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4)
- 2023(10278)
- 2022(9047)
- 2021(8804)
- 2020(7177)
- 2019(16616)
- 2018(16684)
- 2017(31459)
- 2016(17349)
- 2015(19624)
- 2014(19480)
- 2013(19101)
- 2012(17320)
- 2011(15640)
- 2010(15483)
- 2009(14010)
- 2008(13417)
- 2007(11527)
- 2006(9977)
- 2005(8454)
- 学科
- 济(65390)
- 经济(65322)
- 管理(47931)
- 业(43009)
- 企(36352)
- 企业(36352)
- 方法(30798)
- 数学(26148)
- 数学方法(25842)
- 学(20170)
- 农(16929)
- 中国(16499)
- 财(14634)
- 业经(14450)
- 环境(13970)
- 地方(13468)
- 理论(12963)
- 教育(12955)
- 和(12612)
- 农业(11403)
- 贸(10435)
- 贸易(10429)
- 划(10368)
- 技术(10366)
- 易(10085)
- 制(9759)
- 务(9454)
- 财务(9397)
- 财务管理(9380)
- 企业财务(8886)
- 机构
- 大学(244509)
- 学院(241461)
- 管理(96598)
- 济(88752)
- 经济(86660)
- 理学(84427)
- 理学院(83443)
- 管理学(81948)
- 管理学院(81532)
- 研究(79617)
- 中国(56039)
- 科学(53268)
- 京(52222)
- 所(39883)
- 财(38842)
- 农(38713)
- 业大(38053)
- 研究所(36948)
- 中心(35166)
- 范(34439)
- 师范(34129)
- 江(33740)
- 北京(32977)
- 财经(32169)
- 农业(30438)
- 经(29270)
- 院(29111)
- 州(27857)
- 师范大学(27829)
- 技术(26396)
- 基金
- 项目(172407)
- 科学(134366)
- 研究(126246)
- 基金(123505)
- 家(107556)
- 国家(106646)
- 科学基金(91075)
- 社会(77131)
- 社会科(72685)
- 社会科学(72663)
- 省(68038)
- 基金项目(66583)
- 自然(60311)
- 自然科(58766)
- 自然科学(58754)
- 教育(58119)
- 自然科学基金(57663)
- 划(57431)
- 编号(52315)
- 资助(49934)
- 成果(42558)
- 重点(38426)
- 部(37167)
- 发(36199)
- 课题(35711)
- 创(35703)
- 创新(33189)
- 科研(33125)
- 项目编号(32369)
- 大学(32346)
共检索到337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瑾 侯子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并行。就实践来看,在“两山论”和“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地区初步实现了生态恢复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勾勒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绿色发展”理念再次提出了新的指引和部署。本文通过剖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路径,铸牢生命共同体意识,推动实现人民群众对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臂之力,使中国的崛起变成真正的“绿色崛起”。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源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生态的客观现实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对生态问题做出科学的回应,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这种理论成果,对于中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同时为世界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深刻地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辨证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在《导言》一书中对待哲学的方式,从而形成:把优秀理论同生态现实有效结合的思想渊源——把培育"生态新人"作为践行思想的基础的思想实践——以思想引导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使命的三重逻辑内涵。深入地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思想逻辑,有助于更好地践行其生态文明思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时代的继续前进,其形成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鲜活的理论素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与运用的角度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价值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到审视和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生态思想与时代主题、人民需要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时代化;三是用通俗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解读,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大众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静 于庆峰
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路径、方向和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阐释。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深层逻辑;反映了"现实的人"的主体向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当代回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MEGA 思想史 “理论实践” 前提批判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郎廷建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获得平等尊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付出与回报对等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影响,生态正义表现出相对性和可变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学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主要表现在: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更鲜明的人民性;揭示绿色化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内涵;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社会价值与人类财富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观和财富观;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新发展观,创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式理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学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主要表现在: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更鲜明的人民性;揭示绿色化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内涵;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社会价值与人类财富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观和财富观;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新发展观,创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式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天基
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好象过河必须有桥一样。为了帮助读者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我们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辅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辅导材料之八)中详细择发了学习方法一节,供参加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学习的读者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春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独家本领""优势本领""制胜本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就是要深切体悟和用心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赟
自由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关注的对象,自由不仅是衡量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还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的目标。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自由并不是坐享其成的,要经过不断斗争,克服阶级、民族以及自我存在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在各种异化现象的影响下去努力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人类社会产生异化现象,这阻碍了人类自由的获得与实现,进而提出通过斗争、革命来克服各种异化现象以实现人类的自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绍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郎珺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这对世界文化环境的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各国社会文化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全球文化环境变得混乱、复杂,身处其中部分意志力与自控力较为薄弱的人将会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下缺失精神理想信念与民族自信,进而开始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一切皆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及心理情感逐渐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