- 大学(222321)
- 学院(218122)
- 济(86317)
- 经济(84377)
- 管理(77458)
- 研究(75260)
- 理学(66117)
- 理学院(65242)
- 管理学(63938)
- 管理学院(63512)
- 中国(55363)
- 科学(48054)
- 京(47556)
- 财(41562)
- 所(40020)
- 农(38509)
- 研究所(36517)
- 江(34067)
- 中心(33278)
- 财经(33243)
- 范(32788)
- 业大(32556)
- 师范(32511)
- 农业(30585)
- 北京(30088)
- 经(29876)
- 经济学(27491)
- 州(27146)
- 师范大学(26307)
- 院(25973)
- 基金
- 项目(135640)
- 科学(105123)
- 研究(99323)
- 基金(96832)
- 家(84548)
- 国家(83817)
- 科学基金(69787)
- 社会(61302)
- 社会科(57788)
- 社会科学(57766)
- 省(52818)
- 基金项目(50992)
- 教育(46942)
- 划(45343)
- 自然(44433)
- 自然科(43347)
- 自然科学(43325)
- 自然科学基金(42554)
- 编号(41472)
- 资助(39720)
- 成果(35964)
- 重点(31338)
- 部(30611)
- 发(29418)
- 课题(29051)
- 创(27238)
- 科研(26095)
- 教育部(25967)
- 大学(25550)
- 性(25543)
共检索到322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笑龙
习近平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论述,体现出其鲜明的历史观,如注重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强调历史的实践性;研究历史、认识历史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视历史人物的精神信念;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等等。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史、国史研究、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与恩格斯、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们对于历史理论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习近平的历史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关键词:
习近平 历史观 实事求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占君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劳动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是具有深厚历史修养和深刻历史思想的政治家。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出发,回应时代的需要和挑战,发表了关于历史的一系列论述。自2008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的讲话,到2017年4月考察广西合浦县汉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玉敏 文景刚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更容易对大学生造成侵袭,培养其科学历史观愈发重要。极具先进性、时代性、丰富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的红色文化可以为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特色素材,将其融入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有助于他们强化民族自信心、抵御错误思潮侵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通过学科建设、实践课程和实地教学等方式,依托新媒体技术等平台,充分挖掘泰山文化、齐鲁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中的"红色元素",将其与新时代的"文化兴国"战略相契合,对于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
大学生 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红色文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存朝 董大伟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其历史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文章认为,这一转变的实现,既有情感品质和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的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其社会实践基础。
关键词:
毛泽东 历史观 社会变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本文是对经济史学理论的研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历史观 ,回溯经济史学史 ,介绍西方的历史哲学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发展的道路 ,对理性主义作了反思。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经济史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实证主义与相关问题、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经济计量学方法、新制度学派经济史理论 ,并阐发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
经济史 历史观 方法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世广
近年来,日本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逆流不断升级,与德国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形成了巨大反差。日本的错误历史观,既根源于战后处理的不彻底,也受到政治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与日本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有着内在关联。抵制批判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翻案活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炎秋 邓智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翻译为“史学观点”是不大妥当的。在恩格斯两篇涉及“历史观点”的重要文献中,“历史观点”的核心内涵都是“现实”。恩格斯的“现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下的现实;二是过去的现实或者说历史上的现实;三是作者、批评家的思想与认识立足当下的现实,同时符合历史的现实。其基本指向是“真正的现实”。恩格斯的“历史观点”与其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一,“历史观点”促进了恩格斯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转向;其二,二者相互契合;其三,二者相互促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光 胡明 马宜果
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共同”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贡献,“四个共同”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和“华夷共祖”民族思想及其实践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的内在逻辑,以“四个共同”为前提追溯中华各民族的动态关系,可以避免对中华民族进行简单“一体”的讨论,从而强调中华民族超越差异性的主体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阎国来
日本政府的政治右倾化与其国力的不断增长紧密相关。日本政府顽固坚持右倾史观有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和一定的“民众”基础,其中,既有战后美国占领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日本政府战前战后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日本的战争责任没有受到追究、日本国民对政府右倾史观的漠视和容忍等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右倾史观 原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锡辉
大历史观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使命型政党的重要视域。以建党以来大历史观审视使命型政党的历史实践,经历了党建国家、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民族复兴四个实践表达阶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并将担当使命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经过百年实践,使命型政党不仅作为一种实践样态存在,也作为一种理论样态而存在,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的意志、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守住人心的意义指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等理论组成要素。使命型政党的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向,即有利于打破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宫军
专项审计调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国家审计活动,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和在财政经济体制、机制方面特有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历史的检验。回顾我国专项审计调查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有关专项审计调查的理论困惑,深刻认识专项审计调查的科学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文佳 刘伟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理解为"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种解释模式,这是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延续和统一。目前人们大多以"人本主义"的文化结构来解读马克思历史观,看似高扬人主体地位的背后其实是人的价值的缺失和实践的不在场。要想深入探讨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问题的关键还应该在于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意识,以人的"在场"问题为核心观点,表明人的本质通过劳动实践生成,整个社会历史也是向人而生并通过实践创造发展的,进而明确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性运动,在实践中也具有现实趋向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保欣 荆亚平
地方志作为史学、地学的结合物,与小说具有叙事同源性关系。在中国小说传统中,方志与小说多有相通之处,且志家与小说家亦有身份的互换。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地方"的发现与方志成规模进入小说,是中国小说历史结构中"国家/地方""国家史/地方史"叙述再平衡的产物。"地方"、地方志进入小说,其小说史意义是引发了当代小说的说"小"与"小"说化,且重构着"中国"的地理、历史、美学、语言的多元性。
关键词:
地方志 当代小说 历史观照 当下逻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俊民 徐冰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陈述后认为: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嬗变,与思想解放同步,表现出中国人在不断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历史观的变迁 日本观 历史教科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云爱
文章借用费尔南·布罗代尔的长时段历史观对约翰·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所揭示的催生工业革命的各种因素进行一个层次划分的分析。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所论述的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催生工业革命的因素既有短时段的殖民扩张,中时段的科学发明,也有长时段的货币金融、法律和信用制度,体现了布罗代尔的长时段历史观。
关键词:
希克斯 经济史理论 工业革命 长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