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2)
- 2023(5994)
- 2022(4806)
- 2021(4465)
- 2020(3431)
- 2019(7822)
- 2018(7768)
- 2017(13738)
- 2016(7706)
- 2015(8627)
- 2014(8299)
- 2013(7987)
- 2012(7471)
- 2011(6918)
- 2010(7199)
- 2009(6701)
- 2008(6798)
- 2007(6007)
- 2006(5453)
- 2005(5137)
- 学科
- 济(28216)
- 经济(28173)
- 管理(22314)
- 业(17356)
- 企(15697)
- 企业(15697)
- 学(11102)
- 方法(11029)
- 理论(9128)
- 环境(8813)
- 中国(8164)
- 数学(7990)
- 数学方法(7846)
- 业经(7654)
- 农(7563)
- 教育(7271)
- 财(7226)
- 和(6602)
- 生态(5754)
- 划(5664)
- 农业(5144)
- 地方(5132)
- 制(5052)
- 发(4759)
- 教学(4583)
- 资源(4426)
- 务(4418)
- 融(4418)
- 金融(4418)
- 财务(4415)
- 机构
- 大学(112188)
- 学院(110885)
- 研究(41983)
- 济(40036)
- 经济(39025)
- 管理(36796)
- 理学(31317)
- 理学院(30895)
- 中国(30596)
- 管理学(30182)
- 管理学院(30011)
- 科学(28252)
- 京(25387)
- 所(22098)
- 农(21672)
- 研究所(20311)
- 财(19287)
- 江(18229)
- 中心(18118)
- 业大(17976)
- 农业(17094)
- 范(17027)
- 师范(16759)
- 北京(16455)
- 院(15786)
- 财经(14971)
- 州(14486)
- 技术(13878)
- 经(13581)
- 师范大学(13578)
- 基金
- 项目(74027)
- 科学(56886)
- 研究(53322)
- 基金(51747)
- 家(47149)
- 国家(46719)
- 科学基金(38503)
- 社会(32301)
- 社会科(30214)
- 社会科学(30204)
- 省(29449)
- 基金项目(26524)
- 教育(25761)
- 划(25517)
- 自然(25317)
- 自然科(24581)
- 自然科学(24569)
- 自然科学基金(24146)
- 编号(21264)
- 资助(21035)
- 成果(18026)
- 重点(17992)
- 课题(16332)
- 发(16138)
- 部(15863)
- 创(15600)
- 创新(14438)
- 计划(14175)
- 科研(14067)
- 大学(13782)
共检索到17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舒涵 刘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表明:中国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的统一。保护生态文明不仅能还群众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惠及子孙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和治理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为历史基石,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实践探索为历史经验而逐步发展成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和马克思共产主义生态图景的实践观,并在实践中以这三个理论为逻辑基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发展。笔者从加快顶层设计、倡导全民参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四个方面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 宋兵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 宋兵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综合化实施"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实施课程的方式或方法,而是中小学校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而在学校层面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践形式和课程实施方式领域的新探索。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而体现出整体主义的价值追求。课程综合化实施的三条基本路径是:三级课程整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整合;主题性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的实践属性指向法律活动中人的行为选择的正当性,促使人们在善恶、是非之间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是法律正当性的集中体现。围绕法律的各种认知活动,形成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知识,限制了选择中的任性与恣意,但认知并不能代替选择,知识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知识可以限定选择的范围,但主体的选择并不完全依赖知识。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律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具有丰富生命力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法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法律与事实之间,人是沟通的主体,将法律的实现等同于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实践活动,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使法律活动成为机械的物理运动。普遍性来自于特殊性、必然性来自于偶然性,法律活动的正当性,来自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基于内心自觉而形成的有关正当行为的普遍性观念。法律不能背离常识,法律人应该能够并善于坚守人的底线。
关键词:
法律 实践 选择 知识 普遍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宇 尹治世 李金蔓
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研究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保证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的生态文明研究。文章从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形成入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念,并叙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乐 顾雨婷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何谓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应整合理论资源、建构价值体系,找寻绿色发展动力注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质量维系(统筹协调生态治理)→公平实现(开放合作全民共享)的实践路径。只有探查我国在绿色发展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制度顶层设计、生态文化培育、协同治理创新及完善考评体系等层面多措并举,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提供现实参照,让民众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珊 于法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绿色足迹”的视角,从时空维度系统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探索,并进一步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研究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绿色足迹”具有保持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自然要素高质量保护、促进城市建设美丽家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谋划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实践探索 绿色足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珊 于法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绿色足迹”的视角,从时空维度系统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探索,并进一步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研究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绿色足迹”具有保持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自然要素高质量保护、促进城市建设美丽家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谋划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实践探索 绿色足迹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包庆德 陈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家治理历程的反思总结,形成体现系统思维、可持续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原则,以及由指导性制度、约束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等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践架构,并从文明发展和国家治理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贯彻转化为实质性政治纲领和制度安排,强调发挥制度刚性的约束力,通过严格完备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以此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纲领和硬措施。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意义重大而深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戈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以"研究旨趣"统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的演进脉络,发现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以来,经历了分析-理性取向、个体-经验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重旨趣变迁。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动态生成性与社会文化性,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突破点,以此增强我们对教师工作及其专业属性的再认识。
关键词:
教师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教育 研究旨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