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5)
2023(8139)
2022(6771)
2021(6133)
2020(4590)
2019(10584)
2018(10175)
2017(18814)
2016(10270)
2015(11445)
2014(11208)
2013(11244)
2012(10754)
2011(10121)
2010(10421)
2009(9522)
2008(9492)
2007(8612)
2006(8065)
2005(7653)
作者
(31275)
(26199)
(26036)
(24523)
(16605)
(12494)
(11582)
(10075)
(9997)
(9271)
(9046)
(8630)
(8517)
(8372)
(8205)
(8128)
(7643)
(7504)
(7426)
(7351)
(6682)
(6452)
(6337)
(6006)
(5948)
(5878)
(5846)
(5798)
(5364)
(5206)
学科
(52568)
经济(52531)
(28259)
管理(28196)
(19970)
企业(19970)
地方(18992)
中国(18085)
(16534)
方法(14693)
业经(13590)
环境(13228)
数学(12155)
数学方法(12078)
农业(11915)
(11065)
地方经济(10662)
(10608)
(9810)
金融(9810)
(9270)
银行(9256)
(9099)
(8871)
(8747)
(8470)
贸易(8457)
(8097)
(8092)
发展(8015)
机构
学院(153006)
大学(148968)
(66785)
经济(65465)
研究(59767)
管理(54902)
中国(45796)
理学(45756)
理学院(45175)
管理学(44509)
管理学院(44245)
科学(36517)
(33706)
(30958)
(29068)
(28535)
研究所(27971)
中心(26210)
(24899)
(22626)
师范(22422)
业大(22295)
财经(22250)
北京(22208)
农业(21714)
(21706)
经济学(20438)
(20183)
(20099)
科学院(19048)
基金
项目(97571)
科学(76950)
研究(73583)
基金(68465)
(60017)
国家(59448)
科学基金(50191)
社会(47794)
社会科(45280)
社会科学(45274)
(39919)
基金项目(35751)
(32873)
教育(31861)
自然(30204)
编号(29375)
自然科(29171)
自然科学(29162)
自然科学基金(28616)
(28499)
资助(27416)
成果(23551)
发展(23258)
(22855)
重点(22698)
课题(21689)
(20483)
(20451)
国家社会(19915)
创新(19137)
期刊
(84661)
经济(84661)
研究(49656)
中国(37009)
(27623)
学报(23390)
科学(22707)
管理(21644)
(20606)
教育(19700)
农业(19491)
大学(17899)
(17375)
金融(17375)
学学(16809)
业经(15638)
技术(13477)
经济研究(13170)
财经(11276)
问题(10976)
(10803)
(9876)
资源(9562)
世界(8042)
技术经济(7975)
科技(7755)
(7713)
商业(7621)
经济问题(7404)
现代(7390)
共检索到249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丁桂馨  刘婷  
近代以来,伴随资本全球化的过程是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持续恶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生态破坏力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了自然生产力观点。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正是对《资本论》这一理论批判的现实应验。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了解,党的领导人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也愈加深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的生态系列讲话,代表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高度,是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丁桂馨  刘婷  
近代以来,伴随资本全球化的过程是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持续恶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生态破坏力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了自然生产力观点。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正是对《资本论》这一理论批判的现实应验。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了解,党的领导人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也愈加深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的生态系列讲话,代表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高度,是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安海彦  姚慧琴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思想包括诸如“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协同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摘录和解析《资本论》生态经济思想的经典语句,追溯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观点和思想源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实践旨归需求,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新刚  李佳颍  
从抽象理性人出发,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完全自由市场下的经济全球化会带来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基于自由放任理念的经济全球化却在20世纪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交往,指出由于分工失衡、资本疯狂逐利、国际财富分配不均等社会性因素,自由市场经济下不加治理的资本国际化形成了明显的周期性,并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目前,揭开经济全球化真实运行规律已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历史的变迁需要人们结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基于《资本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观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只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认识论、人类共同利益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且整体地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影响,才能跳出经济全球化的"周期律",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交往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贤宇  贾珍珍  王艺筱  彭芳  戴永务  
梳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出台的一系列巩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把握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供理论源泉与实践基础的政策举措,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满足人民绿色诉求;坚持产业绿色发展,助推林业生态惠民;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打通“两山”的转化路径,推动林业产业强链扩群;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搭建林业科技服务平台,用科技创新撬动林业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文臻   刘冬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生态自然观维度、生态价值观维度以及生态文明观维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命题基础上,科学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背景下,创造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本着“革故鼎新”“民为邦本”的原则,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以及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举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文臻   刘冬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生态自然观维度、生态价值观维度以及生态文明观维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命题基础上,科学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背景下,创造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本着“革故鼎新”“民为邦本”的原则,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以及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举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芹   李玉凤  
从话语体系维度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成学界研究热点。以关键词演进为标志,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酝酿积淀、快速发展与深化拓展三个阶段。在话语体系基本要素研究方面,呈现出基础性概念、标识性概念与新论断研究的协同推进;在话语体系构建逻辑研究方面,展现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以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逻辑的相契合;在话语体系主要特征研究方面,表现为话语生成上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话语内涵上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话语表达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话语视野上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话语体系维度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全面整体性、逻辑贯通性及大众传播性,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在批判性话语、建设性话语与创新性话语深度共生力度上赋“新”能,在理论性话语、实践性话语与制度性话语耦合共进效度上展“新”象,在政治性话语、学术性话语与大众性话语同频共振强度上聚“新”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芹   李玉凤  
从话语体系维度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成学界研究热点。以关键词演进为标志,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酝酿积淀、快速发展与深化拓展三个阶段。在话语体系基本要素研究方面,呈现出基础性概念、标识性概念与新论断研究的协同推进;在话语体系构建逻辑研究方面,展现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以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逻辑的相契合;在话语体系主要特征研究方面,表现为话语生成上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话语内涵上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话语表达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话语视野上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话语体系维度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全面整体性、逻辑贯通性及大众传播性,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在批判性话语、建设性话语与创新性话语深度共生力度上赋“新”能,在理论性话语、实践性话语与制度性话语耦合共进效度上展“新”象,在政治性话语、学术性话语与大众性话语同频共振强度上聚“新”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卫兴华  
我的题目是学好、用好《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对《资本论》的问题,我过去写过一系列文章。今天我讲《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们看到经典作家一贯强调说社会主义要尽快发展生产力,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最后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当前一方面正在努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卫兴华  
我的题目是学好、用好《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对《资本论》的问题,我过去写过一系列文章。今天我讲《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们看到经典作家一贯强调说社会主义要尽快发展生产力,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最后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当前一方面正在努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品越  
文章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与当代实践,提出了以"人们社会生产的生产与再生产"为基础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的定义和构成。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最大缺陷是,没有明确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概念的基础上,同时没有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命的生产)的基础上。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将微观的"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当作社会生产力三要素,不仅不符合当代实践的发展,同时在逻辑上也无法成立,文章由此提出了"生产力的四要素说"。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上,仅仅将实体产业经济的生产关系的构成文章要素当作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而没有考察到《资本论》所揭示的各种关系的复杂结构,也没有概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内部复杂的经济关系,以及由人自身生命的生产所产生出的社会关系,由此提出了生产关系的"三层级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宇  尹治世  李金蔓  
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研究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保证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的生态文明研究。文章从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形成入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念,并叙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云  孔祥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源自"两个大局"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加剧的现实。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为我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深刻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机理提供了学理支撑。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资本论》对企业"脱虚向实"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收益公共分享、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实现国民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数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均衡发展,畅通优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循环,提供了现实启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当代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源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生态的客观现实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对生态问题做出科学的回应,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这种理论成果,对于中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同时为世界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深刻地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辨证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在《导言》一书中对待哲学的方式,从而形成:把优秀理论同生态现实有效结合的思想渊源——把培育"生态新人"作为践行思想的基础的思想实践——以思想引导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使命的三重逻辑内涵。深入地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思想逻辑,有助于更好地践行其生态文明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