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4)
2023(5261)
2022(4060)
2021(4045)
2020(2676)
2019(6159)
2018(6023)
2017(10456)
2016(5838)
2015(6337)
2014(6257)
2013(5755)
2012(5147)
2011(4706)
2010(4915)
2009(4500)
2008(4473)
2007(3968)
2006(3612)
2005(3200)
作者
(15001)
(12650)
(12627)
(12053)
(8025)
(6150)
(5524)
(4809)
(4739)
(4597)
(4440)
(4205)
(4101)
(3934)
(3928)
(3910)
(3798)
(3759)
(3642)
(3626)
(3158)
(3088)
(2988)
(2970)
(2958)
(2883)
(2844)
(2785)
(2532)
(2525)
学科
(20989)
经济(20962)
管理(12480)
(10299)
理论(8797)
(8725)
企业(8725)
方法(7478)
业经(7069)
(7001)
中国(6330)
教育(6301)
(5521)
农业(5277)
教学(4677)
地方(4561)
数学(4042)
数学方法(3945)
(3914)
(3605)
思想(3576)
经济理论(3520)
(3485)
(3409)
环境(3375)
政治(3239)
学法(3227)
教学法(3227)
(2987)
金融(2986)
机构
学院(81623)
大学(77923)
管理(27223)
(26096)
研究(25554)
经济(25301)
理学(22881)
理学院(22560)
管理学(22083)
管理学院(21917)
中国(19009)
(16609)
科学(16098)
(15588)
师范(15464)
(13745)
(13275)
师范大学(12387)
(11568)
中心(11435)
(11304)
北京(10829)
财经(10781)
职业(10752)
技术(10609)
研究所(10482)
(10181)
(10141)
旅游(10009)
(9791)
基金
项目(51286)
研究(42663)
科学(39952)
基金(34050)
(28650)
国家(28299)
社会(25953)
社会科(24323)
社会科学(24318)
科学基金(24168)
(22081)
教育(21419)
编号(18924)
基金项目(17949)
(17533)
成果(15759)
课题(14406)
资助(13531)
自然(13355)
(13098)
自然科(12927)
自然科学(12925)
自然科学基金(12687)
(12366)
重点(11950)
项目编号(11206)
规划(11068)
(10956)
(10798)
(10474)
期刊
(35690)
经济(35690)
研究(23471)
教育(18527)
中国(17627)
科学(10588)
学报(10246)
管理(10138)
(9945)
(9516)
大学(8405)
技术(8330)
学学(7628)
业经(6846)
职业(6810)
农业(6805)
(6549)
(6519)
旅游(6519)
(6519)
(5293)
金融(5293)
学刊(5260)
财经(5253)
旅游学(5248)
游学(5248)
经济研究(4828)
(4654)
问题(4480)
技术教育(4376)
共检索到122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伟  
本文在对"习近平旅游思想"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习近平旅游思想研究要提高理论层次性、内容系统性、逻辑严密性和实践对策性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习近平旅游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来源、时代价值,提出旅游业落实习近平旅游思想的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张博  张雪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任务做出了重要判断,诸多领域正发生着迅速而深刻的变革,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何去何从?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著作为蓝本,从人本精神、生态意识、产业理念、外交蓝图四个方面,就习近平旅游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阐释,对以习近平旅游思想为指导,促进我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阎德学  高勤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兴成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举足轻重。高职院校肩负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其办学的“治本之策”是通过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系统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数字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更好地完善治理体系,改革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   宋兵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   宋兵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健  
(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筑牢精准脱贫的长效动力机制当前仍然没有脱贫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之所以没有脱贫,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可以获得持续收入的经济来源,也就是缺少产业支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就有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具体举措就是通过产业扶贫脱贫一批。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雨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以往的实践教学因为认识不到位、覆盖面小、管理混乱等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虚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补充和发展,可以弥补现实实践的不足,利用其虚拟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实现现实实践无法完成的实践教学项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游戏开发、优化网络教学平台、自发网络实践三个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阳   李斯   张錡棋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面,更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难点。文章基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明确“宜融区域”,结合相关理论揭示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阐释融合发展的阶段和实践指向。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已经历了以“设施出圈、空间嵌入”为主要特征的探索期,和“机构融合、服务叠加”的突破期,将进入“以人为本、主客共享”的深化期。在新的融合发展阶段,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引领下,从理念融合、资源融合、服务融合、平台融合和标准融合5个方面统筹推进,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协同并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剑锋  杨德才  
旅游业对乡村重构的促进作用已在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内在逻辑和机制的经济学解释有待深化。文章从经济学视角探究了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并据此分析了相应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基于乡村产业升级的综合效应是旅游业在乡村重构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定位,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起点和关键分别在于高效却欠发达的乡村生产要素组合和以土地要素为切入点的要素重组,基本逻辑在于乡村人地关系的变动;在城乡双向互动的背景下,旅游业通过乡村物质、社会、文化、生态等资本的引入,对乡村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并为土地赋能,进而缓解欠发达的特殊均衡,助推乡村经济、社会、空间的多维度重构;应根据旅游业介入下的乡村要素重组思路,从拓展重组来源、区分重组方向、把握重组抓手、完善重组环境等方面探索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实践路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伯阳  蒋月华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思想内核,识别了绿色生态冲突、产品创新不足、服务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性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绿色和生态优先为发展主调、以文化与品牌IP为产品的主打、以游客体验感为消费驱动内核、以人才与运营管理为关键保障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可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小丽   周梦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浩辉  
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使当代农民精神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基本特征。农民精神生活在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着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的脱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多元需求与低效供给的抵牾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发挥着引领农民精神生活重塑的重要作用,致力于解决农民精神生活的存在问题,从而彰显出深厚的理论意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重建的实践,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刚  
从老年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指出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旅游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旅游产品方面的主要问题,成为备受老年人欢迎的旅游形式和养老方式。作者分析了养老旅游的发展状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界定了养老旅游的概念,划分了其基本类型;根据昆明与海南实地调查访问数据资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养老旅游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总结;以昆明和海南的供求问卷调查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就供求双方对养老旅游的态度和其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广瑞  
生态旅游是目前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种特种旅游,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其重要的背景,生态旅游有其特定的含义。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些发展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但实践证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积极地培育旅游市场,培育生态旅游管理、经营的队伍,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中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应当持谨慎的态度,做好宣传,科学规划,搞好试点,循序渐进,避免因开展生态旅游不当而加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